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民營醫院發展展望:能卷得動的就是贏家
醫保嚴控,消費降級,市場內卷,營銷疲乏,醫療的運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2024年,在卷的市場大環境中,只有躬身入局,不懼風浪,才能夾縫中求生長,贏得一片生機!
醫保嚴控,消費降級,市場內卷,營銷疲乏,醫療的運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2024年,在卷的市場大環境中,只有躬身入局,不懼風浪,才能夾縫中求生長,贏得一片生機!
2023年即將過去,民營醫院在艱難地跋涉中度過了疫情后的第一年。經濟發展面臨眾多的困難和挑戰的大環境下,民營醫院更是在一片瓦礫中艱難成長。行業不景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婦產科醫院面臨生育降低的窘境,進退兩難,轉型成為被迫的選擇;口腔醫院(門診)遍地開花,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價格戰的白熱化,狼煙四起;越來越多的醫院擠入骨科、養老、康復的賽道,但是集采政策的執行,嚴格的醫保政策,高企的人工成本,醫院在盈虧的邊緣徘徊。
缺病人,這成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共同的心聲。因為有了公立醫院的規模擴張,病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因為有了民營醫院激烈的競爭,日漸陷入同質化的泥潭,病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就醫空間。醫保管控,硬性改變了病人的就醫結構,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讓更多的人選擇了自主保健,治病的理念逐漸向“養生”理念傾斜。所有這些變化,給民營醫院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沖擊。
主動迎合時代,才能擁抱時代的流量。可怕的是,時代在改變,環境在改變,醫院的經營思路原地踏步;更可怕的是,醫院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沒有靈敏地嗅覺,對呼嘯而來的危機,后知后覺,改變明顯滯后于生態的改變。那么,在危機四伏的2024年,我想,眾多的醫療機構肯定會面臨暴風驟雨的洗禮!
一、有核心競爭力,還要卷得動
以往我們講醫療的核心競爭力,提及的主要是技術+服務+管理的組合。的確,擁有先進的治療技術,解決病人的問題,這是醫院生存之本。但是好技術不等于好的療效,因此,醫院還要配備精細化的服務,用服務提升病人的就醫體驗。同時,好的療效還需要好的管理,通過管理實現多學科協作,讓技術協作相得益彰,最大化確保病人療效,而這個過程中,醫院文化、管理溝通、績效分配等,又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核心競爭力具有樹立醫院品牌、形成營銷認知定位的重要作用。但是核心競爭力并不是不可超越,不可模仿的。首先是技術,一項技術的形成,雖然在初期形成較強的壁壘,但是隨著認識的提升與技術的傳播,技術完全可以從“獨有”到被模仿,被復制。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入發展,技術的壁壘正在被逐漸地消除;其次是服務,無論是技術服務,還是軟性服務,這更容易被模仿,被復制,民營醫院制勝的法寶——服務,權重正在被稀釋,一些原先看似遙不可及的人文服務,正在被泛化;最后是管理,這確實是區隔醫院醫療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法器,特別是精細化管理,橫向的組織管理,合理的績效管理等,需要有科學的組織架構,職能管理以及一把手高的管理水平等眾多影響因素,但是這些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完全可以迭代的。
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正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模仿,被稀釋,被超越,就需要醫院有足夠的憂患意識,不能一勞永逸,不能永遠睡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核心競爭力比較優勢日漸失去,帶來的結果就是市場的切割,病人的分流,效益的下降。
2024年,在內卷嚴重的市場大環境中,醫療機構要審視核心競爭力的“赤色”,在學科建設上,結合病人的痛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科建設遞進計劃,在技術上,對標國內國際前沿,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些走過場,走形式,無實質內涵的很“水”的計劃,只能是自欺欺人,同時制定遙不可及、無法落地的計劃,也只是黃粱一夢。
管理者只有具備“產品經理人”的清醒,有產品迭代的承擔和勇氣,號令團隊,上下同欲,鐵腕執行,才能實現學科建設新的場景、新的功效、新的突破,為患者帶來超越一般的價值和體驗,花同樣的錢,購買到更多更好更快的療效,才能在競爭中傲立潮頭,東方不敗。
二、轉型升級,就是卷自己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規模化發展或多元化發展,成為很多
民營醫院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收入收益的不二法則。擴大經營,仍然涉及到學科建設的問題,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唯有在細分領域,不斷精實自身,樹立品牌,才能有出路,有大道,有前途!
