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識年報14 文 |張鈴? ? 編?| 錦瑟 華熙生物的利潤增速連年下滑,亟待新增長點 因為一瓶水,華熙生物差點被輿論“噴死”。 3月22日“世界水日”這一天,華熙生物推出了國內首款“玻尿酸飲用水”,6瓶一箱,只要45.9元。 這個價格比茅臺便宜多了,還能享受到“
華熙生物的利潤增速連年下滑,亟待新增長點
因為一瓶水,華熙生物差點被輿論“噴死”。
3月22日“世界水日”這一天,華熙生物推出了國內首款“玻尿酸飲用水”,6瓶一箱,只要45.9元。
這個價格比茅臺便宜多了,還能享受到“醫美界茅臺”華熙生物的最新科研成果,為何一片罵聲?原來,輿論對“口服玻尿酸增加皮膚水分”的說法是廣泛質疑的,甚至直接說是“智商稅”。
這并不影響華熙生物的決心。在3月30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年度報告中,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稱:公司有望實現向功能食品大市場的全面拓展。
“萬物皆可玻尿酸”,是華熙生物的規劃:食品終端業務將和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一起,成為華熙生物的第四大業務板塊。
過去一年,現有的三大業務板塊為華熙生物帶來了26.33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39.63%;6.46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29%。
具體來看,功能性護膚品是營收“扛把子”,撐起了華熙生物的半壁江山;受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原料產品表現乏力。
高毛利率如故
利潤增速遇瓶頸
2020年,華熙生物綜合毛利率延續了一貫的超高水平,達81.41%,穩中有升,此前兩年一直穩定在近8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收入13.46億元,毛利率為81.89%,同比增加了3.35%。這一板塊收入主要來自四大核心品牌“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貢獻了12.68億元。比起玻尿酸同行,華熙生物的護膚品戰略走在了前面,市場反響也很不錯。
不過,華熙生物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在明顯放緩。2020年,華熙生物凈利潤同比增長10.29%;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8.16%;2018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90.7%。
增速急劇放緩,業內人士認為,玻尿酸的“液體黃金”時代要過去了。從2019年就已大幅放緩增速來看,疫情當然不會是主因,更多的問題出在銷售上。
財報數據顯示,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增速居高不下。
2017-2019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一路從1.25億元、2.84億元、5.21億元,攀升至2020年的近11億元。2020年銷售費用同比增幅高達110.84%,遠遠超過營收和凈利潤增速。
盡管華熙生物在年報中一再強調,銷售費用的變化帶來了銷售收入的大幅提升,但是除了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以外,其他的業務并沒有得到對等的提升。
華熙生物的另一重要業務是原料,這一業務在2020年收入下降了7.6%,實現7.03億元營收,這跟全球疫情導致的境外客戶采購需求減少有關。
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顯示,2019年華熙生物占據了全球透明質酸39%的市場份額。2020年收購全球排名第四位的東營佛思特生物后,華熙生物已占全球市場份額近一半。
三大板塊的另一個是醫療終端業務,貢獻了5.7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7.79%,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21.88%。
轉型或許不難
跨界想必不易
“食品級透明質酸將是公司下一個發力點,甚至可以再造一個華熙生物。” 華熙生物首席運營官郭珈均曾放出狠話。光做醫美不過癮,華熙生物還想打開玻尿酸食品的市場。這被視為下一個市場“風口”。
華熙生物在年報中寫道:2021年1月,國家衛健委已批準自己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為新食品原料,準許在普通食品中使用,“這打開了國內功能性食品的嶄新空間”,使公司有望實現向功能食品大市場的全面拓展。
向食品終端業務進軍,華熙生物可不光推出一款飲用水那么簡單。
今年1月,華熙生物推出了國內第一個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這個品牌的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包括膠原水光飲、膠原燕窩飲等六款產品,號稱主打健康瘦身、安眠舒壓、護肝養胃、美白抗氧化等功效。
隨后的3月,華熙生物推出透明質酸飲品品牌“水肌泉”,據稱首批產品已經售罄。
已有的三大板塊利潤增長疲軟,華熙生物試圖通過進入食品業務突破自己的“成長天花板”,思路看來十分正確。根據華熙生物在年報中披露的數據,目前泛食品飲品行業市場空間超過萬億規模。
在年報中,華熙生物還透露,未來會入局食品、母嬰、計生、日用消費品等個人消費品領域,以充分利用“粉絲效應”,降低新用戶獲取成本。
事實上,玻尿酸的母嬰、計生等應用場景早已廣泛實現,尤其是玻尿酸避孕套,被岡本、杰士邦等知名品牌推出后,市場反應良好。不過此前,華熙生物還停留在為國內外各大避孕套廠家提供玻尿酸原料的層面,未來,華熙生物會怎樣入局,還是未知數。
2020年,華熙生物花出了近11億元銷售費用,其中線上推廣的費用就將近5個億,僅此一項就接近2019年全年的銷售費用。
這種流水式的花錢方式得到了正面反饋,功能性化妝品業務2020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2.19%,毛利率達81.89%。這就難怪華熙生物愿意將這種推廣模式復制到食品業務上。
但是,跨界到食品終端業務的路并沒有那么平坦。一方面,各方力量在爭先恐后地投入玻尿酸食品的開發中,華熙生物面臨的對手甚至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傳統飲料巨頭:早在2020年底,可口可樂就在日本推出為皮膚干燥人群研發的茶飲料,含有透明質酸鈉。
另一方面,作為一項全新的業務,功能性食品的營銷推廣需要根據其產品特征、客戶結構等來制定,這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華熙生物快速在一眾深諳營銷推廣之道的大佬中間,殺出一條血路。
可以預見的是,華熙生物對功能性食品布局的效果顯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意味著未來的銷售費用的繼續攀升。不過,和傳統的功能性護膚產品不同,目前消費者對玻尿酸食品的認知度還很低,燒錢不一定就能換來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
更為核心的是,玻尿酸作為食品是否真正有效果?自獲批以來,購買和服用玻尿酸食品“是不是交智商稅”被廣泛討論。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就認為,玻尿酸食品并不是保健品,宣傳功效涉嫌違法違規。
玻尿酸食品會不會成為華熙生物的第四極,還是會拖累傳統的醫美板塊?玻尿酸飲用水的廣告打到你家門口了嗎?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張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