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
用好管理、評價的指揮棒,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用好管理、評價的指揮棒,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為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指導,市衛生健康委主辦的上海市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推進會暨第一屆上海醫療應急學術論壇12月7日在上海舉行。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在致辭中強調,做好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要加強基地、隊伍建設,強化人才培養、預案編制、社會參與、信息化建設、綜合演練,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處置流程,不斷推進能力提升。要打好組合拳,構建協調、統籌、合力、高效的醫療應急工作機制,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工作。要打好優勢牌,發揮上海市優質醫療資源集聚、精細化管理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國際交流,提升國際緊急醫學救援領域話語權。用好管理、評價的指揮棒,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市醫師協會會長徐建光表示,將持續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力量,通過制定專家共識、發布行業標準、加強人員培訓等途徑提升醫務人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為促進我市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打造更加安全、更有韌性的特大型城市提供人才儲備。
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聞大翔表示,推進上海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要統一思想、科學謀劃、平急結合,明確目標任務,構建一個立足上海、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乃至參與國際救援的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科學布局建設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演訓基地,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以及核化救治基地等重要基地。要強化國家級基地建設,加快推動瑞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持續提升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肺科醫院國家級核應急醫學救援分隊能力,指導和支持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快推進國際EMT申請注冊工作。
與此同時,要強化市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布局,充分依托市級優質醫療資源,組建若干支市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依托各區區域性醫療中心,各區至少建設2支緊急醫學救援隊伍;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區至少建設3支背囊化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全面增強我市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應急力量,更好守牢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底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好服務長三角、服務國家戰略。
本次會議采用“1+3”形式進行,即1場推進會暨主論壇,3場分論壇。主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院長許樹強分析了緊急醫學救援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吳泓、同濟大學災難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劉中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副院長趙重波等進行了學術報告交流。
文: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