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下,低倍率病例讓醫生花錢少卻「超支」,怎么解決?
有的醫院會將低倍率納入績效考核,這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區分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不然會打擊醫生的工作熱情。
有的醫院會將低倍率納入績效考核,這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區分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不然會打擊醫生的工作熱情。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核心是合理控費,但不少醫院管理者發現這費用花得太少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他們都被低倍率病例困擾,那么何為低倍率病例?醫院又該如何處置呢?
先來看個例子:王醫生所在的地區今年開始按DIP付費,他今天被通知上個月的病人有1個進入了低倍率,超支60.25元,醫院要求他關注一下。具體數據見下表:
王醫生很困惑,都說控費控費,我各種節省,花的錢明明低于支付標準,怎么還超支了呢?低倍率是什么?醫院讓他關注什么呢?
這就不得不談一談低倍率的話題了。低倍率是指患者的實際醫療花費低于一定標準的病例,大多數地區將這個標準設定為上年度病組/種平均住院費用(或支付標準)的30%或40%。
當醫院花費資源太少,醫保部門合理懷疑醫院未足額提供醫療服務(比如中途中斷或者轉院離開),不再按照原支付標準足額支付,而是按照實際花費支付或者是根據實際花費占比打折之后支付,這樣一來,就可能會出現花的錢少但是卻「超支」的情況。低倍率病例的設置避免了醫保基金的浪費,也遏制部分醫療機構想四兩「博」千金的計劃。
王醫生當地政策規定低于支付標準40%的為低倍率病例,且低倍率病例分值=(醫療總費用÷病種支付標準)×病種分值×病種調整系數。
王醫生所在醫院該病種調整系數為0.98,他的這個病例花費只占支付標準=3012.32/13558.89=22.21%,該病例實際分值=22.21%×135.5889×0.98=29.5207,實際支付標準=實際分值×點值=2952.07元,差額=實際支付標準-醫療總費用=2952.07-3012.32=-60.25元。
到這里,應該明白為什么超支了吧。
低倍率病例在不同的醫院占比不同,從筆者服務過的醫療機構來看,占比最高的達到23.56%,占比最低的為6.12%,大部分集中在8%-12%之間。
低倍率病例集中的病組/種也不盡相同,如某醫院低倍率病例占該病組比例前十的病組如下表所示,都是內科病組,但在其他醫院卻不一定成立,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某醫院低倍率病例占比前十病組
低倍率是結果,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多種多樣,低倍率的產生一般有如下4種情況:
1)故意或者無意低碼高編,錯誤填選了診斷和手術,比如王醫生選錯主診和主手;
2)診療過程不完整或者實際診療不足,比如中途轉院、分解住院、掛床住院、低標入院、體檢入院;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迎合某些指標,比如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次均費用等而刻意收治某些患者的情況;
3)轉移費用,比如讓患者出院自行購買某些藥品或者帶藥入院等;
4)分組「平均」導致的政策性低倍率,比如某地FM3經皮心導管檢查操作病組中,同時涵蓋了「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IVUS」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檢查FFR」等操作,造影例均費用8000元左右,而后兩者由于必要的耗材均費超過2.2萬元,這種情況下,造影病例就更容易進入低倍率。
低倍率的4種原因
那該怎么辦呢?
欲知其果,先看其因。通過查看收費記錄等,發現王醫生的這個病例有使用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片」,沒有檢查和手術記錄,結合出入院記錄和病程記錄,可以判斷患者入院按療程做靶向治療。
所以王醫生的主要診斷應該選擇「Z51.801惡性腫瘤靶向治療」而不是「肺惡性腫瘤」,主要手術操作補上「99.2800x006分子靶向治療」,正確進入「Z51.8:99.2800x006其他特指的醫療照顧:分子靶向治療」組,病種分值為48.8,系數為1,病例變為正常病例,實際支付=病種分值×點值=48.8×100×1=4880元,差額=實際支付-醫療總費用=4880-3012.32=1867.68元。
可見,王醫生這個病例是由于主要診斷選擇錯誤,「低碼高編」導致成為低倍率病例,修改正確后,由原來超支60.25元,變為結余1867.68元,也就是比該地區其他醫生的平均花費要少。這個結果也肯定了王醫生控費的努力。
避免不合理的低倍率病例
但不是杜絕低倍率的產生
所以醫療機構想要降低低倍率病例,需要通過專業的分析找到低倍率病例各自的原因,再針對性去提供解決辦法。
比如有的可能是加強對病案填寫的培訓就行,有的可能需要多部門合作優化診療流程、做好績效引導,有的甚至還需要醫院與醫保部門溝通,完善分組。不過,首先醫院還是要堅持正確的理念,秉持著「門當戶對」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填寫病案首頁和結算清單,入到正確的、合適的組別。
低倍率不是需要絕對禁止的,某些特殊情況確實會存在一些低倍率(比如患者要求轉院、特殊情況無法手術等),所以核心還是避免不合理的低倍率產生,而不是杜絕低倍率的產生。
有的醫院會將低倍率納入績效考核,這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區分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不然會打擊醫生的工作熱情。
王醫生還有個疑問,他這個病例就算低倍率了,也只超支60多元,醫院為什么大張旗鼓要讓他關注?低倍率到底有什么影響呢?
低倍率病例對醫院除了收入方面的影響之外,還會對醫保監督和來年的權重點數或分值測算造成影響。
若醫院的低倍率病例太多,可能會引起醫保部門的關注,他們以此為抓手去審核醫院是否存在低標入院、分解住院、體檢住院等醫保違規行為,若被查實,聲譽受損,外加高額賠償,后果嚴重。
即使醫院僥幸躲過醫保審查,大多數地方在測算時,裁剪的數據都是有一定比例的,太多的低倍率病例勢必會拉低醫院該病組/種的平均住院費用,往大了說,或許還會拉低整個地區該病組/種的均費,導致地區病組/種權重下降。
如果是不合理的低倍率太多,數據失真,會影響整個支付的科學性、公平性。往小了說,也會拉低該醫療機構來年的醫療機構病組/種成本系數(病組/種成本系數=該醫院該病組均費/該地區該病組均費),影響該病組/種明年一年的收入,得不償失。
健康界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若違規轉載,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 | 周益萍
監制 | 章北海
豐厚稿酬征文,歡迎醫務人員投稿 投稿請添加微信:china19890426
活動
挖掘醫院管理者的痛點和需求,
以數據反映現狀,以結論洞察問題,以共識助推發展。
健康界特發起【2023中國醫院管理年度調研】
掃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填報問卷
經審核后即可免費領取價值139元的《2023醫院管理運營策略研究報告》!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