2024年,在規模化發展的情勢下,人才的競爭,依然是奔入賽道的第一關鍵要素。引進學科帶頭人或關鍵技術人才,亦或是引進技術人才提升自身的技術,都是發展的捷徑,不二法門。引進人才,引進技術,關鍵是管理者要有學科建設的平臺意識,好的配套方案,并塑造人才立足的好的醫院文化。
很多種情況下,民營醫院得益于主要技術骨干帶來的發展紅利,但是也受縛于學科建設帶來的發展瓶頸。當整個的管理層慣性處在相熟技術形成的固化體制氛圍中的時候,就很難從舊的體制中撕破一個口子,讓新的土壤開出新的花朵。新的學科,有新的學科的生長特征,成熟周期以及配套服務等,在組織架構,職能建設,人員配置,流程設置、績效考核等層面,需要新的學科建設的模型。管理層必須以開放接納、全力支持的心態,構建新的學科建設體系,特別是新舊兩個學科出現沖突的時候,及時化解困難,幫助新的學科茁壯成長。如果管理層像野草一樣,放任新學科的成長,那么新的事物往往被扼殺在舊有體制的擠壓之下。
解鈴還須系鈴人。任何事物發展的初衷是好的,當現實與愿望出現沖突的時候,才是彰顯管理者智慧的時候。多學科齊頭并進,其實考驗的就是管理者的格局和視野,不能以一城一地之得失,蓋棺定論一個事物的發展前景。當利益出現沖突,當團隊之間出現矛盾和摩擦的時候,才是新生事物真正發展的開始。開荒,耕地,往往都是貧瘠的土地,希望貧瘠的土地,能結出成熟的果實,恐怕需要管理者更多的付出和承擔。2024年,你的高管團隊,能承擔多少,能開墾出多少的土地,這才是考驗一個組織工作是否有成效的試金石。
醫院文化將在發展中承受更大的彈跳力。一個正向,充滿正能量的組織,才能化解矛盾,在醫院發展的大方向上,醫院文化會掃除不至于大驚小怪的芝麻瑣事,會融合發展的建議,會淡化復雜的人事關系,會引導團隊沖突走向建設性的沖突而不是破壞性的沖突。在整個的文化體系建設中,2024年,有沒有把醫院的發展和醫院的文化建設充分結合,下一盤更大的棋,恐怕棋子還沒有落下的時候,勝負已見。
三、市場營銷,卷的是信任度
當一切愈來愈透明的時候,所有的營銷手段,都是蒼白的。如果
你的產品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掛再好的小藍車,也沒有人去下單。2024年,在市場競爭卷得不能再卷的情勢下,恐怕各種營銷手段都成了花樣擺設,讓病人成為社交的達人,實現病人的口碑傳播,建立起醫院品牌的社區網絡,農村網絡,恐怕是明智的選擇。所謂越用力推反作用力越大,就是新的營銷形勢的寫照吧。
無論是線上直播,商城,還是線下推廣,終端營銷,其共同的路徑就是通過促銷打折的形式,低價引流。這種套路式的營銷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大路化。畢竟我們生存的環境,就是充滿著這樣的營銷方式,司空見慣,也就很難激發消費的欲望。低價進去,高價出來,這種設防的醫療消費,恐怕轉化越來越困難。
當一切以“產品”為中心,進行長尾式營銷的時候,營銷更多地成為展示內涵,增加患者體驗的手段。“好”只有被患者認識到,領會到,體驗到的時候,才能實現營銷“撬動”的力量。急功近利式的營銷,已經不能給患者(消費者)產生美好的體驗,當體驗不好產生消費阻抗的時候,一切的說教都是徒勞無功的。特別是對于一些慢病患者來講,選擇的空間大,周期長,在反復的比較中,最終作出決策。營銷的價值,只有通過服務,呈現,貢獻不同的價值點,才能實現最終的引流和轉化。
價格,在消費降級的形勢下,只有“貨優價美”,才能贏得患者的信賴。也就是說,性價比高的醫療產品,才能吸引患者“購買”。如果在內卷嚴重的市場環境中,不具備比較優勢,再好的說辭,也抵不過患者內心現實的評價。醫療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畢竟不是簡單的貨物買賣,安全、療效、預后等等,都是患者綜合衡量的因素。2024年,你能否控制好成本,在現有的產品組合中,能給予患者最優化的產品配給,這是需要管理者深度研究和策劃的。所謂營銷無定式,找到自身和患者完美的結合點,差異化服務擲地有聲,營銷的攻擊性才能切割出市場蛋糕,力爭自身的生存空間。
產品的傳播,考驗著營銷人員的素養。只有深入認識產品,專業度直擊患者的痛點,才能為醫院和患者架起一座橋梁。培訓,教育,在新的一年,特別是在新的領域,又是不可缺少的營銷課程。
醫保嚴控,消費降級,市場內卷,營銷疲乏,醫療的運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2024年,在卷的市場大環境中,只有躬身入局,不懼風浪,卷出個性,卷出浪花,卷出風采,才能夾縫中求生長,贏得一片生機!
簡介: 韓杰,原淄博蓮池婦嬰醫院股份有限公司(831672)營銷總監,監事,大眾報業《魯中晨報》健康版主編,揚州華東慧康醫院總經理,院長。現任淄博濰淄醫院運營總等職,專業從事醫療機構的品牌,運營,營銷等的研究,微信交流:weilianhanjie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