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1年,北醫三院行走在一條更廣、更高、更暖、更強、更快的征途。
援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下稱北醫三院)微信公眾號消息,2023年3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在科學報告廳召開。會上宣布任命醫院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人選,付衛接替喬杰擔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沈寧、宋純理、李蓉、唐熠達任副院長。付衛兼任醫院黨委副書記。
時間回到2012年5月15日,北京大學發布通知,任命喬杰擔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接好新一棒并不容易。北醫三院官網一文曾提到,在此之前的多年,北醫三院黨政班子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抓手,掀起一場效率革命,不僅提升了醫院管理水平,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更推動了學科發展。
現在來看,2012年至今,北醫三院多個變化接踵而至,對比2011年與2021年的幾個數據即可窺斑見豹:門急診量從297.9萬人次增至450萬人次,出院患者從6.5萬人次增至15.3萬人次,手術量從3.7萬例次增至8.6萬例次,平均住院日從6.87天降至4.68天。兩組數字之間的巨大值差,正是發生在喬杰的院長任期。
數據的變化背后,北醫三院更跳動著業內公認的多個驕績:2018-2021年度連續位居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A++方陣;連續多年在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名列前茅;連續多年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穩居前列,五年總科技量值位居全國第六名……
概言之,過去11年,北醫三院得益于喬杰、金昌曉等多名管理者推動和全員奮進,行走在一條更廣、更高、更暖、更強、更快的征途。
喬杰院士
更廣
2012年5月15日之前,喬杰的身份更多是醫生和科學家,除了接診過無以數計的患者,科研還登上國內外生殖醫學巔峰。自這天起,她從陳仲強手中接過醫院管理接力棒,成為全國聞名的標桿醫院--北醫三院的"掌舵人"。
彼時,空間是制約北醫三院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一家相對年輕的醫院,北醫三院在名院林立的北京應該走一條怎樣的發展路徑,是幾代北醫三院人一直探索的題目。
喬杰接任院長后,面臨的幾個重要任務就是拓展空間、培養人才、規范醫療。她希望以北醫三院為牽頭單位組建醫療集團,使周邊的醫療機構成為三院的延展,在三院技術力量的帶動下,形成標準化服務,為海淀區、為北京市,乃至為全國人民的醫療健康做出貢獻。
喬杰從建立醫聯體開始行動。2014年9月29日,由北醫三院牽頭,包括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民營醫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等23家醫療機構在內的"海淀區中東部醫聯體"啟動運行。伴隨醫聯體建設,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了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為群眾提供了分級、連續、節約、高效的醫療服務。
在此之后,北醫三院海淀院區、延慶醫院、延安院區、崇禮院區、首都機場院區、北方院區等相繼掛牌,無一不在落實最初的集團化發展戰略。
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揭牌,喬杰被聘任為院長。這標志著,北醫三院集團化發展戰略站上新起點。
在揭牌儀式上,喬杰表示,北醫三院將一如既往地對接國家戰略,不負人民眾望,勇于承擔重任,充分發揮國家隊優勢,確保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落實基本醫療服務公益責任,減少本地患者外地就醫,用實際行動踐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宗旨。
更高
北醫三院緊鄰的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最醒目的標簽莫過于兩旁高校林立。在這里,匯聚中國最優秀的科學研究、醫療服務和教育資源。
幾年前,北醫三院管理班子牽頭實施一個大計劃--以高校林立的學院路為紐帶,匯聚多方力量,以學科交叉推動醫學創新。
之所以重視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是因為喬杰和管理班子清楚認識到,目前國內醫療機構使用的不少器械和藥品依賴于進口,自主知識產權的檢查、檢測、手術、康復器械、藥品等,還有一片巨大的待墾空間。
放眼醫學歷史進程,喬杰認為,要想實現醫學科技突飛猛進,離不開多個學科融合發展,單一的學科知識和方法難以破解醫學重大瓶頸,學科交叉研究和協同發展已成大勢所趨。
2018年是北醫三院建院60年,也正是自這一年起,北醫三院提出從「服務型醫院」向「研究型醫院」戰略轉型,將醫學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為了支持這一轉型戰略的落地,北醫三院組建一個全新平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并于2019年5月31日揭牌。
健康界了解到,該研究院的突出特點在于「覆蓋醫學創新全鏈條的大多數關鍵環節」,包括基礎醫學研究中心、臨床研究中心、成果轉化中心。
同時,北醫三院開啟科技創新投入「大手筆」模式:臨床研究課題1000萬元/年;科研平臺建設400萬-500萬元/年;科研獎勵1000萬/年;科研經費匹配3000萬元/年。
以創新為己任、以合作為基礎、以轉化為驅動,打破學科間壁壘,匯集創新要素與核心資源,北醫三院旨在促進我國醫學創新研究、推進研究成果產業化,引領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
在喬杰看來,醫療機構是保障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實體樞紐,是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產業轉化的集合地。
自2021年以來,北醫三院共成立15個院企聯合研發平臺,合作項目總金額近3億元。另外,還與海淀區聯合組建「中關村科學城-醫院臨床醫學概念驗證中心」,醫產學研轉化新模式正在這里落地生根。
正是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推動,北醫三院的醫學科研登上新高峰,2021年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綜合榜排名第九,中國醫院五年總科技量值(ASTEM)排名第六,居北醫系統首位。
更暖
