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院士:花甲之年“流浪”海南 要讓“孤勇者”不孤
花甲之年,我義無反顧,走向天涯海角,值!犧牲我一個,為了千萬家,死而無憾!
花甲之年,我義無反顧,走向天涯海角,值!犧牲我一個,為了千萬家,死而無憾!
【編者按】
2023年10月31日,在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高峰論壇開幕式上,院長陳國強院士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致辭。十年熱血難涼的強叔,來到天涯海角,將一腔熱血傾注于下一個十年,在場的每一位都被其滿腔熱血感染,掌聲雷動,群情激昂。演講臺上的陳國強隨身只帶了一份省政府《關于支持海南醫學院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單手持文的身姿卻深深鐫刻在每一位海醫人的心中,更轉化為每一位海醫人奮斗拼搏的底氣。致辭中,他再次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并闡釋了海醫人才工作的基本理念,引進優秀人才,用活現有人才,厚植未來人才,闡述了海醫完善優化人才引育體制機制的總體思路與具體舉措,以期與更多優秀人才在海醫這個大舞臺上共舞。
事不避難,大膽地與我一起奔向未來吧!
——在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醫學院院長 陳國強
2023年10月31日
剛才入場時,許多老朋友給我說,你看起來很憔悴。是的,我很累,但我很愛你們。借此機會,我謹代表海南醫學院全體師生醫護員工,熱忱地歡迎各位專家來到我的新故鄉——海南。他們給我的時間是10分鐘,我可能會講20分鐘(結果一口氣講了40分鐘),因為許久沒有與老朋友講話了。這次由于時間倉促,也難以與你們一一交流,請見諒。
跨“海”而來的機緣是情懷與政策保障
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也有不少新朋友。首先,我想告訴你們,我為什么會在花甲之年,“流浪”海南。
2020年7月17日,在我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即將年滿十年之時,我親筆向上海市委寫了請辭信。因為有規矩,在同一個崗位任職不超過兩屆或者10年。當時,本人芳齡57。2021年3月16日,經組織研究同意,我正式卸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
卸任之后,我本想躺平,但好多單位拋出橄欖枝,邀我重新出山。你們知道,我是個喜歡開玩笑的人,更是個重感情的人,當時“挖”我的單位之一就有海醫。我說我不可能來,但是迫于感情,我開玩笑地提了五個條件,我覺得這五個條件是不可能達到的。第一,增加海醫的年度預算。實現這個條件是不容易的,海南有很多高校,給海醫增加,就意味著其他高校也會要求增加,以海南省的財力,很難滿足。第二,必須做十年。他們問我為什么要做十年。我說,我來任職,一定要引進一批人才,當時我57歲有余,如果不承諾讓我做十年,按規矩,到60歲就要退出崗位,只有兩年任期,怎么對引進人才負責,怎么引得進人才,顯然,這條也是很難實現的。第三,是必須全職。他們說不需要你全職,兩邊跑跑就行。我說不行,我不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也引進不了人才,現有人才也不可能陪我玩,因為他們可能會想:“你頭上有頂院士的帽子,搞不好,隨時都可以離開,而你把我引進或站起來了自己卻跑了,我怎么辦?”實際上,這一條也很難做到。第四,必須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體系,給海醫辦學自主權,包括人財物自主權。我提的五個權力必須下放給海醫,也很難做到。第五,我說前面講的四個條件任何人說行,我都不認,必須以省政府發文的方式確定下來,我才來。讓我非常感動的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一直很執著,花了2年的時間,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努力,讓這五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條件,都一一兌現了。我現在手上拿著的不是講話稿,而是《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海南醫學院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文件。于是在今年的9月15日,在我59.99歲的時候,我跨“海”而來,成為一名“海醫人”。所以說,到花甲之年才明白不能隨意開玩笑,還真有人能夠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令你沒退路。
為“海”奮斗的意義是使命與人生價值
其次,我想告訴新老朋友們,來海南到底值不值?我的答案是,義無反顧,舍我其誰,舍我們其誰。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我看來,人生的意義就是帶著一種使命而來。如果沒有使命,人生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帶著什么樣的使命?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宣布,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要把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近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專門學習了教育強國。總書記告誡我們,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強國不是教育強國,放眼全球,任何強國都是高等教育強國。同理,要打造展示中國風范靚麗名片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沒有強大的高等教育也是難以實現的。你看看周圍,哪個自貿港,沒有世界一流大學。所以,在未來幾十年中,能夠為自由貿易港建設做出一點貢獻,也是我們這些有使命感的人應盡的責任。
另一方面,醫學教育一肩挑兩義,一手支撐教育強港,一手支撐健康強島。我們要建設更加美麗的健康島,顯然離不開高質量的醫學教育。過去兩年,我牽頭開展了《健康中國戰略下醫學教育改革對策和戰略研究》項目。我發現,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不充分,在我們的醫學教育中表現得更加典型。以我原來工作的上海交大醫學院做對比,我沒有看低海醫的意思,但客觀地說,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顯著的,這也是醫學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表現。因此,我有種使命感,為回答、解決醫學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問題,做出“自我犧牲”。因為,在我看來,于情于理于需,海南都必須也應該有一所高質量的醫科大學。
