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中國超聲醫學
中國超聲醫學現狀如何?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有何發展趨勢?
中國超聲醫學現狀如何?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有何發展趨勢?
發展態勢良好、科研和轉化兩張皮、在疾病診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在受到挑戰和威脅……這些看似彼此無關的評價,其實說的都是一件事——中國超聲醫學。
中國超聲醫學現狀如何?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有何發展趨勢?
11月9日-12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超聲醫學學術會議在海口舉行。國內外超聲醫學頂級專家齊聚一堂,展示與總結國內外超聲醫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分享臨床發展動態、共商學科發展大計。
期間,健康界對多位專家和產業人士進行采訪,并對其發言進行梳理,試圖通過對此次會議的“斷層掃描”,窺見中國醫學超聲本來面目,傳遞專家們之于學科發展的好聲音。
受訪專家包括:
梁 萍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主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超聲醫學科主任
李建初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超聲科主任
鄭元義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
尹立雪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超聲及心功能科主任
何緒金 邁瑞醫療醫學影像事業部總經理
陸兆齡 邁瑞醫療醫學影像首席臨床科學家
于 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介入超聲科主任醫師
問題一:我國超聲醫學取得了哪些成績?
從1958年我國研制第一臺醫學超聲診斷儀算起,我國超聲醫學已經走過了65年的歷程。經歷一代代專家的傳承,取得了諸多成就。尤其是在2020年,從“影像學與核醫學”專業分離出來,超聲醫學成為獨立的臨床醫學二級學科,對超聲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學科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進步、對臨床工作極有價值,是專家們對我國超聲醫學的普遍共識。
超聲設備發展迅速
國產超聲醫學設備的快速發展,被很多專家提及。健康界研究院《2022中國醫用超聲設備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醫學超聲診斷設備國產化率已達到65%。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主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超聲醫學科主任梁萍表示:“過去大家都愿意買進口設備,就像買電視機一樣,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我們國產的超聲設備已經追上了歐美先進的設備。”她認為,這正是以邁瑞醫療為代表的國產化的超聲設備,能占到整個國內高端超聲設備市場30%~40%的原因,“這是很大的一個躍進。”
梁萍特別提到,近幾年,我國超聲醫學取得了重大進展,過去是跟跑國外,而現在在個別領域已經實現并跑甚至領跑。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主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超聲醫學科主任 梁萍
助力臨床
超聲技術對臨床診療工作的助力,同樣被多位專家提及。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鄭元義,介紹了超聲聚焦在子宮肌瘤治療和帕金森治療上的應用,尤其是后者,“效果令人震撼”。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超聲科主任李建初,在致辭中特別提到了超聲在臨床診治中的重要價值:“超聲醫學技術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多學科聯合診療的大背景下,超聲影像更多地貼近臨床,并與外科、內科有機結合,被譽為外科醫生的‘第三只眼’和內科醫生的‘聽診器’。”
問題二:我國超聲醫學面臨著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作為臨床醫學的學科之一,超聲醫學有著我國醫療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如區域、院間發展不平衡,人才儲備和培養不足,科研轉化不充分等;作為一個年輕的學科,超聲醫學也面臨著獨有的問題。
規范缺失
首先,與CT、核磁等檢查手段不同,限于技術特性,超聲醫學目前在全國尚缺乏統一、標準、合理的操作規范,這也是導致超聲診斷質量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這種局面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得以解決。
鄭元義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研發了一款超聲斷層成像設備,一旦該設備廣泛應用,就解決了超聲檢查的標準化,基層醫院的醫生也可以像CT一樣實現標準化掃描。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 鄭元義
專業挑戰
其次,由于超聲是一個常規的檢查手段,很多臨床科室都有超聲設備,完全可以自己操作為病人檢查,從這個意義上講,醫院超聲科無疑面臨著專業上的挑戰和威脅。如何提升超聲科的地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介入超聲科主任醫師于杰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超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已經從“看結構”發展到“看功能”,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無疑能打造超聲科的“高度”;此外,超聲科更能做到檢查的規范化,這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做到了這兩點,“必將能守住超聲醫學的陣地”。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超聲及心功能科主任尹立雪看來,這種局面的形成源于專科分工,疾病診治需要系統、完整的支撐,而超聲只能提供有限的支持。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超聲醫學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為臨床診治提供更多、更大的價值,“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不用糾結以誰為主。”
這個觀點與邁瑞醫療醫學影像事業部總經理何緒金不謀而合。臨床科室用超聲做基礎的診斷引導,輔以技術解決質控問題,這對于患者本身是有益的。他說:“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尋求多方共贏的發展路徑和方法。”
問題三:我國超聲醫學發展趨勢何在?
