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委員:為人民健康建言,永不懈怠——設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慢阻肺病納國家基本公衛服務項目;煙草依賴作為重大慢病管理
王辰委員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不乏反復多次提出的建言。具體如下>>
兩年前的2021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把人民健康和醫學衛生健康事業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心同向,同頻共振。今年上會,王辰委員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不乏反復多次提出的建言。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
「面向人民健康」,建議設立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
落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建議設立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是王辰委員提交的第一份提案。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科技工作的『四個面向』。其中,唯一針對具體專業領域提出的要求就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黨和國家基于對生命健康這一人民的終極利益的維護和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提出的要求。如何實現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一重大國家意志,是擺在科技界、衛生界面前的急迫任務……醫學科技在科技創新領域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文明、人民福祉,是科技體系中占比巨大的關鍵、前沿領域。新冠疫情更加凸顯了醫學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王辰委員談到,科技先行國家都把醫學科技創新放在極為優先、持重的位置上,投以巨大資源。「以經合組織(OECD)2019年的數據為例:該年度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土耳其、俄羅斯等六國的全社會研發經費(GERD)投入,分別為6575億美元、5257億美元、1733億美元、1025億美元、242億美元、445億美元,其中醫學健康研究投入占比分別為33.7%、2.2%、40.1%、4.9%、11.4%、4.0%。由數據清晰可見,我國的GERD已近美國同一量級,但醫學健康研究投入占比卻是超出概念的低下。這種狀況如不及時糾正,無以體現『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國家意志,必然會對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人民福祉造成重大影響。」
王辰委員認為,除投入量及占比極低,目前我國的醫學健康研究投入還分布于各種不同的科技項目中,無法對醫學健康研究投入進行統籌謀劃和管理,導致既有的有限投入亦難以形成交融聚合效應。同時,我國缺乏每年常態針對臨床醫學及其轉化研究的投入。
「國際上,特別是科技先行國家,設立專門的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已成為各國科學基金的常態與標準設置,較好地滿足了支撐醫學健康科技發展的要求。當前,醫學健康科技競爭在世界各國的科技競爭中越來越居于前沿、主流、核心地位。」
「借助當前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契機,調整國家科技基金布局,設立專門的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對醫學健康研究特別是臨床醫學及轉化研究提供每年常態、統籌管理、量級可堪國際對比的投入支持。」
這已是王辰委員第五次建言設立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
患者過億,社會認知過于「陌生」「冷漠」,診斷治療不足、不規范……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切實可行
《關于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建議》是王辰委員提交的第二份提案。
王辰委員認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病)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作為我國重大慢性疾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在我國,慢阻肺病發病呈現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三高」特征,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2018年發布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病患病率為8.6%,40歲及以上人群達13.7%,總患病人數約1億;農村人口患病率(9.6%)顯著高于城市(7.4%)。而我國慢阻肺病的公眾知曉率不足10%,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曉自己患病。診治慢阻肺病所必須的肺功能檢查在基層醫療機構和健康體檢機構應用不足,很多做過血糖和血壓檢測的居民從未做過肺功能檢查……流調數據顯示,超過90%的慢阻肺病患者為輕癥,處于藥物干預治療的最佳時期。但很遺憾,我國僅約10%的患者被正確診斷,且大部分患者在初診時已屬于重度甚至極重度慢阻肺病,疾病危害、診療難度、經濟負擔因此大大增加。此外,診斷后藥物治療率不足50%,且農村地區藥物治療率普遍低于城鎮,提示患者管理亟待加強。」
王辰委員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已明確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被長期忽視的慢阻肺病可干預性很強,特別是在在疾病早期及穩定期進行綜合干預,能夠有效延緩疾病進展、降低疾病負擔、提升居民生存質量、節約社會成本。同時,在基層開展慢阻肺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夠推動建立基層呼吸疾病照護體系,對于提升基層呼吸道傳染病防治能力亦具有重要意義。
王辰委員對該項建議的具體實施路徑和可行性做了詳細的闡釋:
將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建議具體實施路徑建議:
「第一步,將35歲及以上已經確診的慢阻肺病患者納入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第二步,將慢阻肺病納入到老年人健康管理內容中,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通過免費肺功能檢查進行慢阻肺病篩查,并建檔管理;第三步,對35歲及以上既往有吸煙史、職業暴露史等高危因素接觸的居民,進行慢阻肺病問卷篩查及肺功能檢查。通過分類管理和分步實施將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對呼吸疾病的照護能力,最終實現『促防診控治康』全方位慢阻肺病照護。」
將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切實可行,原因如下:
一是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逐年遞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力的提升,將最常見并已成為第三大居民死亡原因的慢阻肺病的患者健康管理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符合「預防是最經濟的健康策略」;
二是「傳統項目」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已經在對象、內容、流程、要求、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模式,為設計和開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項目提供了成熟經驗;
三是慢阻肺病防控已經被納入了國家多項診療或行動方案。如: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其納入分級診療試點疾病目錄并發布《慢阻肺分級診療技術方案》;國家基藥目錄中已有全部慢阻肺病治療藥物;國家已撥專項資金為全國50%的基層醫療機構配備肺功能儀并廣泛應用;「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入列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國家項目;《縣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級診療技術方案》已經發布等。
熟悉王辰委員的人非常清楚,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只要有機會他都會親力親為、不厭其煩地向大家宣傳控煙,向周圍人講解煙草依賴對健康的危害……今年,他提再次提交了將煙草依賴作為重大慢病進行管理的提案。
王辰委員在提案中強調,最新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煙草依賴總人數已達約1.835億,相當于每兩個吸煙者中就有一位患有煙草依賴。這一數據,觸目驚心。不僅如此,煙草依賴作為長期吸煙的重要原因,本質上也是一種致命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為防控慢性疾病,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內分泌、腎臟、骨骼、神經等疾病被納入規劃管理。2019年,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并在國家層面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規劃,明確將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這歸類為重大慢病。
目前,控制吸煙已經被納入了「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但國家和社會對煙草依賴這一慢病的重視程度仍相當不足。鑒于煙草控制可帶來的綜合效益,我們認為,將煙草依賴納入重大慢病進行管理,可助力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議:
一、將煙草依賴作為重大慢病進行管理,特別是將煙草依賴診治納入臨床常規工作,大幅提高煙草依賴的疾病知曉率和診治規范率,力求使公眾像認知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認知煙草依賴。
二、探索適合于國人的煙草依賴長效管理模式,降低我國吸煙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所致負擔,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本文來源:新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