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成功完成“KH631在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受試者Ⅰ/Ⅱ期臨床試驗”首次藥物治療
KH631項目北京友誼醫院首例受試者藥物注射的成功標志著醫院眼科基因治療技術的重要突破,也標志著中國眼科在基因治療領域方面又邁上了新臺階。
KH631項目北京友誼醫院首例受試者藥物注射的成功標志著醫院眼科基因治療技術的重要突破,也標志著中國眼科在基因治療領域方面又邁上了新臺階。
12月6日,北京友誼醫院眼科成功完成了“KH631在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受試者Ⅰ/Ⅱ期臨床試驗”首針視網膜下注射。該試驗是一項基因治療項目,眼科基因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具有巨大潛力的治療方法,雖然目前的應用還比較有限,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與深入研究,這種治療方法在未來可能會為眾多的視網膜疾病患者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KH631項目北京友誼醫院首例受試者藥物注射的成功標志著醫院眼科基因治療技術的重要突破,也標志著中國眼科在基因治療領域方面又邁上了新臺階。
該項目由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魏文斌教授牽頭開展,北京友誼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王艷玲教授和主任醫師黃映湘教授為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者。眼科抗VEGF的基因治療產品KH631眼用注射液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腺相關病毒(AAV)遞送系統為基礎,通過AAV將編碼抗VEGF抗體片段的康柏西普基因遞送入靶細胞,并在眼內長期持續表達康柏西普蛋白,達到治療作用。該項目為研究KH631眼用注射液對治療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的安全耐受性臨床試驗。
王艷玲教授和黃映湘教授成功完成該項目的首例視網膜下注射手術,術后經過嚴密觀察,患者眼部及全身安全性良好。為保障患者安全,研究團隊嚴格把控各個環節,做好手術各項預案與安排。手術前,研究團隊對麻醉方式、藥物配置和劑量、玻璃體切割和視網膜下注射器械、圍手術期用藥等各步驟進行了認真核對。黃映湘教授順利為患者實施玻璃體切割術,再由王艷玲教授選擇試驗藥物注射位點,快速精準完成藥物注射,干凈利落,一氣呵成,整個手術過程僅十余分鐘。KH631眼用注射液有望實現“一次治療,終生治愈”的愿景,后續將對已給藥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進行持續的觀察。王艷玲教授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這對于滲出性老年黃斑變性的治療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基因治療技術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思路和希望。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基因治療將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
術后,王艷玲教授與研究團隊老師、申辦方人員及時召開術后經驗總結會,針對玻璃體切割、試驗藥物吸納排氣、注射位點選取等步驟進行認真復盤,總結手術操作的經驗,梳理過程中仍可以進一步優化的操作。為進一步提升視網膜下注射的技術、獲得最優的注射給藥效果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