通用名稱 | 萘普生片 |
國家基藥 | 否 |
醫保產品 | 否 |
中標產品 | 否 |
適用科室 | 風濕免疫痛風病科 |
規 格 | 0.1g/片 |
用法用量 | 成人首次0.5g,以后一次0.25g,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 |
功能主治 | 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關節痛,神經痛,肌肉痛,偏頭痛,頭痛,痛經,牙痛 |
補充說明 | 【其他說明】: 【藥品生產 |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萘普生片
英文名稱:NaproxenTablets
商品名稱:萘普生片
【成份】萘普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片。
【適應癥】
用于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關節炎、腱鞘炎。亦可用于緩解肌肉骨骼扭傷、挫傷、損傷以及痛經等所致的疼痛。
【功能主治】用于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關節炎、腱鞘炎。亦可用于緩解肌肉骨骼扭傷、挫傷、損傷以及痛經等所致的疼痛。
【規格】0.1g
【包裝】鋁塑包裝,20片/板×4板/盒。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抗風濕一次0.25-0.5g(2.5-5片),早晚各一次,或早晨服0.25g(2.5片),晚上服0.5g(5片);止痛首次0.5g(5片),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2.5片);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首次0.75g(7.5片),以后一次0.25g(2.5片),每8小時一次,直到急性發作停止;痛經首次0.5g(5片),以后必要時0.25g(2.5片),每6-8小時一次。小兒常用量:抗風濕,按體重一次5mg(1/20片)/kg,一日2次。
【不良反應】
皮膚瘙癢、呼吸短促、呼吸困難、哮喘、耳鳴、下肢水腫、胃燒灼感、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適、便秘、頭暈、嗜睡、頭痛、惡心及嘔吐等。視力模糊或視覺障礙、聽力減退、腹瀉、口腔刺激或痛感、心慌及多汗等。胃腸出血、腎臟損害(過敏性腎炎、腎病、腎乳頭壞死及腎功能衰竭等)、蕁麻疹、過敏性皮疹、精神抑郁、肌肉無力、出血或粒細胞減少及肝功損害等較少見。
【禁忌】對本品或同類藥有過敏史,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引起過哮喘、鼻炎及鼻息肉綜合征者,均應禁用;胃、十二指腸活動性潰瘍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交叉過敏。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者,對本品也過敏。對診斷的干擾:可影響尿5-羥吲哚醋酸(5-HIAA)及17-酮類固醇的測定值。下列情況應慎用:有凝血機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礙時、哮喘、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長期用藥應定期進行肝、腎功能、血象及眼科檢查,須根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而調整劑量,一般應用最低的有效量。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本品對胎兒的影響研究尚不充分,由于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可使胎兒動脈導管早閉,又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導致難產或產程延長,故除非另有原因,否則孕婦不宜應用。本品分泌入乳汁中的濃度相當于血藥濃度的1%,哺乳期婦女不宜用。
【老人用藥】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
飲酒或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同用時,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增多,并有潰瘍發生的危險。與肝素及雙香豆素等抗凝藥同用,出血時間延長,可出現出血傾向,并有導致胃腸道潰瘍的可能。本品可降低呋塞米的排鈉和降壓作用。本品可抑制鋰隨尿排泄,使鋰的血藥濃度升高。與丙磺舒同用時,本品的血藥濃度升高,T1/2延長,可增加療效,但毒性反應也相應加大,故無實用價值也不宜推薦于臨床。
【藥物過量】超量中毒時應予以緊急處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及抗酸藥,給予對癥及支持療法,并合理使用利尿藥。
【藥理】本品為非甾體抗炎藥,其鎮痛、抗炎、解熱作用,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
【執行標準】《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
【藥代動力學】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后2-4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與食物、含鎂和鋁物質同服吸收率降低,與碳酸氫鈉同服吸收加快。血漿蛋白結合率高于99%。T1/2一般為13小時。在肝內代謝,經腎臟排泄,約有95%以原形及其結合物隨尿排出。
【ATC分類】M01A
【醫保類別】乙
【編碼】HD005335
【貯藏】遮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