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基石藥業連爆幾條大消息。
12月21日,基石藥業突發一條公告:將艾伏尼布大中華區、新加坡的獨家權益出售給施維雅,后者將向其支付共5000萬美元。
就在幾天前的18日,有媒體報道稱:基石藥業裁撤旗下產品普拉替尼全部銷售人員。基石藥業向健識局證實了這一消息,并表示:普拉替尼已委托合作方銷售,故裁撤該產品線的全部銷售人員。公司三個產品線,即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銷售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不到40%。
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是基石藥業最早上市的一批產品,一直是基石藥業自主商業化。與之相對的是,基石自研的舒格利單抗的商業化交給了輝瑞,洛拉替尼則是從輝瑞引進,基石藥業僅參與在中國的開發,銷售收入不計入基石藥業。
嚴格意義上,艾伏尼布不是被基石藥業“出售”,而是“還”給了施維雅。2018年6月,基石藥業從美國Agios制藥公司首次引進艾伏尼布。到2021年,Agios公司被施維雅收購,施維雅想要的就是這個艾伏尼布,所以跟基石談判是遲早的事。
只不過,此番把艾伏尼布交出去之后,基石藥業自己手上只剩下了治療胃腸間質瘤的阿伐替尼。
基石藥業曾經暢想的“引進+自研+生產”的宏圖大業,如今幾乎沒剩下什么。
快進快出
在業內,基石藥業是引進和授權的代表企業之一:license-in當時具有潛力的管線,吸引外部注資,快速推進商業化,還能時不時將產品授權出去,從別的企業再獲取新的現金流。
基石藥業大部分產品都是從外部引進。2016年基石藥業成立,以1065萬美元的進度費用和個位數銷售提成從藥明生物買下了PD-1、PD-L1、CTLA-4等13種大分子候選藥物,據稱這筆訂單貢獻了藥明生物當年營收的16%;2018年6月,基石藥業又從Blueprint和Agios引進了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獲得其中國區商業化權益。
在當時國內創新藥正起步的環境下,基石藥業憑借這一策略很快冒尖,不到四年時間快速實現了三個產品的上市:2021年3月,基石藥業的普拉替尼作為全球首款RET抑制劑在中國上市,用于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ET基因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引進到獲批僅用時33個月;另外兩個阿伐替尼、艾伏尼布的速度也很快,分別耗時33和44個月就完成了上市。
這些進口品種上市后,基石藥業的業務重點轉到了銷售上,并且遇到了所有中國biotech企業都會遇到的共性問題:盈利難。
可能出于差異化考慮,基石引進的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都屬于小眾靶點。普拉替尼、艾伏尼布分別是國內乃至全球首個RET、IDHI抑制劑,但小眾靶點終歸沒換來好市場。2022年,基石藥業的阿伐替尼、普拉替尼、艾伏尼布藥品銷售收入共3.643億元,只是和最初引進這三個產品時5200萬美元首付款持平,這還不算上里程碑付款、開發和銷售投入的費用。
其實,基石藥業轉向還算比較快,買買買結束后又開始了賣賣賣。
2020下半年,基石藥業與專注fast-follow藥物的美國公司EQRx合作,把一個PD-1和PD-L1舒格利單抗的海外權益以1.5億美元首付款賣了出去;2021年,基石藥業把手上的CTLA-4(CS1002)大中華區研發、生產、商業化權益以5200萬元首付款、12.1億元的里程碑款轉手給了恒瑞;今年11月,基石再以6000萬元的首付款、最高1億元的研發及注冊里程碑金額把PD-1 nofazinlimab國內權益交給了三生制藥。
總的來看,基石藥業這些年做的主要就是買進賣出的事情,而且這在前幾年效益非常可觀,吸引到不錯的融資。基石藥業從A、B輪、IPO融資前后共獲得了7億美元的融資。2020年,基石藥業主要靠藥明生物license-in的舒格利單抗,從輝瑞拿到了2億美元的投資。2020年底,基石藥業擁有5億多美金的現金儲備。今年,舒格利單抗獲批復發或難治性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食管鱗癌兩項適應癥,基石還將獲得輝瑞一筆里程碑付款。
但其他產品就不一定能賺到錢了。基石藥業暫未公開普拉替尼授權艾力斯的交易金額,但根據艾伏尼布的協議,授權時,基石應向Agios支付1200萬美元預付款以及最高4.12億美元的開發和銷售的里程碑付款。基石要承擔艾伏尼布在國內開發和商業化的全部費用,還需給Agios產品銷售的分成。
目前,艾伏尼布在國內獲批了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這一個適應癥。基石已經向Agios付了預付款和部分里程碑款。買進賣出之間,很可能沒賺到多少錢。如今,5000萬美元賣給施維雅,也更像是及時止損。
瘦身自救
事實上,選擇VIC模式并沒有什么問題。只要為產品包裝出一個有說服力的好故事,低買高賣或吸引到資本,維持充足的現金流,這條路就能走得通。但前提是融資環境足夠好。
2021年下半年來,國內創新藥企股市遇冷。基石藥業的股價也在那時從高點下落,時至今日跌至每股2.3港元。況且,創新藥開發本就是個燒錢的領域,2019年基石藥業研發開支就已經躍升至13.96億元。這一年,基石藥業還樂觀地在蘇州投建了生產工廠,結果在2022年11月停工停產,距離投建不過三年。
這幾年,基石藥業不斷地縮減開支,公司人數已從2021年的611人減少至476人,但仍在虧損。去年基石藥業總收入為4.81億元,研發和銷售就高達9億元,公司虧損9.03億元。
今年5月,基石藥業兩款免疫抑制劑都被美國合作伙伴EQRx公司退回,至今也沒找到下家接盤。目前,舒格利單抗的歐盟和英國上市仍由基石自己負責。
12月20日的業務進展交流會上,基石藥業明確表態:為進一步提高商業化效率,對外達成多項商業化合作,公司將更多戰略重心聚焦于研發。在剩余的研發管線里,基石藥業眼下的重心是ROR1 ADC(CS5001),目前處于臨床1期,是全球范圍內的臨床進度第二的ROR1 ADC,外界對其充滿了期待。
但是,按照基石藥業一貫的作風,CS5001很大概率也會被授權出去。畢竟基石買入的時間很早,且便宜。2020年10月,基石藥業從韓國LCB公司手里花1000萬美元預付款、最高3.53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額外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買下了ROR1 ADC。假如再轉手,基石賣出的價格大概率會比這高很多。
目前默沙東、勃林格殷格翰已為這個賽道擲下了重金。2020年11、12月,默沙東、勃林格殷格翰分別以27.5億美元、11.8億歐元收購了兩家公司,以獲取VLS-101和NBE-002兩個ROR1 ADC產品。
基石藥業披露,CS50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具體數據會在2024上半年披露。CS5001的開發看上去暫時比較順利。但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足夠的現金儲備更是創新藥企活下去的關鍵。截至今年上半年,基石藥業賬上的現金剩下9.06億元,勉強夠研發和銷售兩項的支出。接連瘦身后,基石藥業仍需擔心自己手上的錢夠不夠用。
撰稿|楊曦霞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