第三,中國有30余個省市自治區,唯一處于熱帶的就是海南島。熱帶地區有熱帶地區的疾病特征以及醫療衛生與健康建設特點。通過建設具有熱帶特色的醫學教育,帶動東南亞地區,乃至“一帶一路”熱帶國家的醫療衛生和醫學教育發展,為熱帶地區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做出貢獻,這也應該是自貿港的使命,更應該是海醫的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南應該有一所高質量的醫學院校。
上面這三點,大家可能覺得都是“大道理”。
第四,具體來看,海南醫學院有76年的辦學歷史,已經建成了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缺乏引領式的靈魂人物,使之缺乏闊步向前、跨越發展、追求卓越的自信與勇氣。所以,我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樂意以“孤勇者”之身,提升海醫人的信心、志氣、骨氣和勇氣,提升海南醫學院人才培養水平,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海南人民的身體健康,以及自貿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貢獻我的未來十年。
向“海”圖強的關鍵是人才與支撐舉措
我很高興地看到,省政府的文件在我到來之前,就正式印發了。說實話,看著這個文件,我是夜不能寐的。從9月15日到現在,46天時間,除了國慶中秋小長假,我沒有離開過島,我每天休息最多四個小時,其他時間我都奮斗在工作崗位上。我突然發現,未來要發展,關鍵就兩個字——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這不是口號。我認為,首先要花大力氣,引進一批具有創業之志、創造之能、育人之心的人才加盟海醫,與我們共舞,讓“孤勇者”不孤。為此,第一就是引進優秀人才。二是用活現有人才。海醫將全面深化改革,改變現有的守舊、趨差、冷漠、散漫、隨性的風氣,從根本上改變海醫的教風學風,真正把現有人才的活力全面激發出來。三是要厚植未來人才。時代在進步,海醫要發展,除了引進人才、用活人才,還必須厚植一批未來人才。只有這樣,等十年后,在我退下來時,才能還給大家一個能夠充分展示中國風范自由貿易港醫教成果靚麗名片的海醫。怎么引進,怎么用活,怎么厚植未來人才,由于時間關系,在這里我不能展開,但我們已經在研制一系列的舉措、方案和制度了。
前幾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武維華院士以及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先后到海醫來指導工作。在我到任后的第四天,劉小明省長就在出訪回國后的第一時間,來到海醫,視察并指導工作。省長到訪不久之后,海口市市長丁暉同志又率領市政府領導班子和各委辦局負責同志,專程到海醫現場辦公,幫助我們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大家能夠切身感受到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真心希望,有一批大師,有一批大家,有一批大學者,能夠參與到將海南醫學院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自由貿易港醫教成果靚麗名片的征程中,成為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因此,借這個機會,我熱切地呼吁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們向全世界發出召喚,希望愿意與我們共舞,同時又具有使命感、具有創造創新之能、具有育人之心的人才,加盟海醫。
你們可能會問,加盟海醫,我們能提供給你什么條件。當年,我從美國回來,沒人和我談過條件,我就回來了。但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時代不同了,不談條件是不可能的,像我這樣,有奉獻之心、敢于舍我其誰、不顧一切、義無反顧的人,恐怕不多了。我想告訴大家,如果你們要加盟,海醫給你們的條件不會差。昨天,我們校長辦公會已審議并通過了《海南醫學院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本周四將提請黨委會審議,通過后,就會適時公布。不過,我想條件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更愿意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用我們的真誠留人,用未來發展的前景留住你們的心。
在待遇和保障條件之外,大家可能還會關心博士研究生名額的問題。我想告訴大家,要改變以博士生作為科研工作主體的傳統做法,要逐步轉向建立以博士后為科研工作主體的體系。基于此,對于引進人才,我們的一個要求就是必須引進若干名高質量的博士,來做博士后研究。同樣的,我們也對博士后的待遇以及培養方式制定了改革方案,讓博士后們能在有效的激勵和科學的考核中,心無旁騖地做好科研,并得到高質量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力地推動中國醫學科技實現自立自強。
同時,為了更好地營造科研創新的氛圍,我們正在實體化建設海南省醫學科學院。不瞞大家,我到海醫兩天后,簽署的第一份合同就是為醫學科學院租賃場地的合同,就在學校邊上兩個路口的位置,租了1萬多平米的空間,專門打造研究基地。目前正在裝修中,動物房、公共實驗平臺以及相關儀器設備等也在同步建設與采購中,力爭明年1月能夠全部到位,正式啟動運行,為志同道合者們更安心更專心地開展科研工作,更充分地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文化,不斷提升科研能力與水平,在相互促進、相互成就中實現個人與學校共成長、同發展的目標,創造優良環境。因為,你們有未來,海醫才有未來;海醫有未來,才能用活現有人才,厚植未來人才。同時,待2025年新校區投入使用,我們將把現在的校區打造成更大的科學院和成果轉化基地。
海醫現有的人才,你們也不用擔心,剛剛提到的辦公會審議通過的人才工作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只要你們達到了相應人才的標準,就能夠享受與引進人才同等的待遇。我們也會推出青年教師提升計劃和中年教師激勵計劃。不怕你不來,就怕你不行!關鍵還要看海醫現有的人才有沒有這份勇氣和拼搏。
最后,我想說: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路雖遠,行則將至。我們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朋友們,不要猶豫,不要彷徨,不要擔心,如果你來到海醫,你肯定不會后悔,如果你不來海醫,你很可能失去了一次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的機會。人生在世,最有意義的,是在不知道自己明天的情況下,敢于挑戰自己。
朋友們,海南給你的,不會只是一片汪洋大海,而一定會讓你擁有不一樣的人生。相信我,我從來不忽悠人,因為你們都知道我敢闖敢干,更務實,更沒有任何個人私心。如果有私心的話,那就是希望未來十年,我擁有與過去不一樣的人生,在我70歲正式退休的時候,能夠大聲說:花甲之年,我義無反顧,走向天涯海角,值!犧牲我一個,為了千萬家,死而無憾!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