婦產科醫生出身的喬杰,在擔任北醫三院院長前,曾擔任12年的婦產科主任,以及將近10年的生殖醫學科主任,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婦產科醫生是她一生摯愛的事業。在擔任院長之后,她仍然在臨床一線和醫院管理等不同角色之間切換,并兼任國家產科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中心主任。
網上有張照片廣為流傳:面帶微笑的喬杰懷抱著一個嬰兒,兩旁是著名生物學家謝曉亮、湯富酬等。照片上的嬰兒,于2014年9月19日誕生在北醫三院,是世界首例「全新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技術」嬰兒,標志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躋身世界領先地位。
懷著一顆醫者仁心,以及天分、努力,喬杰為我國女性生殖健康事業發展作出顯著貢獻。正是憑著這樣的貢獻,喬杰于2017年獲評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我國首位生殖醫學領域院士,從生命源頭守護人民健康。
在擔任院長期間,喬杰與管理團隊一道將醫者仁心注入到醫院管理當中,通過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比如,以學科群帶動臨床專科發展,提升醫院診療能力,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持續改善院區環境和設施,嚴把醫療安全和質量關,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此外,北醫三院在冬奧會、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積極作為,彰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擔當。
2022年,北京冬奧盛會成功舉行,北醫三院「一體兩翼三賽區五支隊伍」為北京冬奧會提供高效、高質量、溫暖的醫療保障,向世界展示中國醫務工作者的風采。
同一年,北醫三院扛起「國家隊」的重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危重癥救治的過程中,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全力救治,悉心守護。
再往前,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喬杰沖鋒在前,擔任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總隊長,與數百名同事廢寢忘食,全力救治患者。
不論是組建醫療隊外派支援抗疫、支援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癥患者救治,還是援藏援疆、健康幫扶,亦或是承擔北京冬奧會醫療保障任務,北醫三院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義不容辭,踐行公立醫院的擔當和使命。
更強
1988年3月10日,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醫三院誕生。喬杰親眼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她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傳承者。她跟隨張麗珠教授,經歷我國生殖醫學創業的艱難,攜手推動我國生殖醫學技術從跟跑、并跑到領跑。
通過多年對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癥病因和胚胎發育過程等的研究,喬杰帶領團隊率先提出中國人群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特征及診斷標準,探索相關發病機制,制定多項診療路徑規范,揭開一個又一個人類胚胎發育的「黑匣子」,顯著提高輔助生殖治療成功率,為數以萬計的家庭帶去幸福和圓滿。
31年歲月流轉。2019年4月15日,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又在她出生的地方誕下她的寶寶。喬杰第一時間來到產房,如同當年張麗珠教授懷抱鄭萌珠時的樣子,慈愛的懷抱著「試管嬰兒二代寶寶」。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證實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
這樣打動人心的一幕幕,背后是北醫三院逐步向強的學科實力。
北醫三院一直重視學科建設。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追求極致的喬杰,非常清楚學科建設的重要性。由于北京集中全國最優秀的醫療資源,如何在名醫院中凸顯北醫三院的特色,打響自己的品牌,歷任院領導都在不斷地思考與推動。
「以點帶面推動學科發展,是適合北醫三院發展的方式。」喬杰曾表示,學科建設的核心目的是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學科水平是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根本,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北醫三院探索出以學科群帶動臨床專科發展的模式。其中,醫院享譽盛名的骨科-運動醫學科-康復科就是這樣一個學科群。
北醫三院骨科的科研創新能力一直穩居全國前列。運動醫學科和骨科相輔相成。該院運動醫學科作為中國第一個運動醫學科,是奧運會唯一指定的中國運動醫學服務機構,目前年門診量已超過11萬人次。
建科33年的康復科是全國成立最早的康復醫學科之一,2013年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6年6月受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康復醫學質控中心,負責2008年奧運會以及2022年冬奧會康復醫學項目。
骨-運-康的發展,帶動北醫三院醫學影像學科和神經外科的全面發展。同時,整合學科群的發展帶動教育教學,孵育未來學科骨干人才。
同樣的,在臨床需求中找到學科發展切入點的生殖醫學科,也是該院學科群發展戰略的典型代表。婦產科、泌尿科、血液科、中醫科、腫瘤科、病理科等都在生殖醫學科學科群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北醫三院在學科建設上齊頭并進。
不僅生殖醫學中心成為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生殖內分泌疾病和不孕癥診治綜合性醫療中心之一,脊柱外科也是國內最強,運動醫學研究所是新中國最早成立、國內唯一的中國奧委會指定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
眼科在眼外傷、角膜移植、白內障和青光眼等方面處于國內第一方陣;消化科在潰瘍病發病機制研究及治療、早期胃癌診療等領域居國內前列;心血管內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臟病人康復治療、心血管臨床與基礎協調發展等方面成績突出;成形科、職業病科是國內率先成立的臨床特色學科。