新技術引領未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技術的發展,超聲醫學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梁萍在會上分享了《超分辨微血流造影在肝占位性病變的應用研究》。她介紹,顯微造影在肝占位性病變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能夠突破深度局限,顯微成像能夠顯示大于200px深部肝占位微血管,其6~200px深度處分辨力仍可達128μm左右;二是能夠實現在可視化肝占位性病變的微血流形態學信息和功能信息;三是能夠量化分析微血流動力學相關參數,為肝占位病變的診療評估、治療決策預測以及演進轉歸基礎機制相關研究提供支持。
她說:“顯微造影將引領超聲醫學的新未來。”
鄭元義對超聲技術的發展做了整體回顧,并介紹了超分辨造影成像、三維超聲、探頭技術、超聲儀器平臺、多模態彈性成像技術等超聲醫學新技術。“掃描速度更快,超聲設備更小,高分辨率看得更清,從結構成像到功能成像,這些都是超聲醫學發展的趨勢。”
“從灰階成像,到彩色多普勒,再到超聲造影,超聲醫學已經經歷了三次革命,第四次革命很可能從功能成像、AI+超聲等領域產生。”鄭元義判斷。
作為我國醫療器械領軍企業,邁瑞醫療在本次會議上發布了首個自主研發國產超高端影像設備——超高端超聲系統昆侖Resona A20(下稱超高端A20),填補了該領域的國產超高端空白。
據了解,超高端A20從預研到上市經過了8年的時間,是邁瑞醫療研發團隊基于多年自主創新的沉淀和積累、緊密結合臨床需求推出的超高端超聲系統,從系統架構、成像算法到成像技術的多個核心技術環節都取得了“超高端”的突破。
何緒金表示,團隊經過多年打造的“無極”聲學智慧平臺,在超聲成像的各個關鍵環節都實現了全方位的突破。得益于此,開發出中國首臺超高端超聲Resona A20,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圖像,幫助臨床實現疑難病癥的進階診斷,助力專家學者探索臨床科研的新方向,助力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臨床化
技術的進步突飛猛進,帶來了超聲器械的更新換代。學科的發展,同樣成效顯著。上文提到超聲之于診療的推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
梁萍介紹,該院介入超聲科設病床100張,開展在超聲引導下原位熱消融治療肝、腎、腎上腺、甲狀腺、乳腺、子宮、甲狀旁腺等多臟器實體瘤、消融聯合免疫治療及化療等綜合治療。“我們學科已經從過去單純的診斷性學科,升級成了診療一體化的學科,醫院甚至把我們當作臨床科室來考評。”
這種超聲的“臨床化”已經不是個案。梁萍正在做超聲科的調研,據初步了解,我國目前有100多家醫院設置了介入超聲病床,盡管這些病床目前可能還隸屬于各個臨床科室,但成立介入超聲病房已經是一個顯見的趨勢。
問題四:對我國超聲醫學學科發展有何建言?
融入疾病防控體系
尹立雪和邁瑞醫療醫學影像首席臨床科學家陸兆齡都非常關注超聲醫學在疾病防控方面的應用。
超聲在前期診斷和療效評估方面能發揮重要價值。“如果能在治療過程中,用超聲對療效進行早期評估,效果不佳就趕快改變治療方法,療效好就繼續治療。”
尹立雪表示,我國醫療資源緊缺,醫保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科學的疾病防控治療的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太多的資源用在了后端的疾病治療上,而沒有充分重視防控的價值。“如果能在更高層面普及超聲診斷和療效評估,建立相應的體系,無疑能節約大量的醫療資源,降低重大疾病的發生率,造福百姓。”
陸兆齡介紹,超聲在治未病上可以“出很大力”。比如在包括基層醫院在內整個公立醫院體系里,普及超聲對肝纖維化病人的檢查、療效監測,就能大大降低我國肝癌的發生率,心血管病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超聲及心功能科主任 尹立雪
規范超聲診斷路徑
陸兆齡還建議規范超聲診斷的路徑,比如膽囊結石或息肉病人,每個禮拜都要去醫院復查,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必要的,只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從國家層面建立標準,規范路徑,讓基層醫院規范地做好基礎工作,讓國家隊的三甲醫院有更多的時間做創新的科研。”
參考資料: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健康界、人民網等。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