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藥魔方PharmaInvest數據庫,2021年第一季度基因治療領域有26起投融資事件,總投資金額超27億美元,另有11起交易合作。由于多家公司對外披露的投融資金額不明確,如“數千萬”、“近億”、“數億”等,所以在此我們僅作收錄,不作精確計數。 表1 2021 Q1
根據醫藥魔方PharmaInvest數據庫,2021年第一季度基因治療領域有26起投融資事件,總投資金額超27億美元,另有11起交易合作。由于多家公司對外披露的投融資金額不明確,如“數千萬”、“近億”、“數億”等,所以在此我們僅作收錄,不作精確計數。
表1 2021 Q1基因治療投融資事件一覽表

表中的斜體表示該公司開發基因工程技術,但管線主要為或包含各類細胞療法或其它細分療法,下同。
融資輪次與金額
在26起投融資事件中,融資輪次多為早期的A輪與B輪,國內企業融資共有6家,占比23%,分別為嘉因生物、紐福斯、至善唯新、錦籃基因、中因科技和啟函生物。

基因療法2021年Q1融資輪次與地域分布
此外,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博士與他人聯合創立的兩家CRISPR技術公司Caribou Biosciences和Scribe Therapeutics分別完成了1.15億美元的C輪和1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它融資情況詳見表1。
交易合作

基因療法2021 Q1交易合作技術分布比例
2021年第一季度基因治療領域共有11起交易合作,聚焦各類基因療法遞送技術。其中AAV載體技術達成的交易占比最高,為55%。其它交易情況詳見表2。
表2 2021 Q1基因治療交易合作事件一覽表

值得關注的新公司/技術
基于CRISPR技術的基因編輯和AAV基因療法依然是最吸金的兩大領域,在Q1獲得融資或達成交易的這些企業在各自的細分領域中都獨具特色。
以其中兩項技術為例。第一項技術是基因寫作(gene writing),由位于美國波士頓的Tessera Therapeutics所開發,Tessera是一家由Flagship Pioneering孵化的基因工程公司。
這項技術聚焦體細胞中的可移動遺傳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如質粒、轉座子和插入序列等。198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Barbara McClintock所發現的轉座子是第一個被發現的MGE。

大約50%的基因組是由MGE來源的DNA組成的(來源:Tessera官網)
不同于傳統基因療法和基因編輯,基因寫作通過利用MGE從RNA水平或DNA水平將基因“寫入”體細胞基因組中。
另一項技術由來自法國巴黎的EG 427開發,這家公司將HSV-1(單純皰疹病毒1型)開發為基因遞送的載體,利用這種病毒在周圍神經元(peripheral neuron)中建立終生潛伏期的能力,可確保轉基因的高度特異性和持久性表達。

來源:EG427官網
此外,HSV-1是1種具有153 KB線性基因組的大型DNA病毒,可攜帶長度超過30 kb的復雜治療性構建體。因此,它不僅可以攜帶單個或多個大的轉基因,而且可以容納復雜的啟動子和調控元件。而且這種載體適合在需要時進行重復給藥。

各類病毒基因治療載體的比較(來源:EG 427官網)
EG 427正在開發復制缺陷型HSV-1載體,避免進入周圍神經元的HSV-1在潛伏期重新激活或損害外周組織。
喜憂參半的藍鳥生物
藍鳥生物(bluebird bio)在2021年第一季度收獲了1個壞消息和1個好消息。
2月16日,藍鳥生物突然宣布暫停基因療法LentiGlobin在鐮狀細胞病患者中進行的兩項臨床試驗(HGB-206和HGB-210),原因是5年多以前HGB-206 A組中接受治療的1例患者被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此外,消息公布的上周,HGB-206 C組的1例患者出現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癥狀。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LentiGlobin所使用的慢病毒載體與這些癥狀相關,但這一消息使基因療法載體致癌性的安全性問題再次受到廣泛關注,消息一經發出,藍鳥的股價大跌近38%。
3月10日,在經過近1個月的調查后,藍鳥生物宣布此前報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太可能與所使用的慢病毒載體相關。原因是此例患者具有明顯的染色體異常并攜帶有通常與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生有關的基因突變,而且慢病毒載體整合在VAMP4基因上,但沒有已知證據表明VAMP4與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展或細胞增殖或基因組穩定性等有關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出現原因尚在調查研究中。
雖然藍鳥生物的“自證清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LentiGlobin的試驗還處于暫停狀態。基因療法的安全性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備受關注,一種外來的載體在體內行使治療功能,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去證明它的安全程度。
除了臨床試驗的悲傷插曲,藍鳥生物還在3月26日收獲了一個喜訊:與BMS合作研發的idecabtagene vicleucel獲FDA批準上市,這是首個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細胞療法,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小結
總的來說,Q1顯示了基因療法領域高漲的投資熱,對載體技術的重點關注也凸顯了基因治療領域當前所需要優化的關鍵問題。
除了在罕見病領域開發基因療法的公司獲得投資,在心臟疾病、聽力疾病以及關節疾病等領域也有新秀不斷創立和發展。伴隨著“舊”工具的發展完善和新工具的不斷涌現,我們期待基因治療領域后續季度的表現。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