該院的骨科、藥劑科(臨床藥學)、病理科、專科護理、檢驗科、消化科、婦科、產科、職業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學與調節肽重點實驗室、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復醫學科、成形科(整形外科)、運動醫學科等20個學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婦產科成為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喬杰(中)與北醫三院產科主任趙揚玉(右)、生殖醫學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劉平(左)看望試管嬰兒二代寶寶
更快
平均住院日是折射醫院運行效率、醫院管理水平的一個直觀指標。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中,就引導醫院合理降低平均住院日。
2021年,北醫三院的平均住院日為4.68天,比11年前再度提速,領先全國醫療機構。
多年來,北醫三院通過引進 DRG(診斷相關組)和采取臨床路徑等管理工具,提升醫院的診療管理水平,達到提升效率和服務質量的目標。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迎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成為年度關鍵詞。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2021年4月9日的一場學術論壇上,喬杰作出闡述,作為大型公立三甲醫院,高質量是堅持公益性,加速提升自身能力,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充分發揮作用,依托醫院的特色學科、優勢學科合理布局,更好地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喬杰說,面對國家新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布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探索高質量發展管理新體系的準備工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投入,解決醫學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產、學、研、醫融合創新的新生態,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2022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北京市政府簽約,北醫三院成為全國首批14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之一。
在充分結合醫院綜合水平與專科優勢特點下,北醫三院崇禮院區獲批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動創傷)、北醫三院秦皇島院區獲批第二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心血管疾病)。
這些都說明,精準謀劃、統籌布局,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北醫三院的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持續注力,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醫院管理等諸多方面都走在全國醫療機構前列。
通過不斷加強醫療管理,挖掘資源,均衡發展各學科又突出特色,北醫三院逐步探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路徑。
望遠
始建于1958年的北醫三院,至今65年歷史,付衛與其的交集已有32年,見證了北醫三院的突飛猛進。
付衛,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自1991年進入北醫三院以來,付衛歷任普通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黨支部書記、危重醫學科主任、急診部主任、腫瘤中心主任、罕見病診治中心主任、機場院區院長、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醫療副院長。
資料顯示,付衛長期從事胃腸外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和急危重癥救治,致力于微創技術和多學科診療模式的推廣與應用,拓展和推進胃腸道腫瘤治療的微創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他還基于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科學問題,積極開展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轉化醫學研究和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和省部級科學基金4項,多篇成果發表在Science、Cancer Cell、Gut、Cell Discovery等學術期刊。
學術站在行業前沿,管理同樣開拓創新。
付衛任職副院長期間,多措并舉推動醫院醫療服務與時俱進。比如,2022年,北醫三院便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為核心,開展四方面工作:第一,提高現有資源使用率,加強分院區同質化管理;第二,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以及探索拓展「醫療+互聯網」服務和MDT服務模式,創新打造多個特色團隊;第三,持續推進集團內醫療服務同質化;第四,對標對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和績效考核政策內容,尋找差距,持續提升。
近年來,北醫三院在提升日間手術量、四級手術量和保障質量安全方面,成效有目共睹。其中一個舉措是利用有限的空間,采取分散式方式推進日間手術,打破場所、空間的限制,充分調動資源,多方位提升醫務人員開展日間手術的積極性。
出院患者四級手術占比是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標,北醫三院根據學科優勢和規模病種去分析,研究哪些學科適宜開展四級手術。醫院制定手術分級目錄,并通過合理調配手術室資源,統籌管理,將手術疑難程度與人員績效考核相掛鉤,鼓勵醫務人員開展四級手術。
如今,管理接力棒交到新一屆行政班子手上。
付衛在宣布會上發言
新一屆行政班子合影
"新一屆行政班子將秉承北醫三院的發展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黨建引領、學科帶動、人才強基、管理增效,向值得患者托付和信賴、值得職工向往和奔赴的目標而努力。"付衛在發言時表示,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守以德為本、修身為上;以人為本、修和為上;以勤為本、修業為上;找準方向、主動作為、發憤圖強,與全院職工一道為北醫三院的發展全力以赴。
本文來源:新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