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融資額超180億,總估值近2000億,一季度醫藥行業所有融資中均與創新藥相關? 來源:藥智網|弎 醫藥板塊大跌,資本市場動蕩不堪,市場資金信心備受打擊,開年以來各方聚焦醫藥板塊的投資人苦不堪言,但奇怪的是,同樣作為投資機構,專注于醫藥企業上市前階段
總融資額超180億,總估值近2000億,一季度醫藥行業所有融資中均與創新藥相關?
來源:藥智網|弎
醫藥板塊大跌,資本市場動蕩不堪,市場資金信心備受打擊,開年以來各方聚焦醫藥板塊的投資人苦不堪言,但奇怪的是,同樣作為投資機構,專注于醫藥企業上市前階段融資板塊的機構,卻并未受到多大影響,2021年第一季度整體投融資環境依舊大好,甚至整體融資金額反而有所上升。
另外,雖說創新藥的研發不僅九死一生,而且上市后也同樣面臨著復雜的市場競爭,市場格局未必能夠盡在掌握。但以目前醫藥行業整體融資情況來看,“新藥研發”幾乎成為了所有融資企業的共有關鍵詞,如此大量同質化企業上市之后又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驚喜”啦?
統計2021年第1季度所有生物醫藥行業融資資訊,共有72家企業完成了73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額超180億,總估值近2000億。各階段融資數額最大的企業有哪些?哪些初創企業更受投資公司青睞?

一、各輪階段,融資金額最大的企業
◆A輪、A+輪:鼎康生物

統計期間,國內共有24家生物藥企完成A輪、A+融資,其中鼎康生物以超1.9億美元(12.46億人民幣)成為2021年第一季該輪融中資金額最高的企業。
鼎康生物是一家總部位于湖北武漢的世界級CDMO公司,提供一站式的綜合解決方案,支持從早期藥物開發到后期臨床研究和商業化cGMP生產,以滿足快速發展的生物制藥行業的動態需求,其最初創建來源于喜康CDMO業務拆分后的內部重組,專注于提供生物制藥CDMO服務。
本輪融資的順利完成將進一步加快鼎康生物的產能擴張進程。自2016年投產至今,「鼎康生物」完成了接近30批次2000L大規模GMP生產,生物制品制造能力包括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結合蛋白和酶。
對于鼎康生物的下一步計劃鼎康生物執行主席黃瑞瑨先生認為,本輪融資的順利完成會加快鼎康生物的產能擴張進程。接下來,公司會進一步擴大傳統優勢,以質量為核心理念,力爭成為中國領先的生物制品CDMO公司。同時,為了滿足越來越多客戶對CDMO服務的需求,公司啟動了二期建設,計劃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里,搭建總產能超過14萬升的生物制品研發及商業化定制工廠一體的CDMO產業基地。
◆B輪、B+輪:維昇藥業

統計期間,國內共有18家生物醫藥企業完成B輪及相關融資,其中維昇藥業以1.5億美元(9.76億人民幣)成為截止目前B輪融資金額最高的企業。
該企業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內分泌領域創新藥開發及商業化的生物醫藥企業。目前擁有TransCon人生長激素(lonapegsomatropin)、TransCon甲狀旁腺素與TransConC-型利鈉肽三個重磅在研產品,前者在中國的III期研究正在進行中,TransConC-型利鈉肽的ACcomplisHChinaII期臨床研究于2021年1月7日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許可,即將與AscendisPharma于全球的ACcomplisH試驗同步啟動。
據融資新聞稱,本次融資將加速推進現有藥物的臨床研發,生產及商業化,并且幫助公司擴展國際合作,持續豐富創新產品管線。”不過據有關資料,雖然目前生長激素缺乏癥現有產品市場滲透率僅10%-12%,到2024年有望超過150億元,CAGR達到20.11%,市場空間巨大。但同樣大量企業研發布局也預示著重組人生長激素市場競爭也必定愈加激烈。
除短效重組人生長激素外,僅長效上市劑型產品就有深圳科興藥業的賽高路和長春金賽的金賽增,此外,還有安科生物的長效生長激素已經進入申報階段;天境生物、維昇藥業、特寶生物三家產品也已進入臨床三期階段,更不乏其他處于較前階段的產品。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曹弋博表示:“維昇藥業為大中華地區患者引進了出色且有差異化的內分泌治療藥物,我們很高興能支持這些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相信結合AscendisPharma領先的平臺技術和令各個戰略股東多贏的商業機制設計,能夠讓更多的中國患者更早地受惠于全球先進的治療方案并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C輪、C+輪:三葉草生物制藥

2021年第一季度共有13家生物藥企完成了C輪融資,其中三葉草生物制藥以2.3億美元(15億人民幣)的融資額,成為該階段融資金額最大的企業。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和淡馬錫共同領投,海松資本和奧博資本參投,原股東康禧全球投資基金繼續加持。眾多知名資本勢力紛紛站隊。
三葉草生物作為一家針對世界嚴重疾病研發創新型生物療法和疫苗的全球臨床階段生物制藥公司。依托獨有的Trimer-Tag?(蛋白質三聚體化)專利技術平臺,研發了一種重組蛋白新冠候選疫苗,有望實現新冠疫苗年產數億劑,被譽為疫苗行業的“后浪”領軍人物。
同時在腫瘤治療方面,公司重榜品種SCB-313,作為一種針對腔內惡性腫瘤(包括惡性腹水)的新型TRAIL-三聚體融合蛋白,目前正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進行多項I期臨床研究,截至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了令人鼓舞的療效信號和良好的安全性。
三葉草生物首席執行官梁果曾言:”在三葉草發展期間,來自于各方面的挑戰與困難都非常大,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問題都需要解決,但三葉草明白自己的弱點,也能聚焦精力去做,只要產品值得做,任何挑戰都可以克服。”
因此,三葉草生物計劃2021年將多種新的研發管線品種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并進一步擴大自身研發和cGMP生物制藥生產能力。
◆D輪:和譽生物

