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標桿醫院的實戰干貨,讓更多醫院學會、實施、干成,并長期可持續。
手術室是現代醫院的“心臟”,是醫院技術實力、專科能力、管理水平、硬件裝備的綜合能力體現。尤其在國家統一醫療衛生制度下,手術室效益的管理直接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成為整個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國考”強調了三四級手術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指標,手術室的效率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中,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范圍、指標架構進行了具體界定和描述,其中手術室管理相關指標數量高達1/4,占較大比重。
手術室管理“老大難”,醫院管理者頭疼不已......
手術室是醫院所有公共平臺中,投入最大、調度最復雜、涉及人員最多和業務不確定性最高的平臺資源。但過去的運營管理思路,多數集中在成本核算與分攤,臨床科室在缺乏共識的基礎上消極被動地配合,無法真正實現手術室效率提升。
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常見痛點:
1.首臺手術不準時。這一問題使得手術室經常被動閑置,醫生在手術室長時間停留,患者等待時間變長,極易增加醫、麻、護、患的多方矛盾。
2.扎堆手術導致醫院效率低下。臨床科室在使用手術室的時候,會因為慣例、方便程度、資源條件而固定使用同一手術室,但通常并未考慮手術本身復雜度與手術室級別的匹配。事實上,如果不是從整體排程的效率來考慮,無論大手術、小手術都使用百級手術室,其實是一種浪費。
3.成本管控困難。手術室是一個高能耗的設施中心、設備中心、人員成本中心,手術室成本管控的落地,需要多方溝通才能減少摩擦,而不是僅僅依靠財務管理人員或績效管理人員一方就能夠實現的。
手術室“精益管理”之后,華西醫院成效顯著!
由健康界召集國內的標桿醫院發起“精于手術 益于全院——手術室精益管理專業促進項目”,把標桿醫院的優秀解決方案和成功方法論,通過健康界的資源整合與平臺運營能力,推廣到更多醫院,讓其學會、實施、干成,并長期可持續。
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例,實行手術室精細化管理后,成效明顯:通過搭建手術患者信息共享平臺-手術轉運系統,患者術前焦慮發生率從54.0%降低到了16.6%;實行了“準點開臺制度”制度后,極大地縮短了手術間非必要閑置時間,準點開臺率達到了95%以上,并獲得了中國醫師協會手術室管理相關的金獎;通過術中智能駕駛艙對不良事件及并發癥風險提供全程監測,月有效預警達1698次,月不良事件逐步下降20?30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下降>13%。
健康界通過對全國各級醫院進行調研,發現手術室精益管理的9個重要影響因素,分別是信息化建設、成本管理、績效考核、組織機制與文化、人員管理、流程與路徑、物資管理、建筑設計。
2023年3月19日,健康界聯合首批13家標桿醫院在上海發起“手術室精益管理”啟動會。啟動會明確,將歸納提煉“手術室精益管理”可復制的先進經驗、方法論、實施指引,吸納廣大醫院參與共創,以“決策共識-標準共創-成果共享-生態共建”為核心邏輯和實施路徑,運用數字化產品、數據、系統支撐,通過編寫共識和實施指引、錄制課程、OMO培訓、選樹COE等多種形式,賦能廣大醫院高質量發展。
中國標桿醫院學習之旅“手術室精益管理”專場是“成果共享”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健康界誠摯邀請廣大共創醫院走進首批13家標桿醫院,分別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3家標桿醫院均同意共創醫院實地探訪,教學相長。在相互交流的同時,共同為撰寫《手術室精益管理共識》建言獻策,把手術室精益管理的引領理念與模式實現從決策共識,標準共創,成果共享,生態共建,惠及全行業。
項目形式:線下參訪標桿醫院,包括主題授課、互動提問、深訪手術室等
項目周期:全年常設,名額報滿啟動拜訪
每期時長:5小時左右(半天)
圖1 中國標桿醫院學習之旅“手術室精益管理”學習規劃
中國標桿醫院學習之旅“手術室精益管理”專場報名已正式開始!如果您是省市三級醫院管理者,醫務處、運營管理部、績效辦、基建科、后勤保障科、設備科、信息科、麻醉科、手術室護理組、重癥監護室、輸血科、病理科、檢驗科、影像科等科室的醫療決策人,歡迎掃碼報名,了解項目詳情↓↓
期待趕快行動起來,報名參加中國標桿醫院學習之旅,與我們一起探尋優化手術室管理的新思路!
點擊【手術室精益管理專業促進項目專區】了解項目詳情。
本文來源:新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