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受邀參加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 分享科技創新進展、改善就醫體驗做法
李為民院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華西醫院在高精尖科技創新方面的進展以及在改善患者服務體驗方面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李為民院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華西醫院在高精尖科技創新方面的進展以及在改善患者服務體驗方面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10月19日下午3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主持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薛海寧,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賀波,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受邀出席發布會。
李為民院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華西醫院在高精尖科技創新方面的進展以及在改善患者服務體驗方面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Q1
封面新聞記者:
華西醫院作為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在高精尖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進展?
李為民:
謝謝記者的提問,華西醫院作為醫療系統的國家隊,不僅僅要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我們醫院始終堅持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圍繞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疾病的臨床難點問題持續開展臨床技術創新,科技攻關,解決一批診療設備、進口藥品、高端生物材料等“卡脖子”技術難點問題,切實使人民群眾獲益。
一是建立完整的創新體系與轉化的應用機制。
首先,人才是關鍵,我們除了醫療團隊之外,構建了以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信息學、材料學等不同專業組成的6400多人規模的專兼職的科研團隊。其次,以12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和34個省部級平臺作為基礎,形成轉化醫學研究全鏈條的創新鏈。從資金來源方面,我們設立了學科發展資金,每年我們投入近5億元支持創新藥物、創新器械、創新診療方案的臨床及轉化研究。最后,我們也建立轉化激勵機制,出臺制定了“華西轉化九條”,鼓勵我們的醫務人員、科技人員進行轉化創新,其轉化的成果80%-90%獎勵給團隊,從而激發了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轉化內生動力。
二是將創新成果直接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針對我國目前高端醫療設備、創新藥物、新型生物材料大部分依靠進口,同時原創的現代診療技術和方案還不多的難題,持續開展臨床轉化研究。近五年,全院科技成果轉化200多項,轉化合同金額超過10億元。
在創新藥物方面,我們自主研發了Ⅰ類新藥“超長效局部麻醉藥”進入臨床試驗,麻醉藥物的有效時間延長到了50多個小時,有效緩解了患者持續疼痛的問題。在現代診療設備方式,集中攻關高端電子生物芯片技術,解決分子診斷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攻關質子重離子治療裝備的瓶頸技術,實現高端設備的國產化。
在高端生物材料方面,研發出全球首款全釋放可回收式介入生物主動脈瓣,解決了介入生物主動脈瓣卡脖子的困境,量化生產國內多個生物組織產品,打破了高端植入類醫療器械進口壟斷局面,讓群眾能夠用上質優價廉、自主生產的診療材料。
在外科治療微創化技術方面,針對發病率高、危害大,嚴重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壽命的老年性瓣膜心臟病,我們研發了微創介入的技術,從而破解患者無法忍受傳統開胸手術的難題。我們也突破腹腔鏡技術的手術禁區,開展低位結直腸癌微創手術,使得低位直腸癌患者保肛率從過去僅有的25%提高到現在的85%,從而進一步改善了低位結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診療方案方面,我們研發了肺癌早篩早診早治的新技術,早期肺癌的診斷率從過去的15%提升到現在的40%。也建立了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的華西方案,明顯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謝謝。
Q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國家這些年持續重點推進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改善患者服務體驗,請問華西醫院在這方面有哪些做法?
李為民:
謝謝記者的提問。華西醫院和全國的醫院一樣,把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提升患者滿意度作為醫院的工作重點。我院多年來深耕醫患共情文化,開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致力于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連續的醫療服務。
一是建立多學科診療的實體化專病中心,讓患者少跑路。我們一共開展了85個門診多學科診療病種、78個住院多學科診療病種,成立了包括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實體化的專病中心,由多學科的醫生共同為病人制定最優化的治療方案,讓患者“足不出科”就可以享受到精準的診療服務,從而全面提升患者診療效果。
二是創新日間診療服務模式,讓患者少等待。通過大力開展微創技術,推廣外科快速康復技術,醫院成立了“當天離院、當天手術、24小時內出院”的日間手術中心,每年開展日間手術量超過了3萬臺次,手術病種達到了500余種,包括甲狀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其中四級手術的占比達到48.3%。這樣就達到了兩個目的:首先使得人均住院費用明顯降低,平均降低了20%;二是極大地縮短了病人住院時間,使得病人不用像住院的時候一直待在醫院,只用一天時間就出院了。
三是開通互聯網醫院,讓患者“云”就醫。為了讓復診患者便捷就診,華西醫院于2018年初試運行華西互聯網醫院,2020年正式上線。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同時開通了兩種模式的互聯網醫院:一個是固定的排班,一個是采用醫生碎片化的時間,兩種相結合的形式,提供線上門診、線上多學科、多專家會診以及線上健康咨詢等診療服務。目前華西互聯網醫院注冊人數達到了1270萬,每天線上診療人次超過了5000人,每年服務線上患者超過了150萬人次,這樣就進一步方便了我們的患者不用來到華西醫院,就可以享受到華西醫院專家的醫療服務。
四是構建慢病全程管理模式,讓患者就醫感受更好。為了實現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目標,我們建立了從高危人群到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規范治療、精準康復的慢病全程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一次就診、全程管理、終身受益”。目前建立了包括肺結節、肺癌、髖關節置換術等在內的重大慢性病種114個,惠及重大慢病患者近5萬名。
五是創新智慧管理模式,讓患者就醫更加滿意。我們開發了“華西心晴指數問卷”,建立患者心理問題預警的機制,從而降低院內住院心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創新建立了可全院一鍵式調配的智能化呼吸機調配中心,實現了呼吸機精準的定位、運行、監測,可以確保大概500名患者在10分鐘內給予呼吸機治療。開展住院血糖智慧管理,自動監測患者血糖結果,并實時分級預警,主動干預,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的醫療風險,從而進一步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提高醫療的效果和質量。
謝謝。
— END —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