統計期間,國內僅有三家生物藥企完成D輪融資,和譽生物以1.23億美元(8.02億人民幣)的融資金額領先。
上海和譽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致力于創新藥物研發的新型醫藥企業。

目前,和譽醫藥已建立起一條由多款小分子新藥組成的極具國際競爭力的腫瘤新藥管線,并成功推動四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管線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獲得七個IND批件并逐步開展臨床試驗。

本輪融資由凱雷投資集團領投,華平投資、奧博資本、清池資本與某波士頓知名投資機構共同領投,建峖實業投資、銳智資本、上實資本、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及某戰略投資方跟投。原股東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淡馬錫、漢康資本、中金資本繼續加持。本輪融資完成后,和譽醫藥累計融資金額達到2.63億美元。本次所募集資金將用于進一步加速公司四個臨床項目以及多個臨床前項目的開發與快速推進。
二、資金入場,時機選擇很重要
眾所周知,錦上添花何其多,雪中送炭有幾人,這個道理反而在投融資領域特別適用。據紅杉資本透露消息稱,自其2006年至今的180多起投資項目中,有40%以上是在A輪進入,甚至近年還參與了不少優質的天使投,也正是因為其特有的布局規律,極大的保證了紅杉資本的品牌認可度與后期收益。
而作為A輪融資之前,處于天使輪、種子輪與Pre-A輪的初創型企業也是整個融資領域數量最多的部分,其對投資人的迫切需求一方面保證了企業與投資公司之間的緊密聯系,也往往能讓投資機構已較小的代價換來極大的收益。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則是要求投資機構的各方面基礎素材更強大,無規模,無產品,甚至僅僅是飯后閑聊的一個idea,要想憑借這類信息下定決心,眼光、魄力、資本都缺一不可。2021年第一季度,醫藥領域A輪融資之前共有13家企業公布了14次融資新聞,其中不乏高倫資本、紅杉資本等等大型機構的身影。

融資就像“升級打怪”,剛開始打市場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最燒錢的過程,醫藥行業則更甚之,“研發+市場”的雙重煎熬,也墊定了生物醫藥企業與投資機構密不可分的供需關系,也就是說,投資醫藥企業融資輪數越前越有意義,當然對投資機構本身的能力要求也越高。
三、創新既是“生命線”,也是“困境”來源
在醫保談判和帶量采購的大趨勢下,國內的醫藥企業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仿制藥企業在集采后市值普遍大降,估值趨于化工行業;而創新藥企業在經歷集采后,市場卻給予其更高的估值。
在成熟的上市醫藥市場中,一再被強調的內生性增長,也同樣被轉嫁到上市之前的各輪融資階段,以至于導致“企業創新研發的投入”被認為是醫藥行業最關鍵的內生增長性指標。越來越多初創型企業眼熱“不賺錢的生物技術公司受資本市場爭相追捧”,一心扎進創新藥研發的過程,更有甚之,儼然“研發投入”與“創新”劃上等號。
但縱觀歷年融資全局,隨著融資輪數上升,成功融資的企業數量卻在急速下降,最后能熬到上市的已不足1%,更多的企業則是死在融資的路上,一將功成萬骨枯毫不夸張。殊不知創新雖是醫藥企業的生命線,但其困境卻在信心百倍過程中悄然形成。
- 首先,創新藥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而且成功概率低,這就導致后期的商業化遙遙無期,而前期的投入巨大,產品能否研發成功或者商業化后能否收回研發成本還是個未知數。
- 其次,從目前上市的7種PD-1產品的國內市場競爭情況來看,創新藥的盈利周期正在不斷縮短,再加上醫保控費等醫療大背景的影響,創新藥未來仍舊需要以價換量,商業化后的盈利能力縮水已是必然。
- 最后,現如今大部分創新型生物藥企的在研方向至少半數以上都集中于抗腫瘤領域,甚至已出現熱門靶點扎堆出現的情況,例如CAR-T細胞治療領域多集中于CD19、BCMA等熱門靶點,ADC藥物的研發靶點則趨向HER2。最后導致競爭加劇的同時,多年辛苦付諸東流的風險大大增加。
當然,或許以上困境對于產品布局廣泛、收益模式多樣化、長期投入能力巨大的大型藥企并非生死之局,但對缺乏自主造血能力的初創企業而言卻無疑是攔路猛虎,很難逾越。這也要求創新初創藥企要么放棄創新、要么尋求更多解決辦法(同步進軍海外市場、聯合用藥、合作開發)。
四、四方助力下,誰能率先上市
總而言之,就算如今創新藥市場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總能第一時間給予產業最大的推進力量,但在未來如何契合兩者做到順應時代發展則成為了新的問題。
對此,2020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先聲藥業董事長兼CEO任晉生表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生物醫藥轉型升級的關鍵機會期,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既要重視市場和資源要素的內循環,更要用好中國元素和中國優勢,大膽有為,大力推動對外交流和合作,用開放和合作促進醫藥創新和投資。”
就目前而言,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在新產品的旺盛需求、科技進步、政府支持與資本助力四者協同支持下,必將迎來醫藥產業的重要增長引擎。
那么問題來了,2021年第1季度的這63家企業中,誰將是資本助力下最有希望上市的企業?誰有能在根本上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啦?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