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阿托品 醫保談判產品的可及性問題最近引起熱議 ?1? 市場表現如何 醫保談判自2016年衛計委啟動,當時3個產品是各省自主增補醫保目錄,直到2017年才進入醫保常規目錄。 2017年起由醫保部門接盤醫保談判事宜,2017年醫保談判成功36個,
▍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阿托品
市場表現如何
(數據來源:米內網)
新進醫保的產品,為何進院難
前三批醫保談判產品市場表現那么好,2019年和2020年為啥紛紛傳來醫保談判藥品開發難呢?
這是因為2020年的特殊性,藥品市場開發難度大,2019年醫保談判產品表現平平,需要等2021年翻身。但是2020年又有119個產品醫保談判成功。這意味著共有189個醫保談判掛網的產品要在2021年等待醫院來采購。
3月23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布最新的新進藥品公示,共41個新藥入選,其中22個進口(合資)藥品,19個國產藥品。如下表所示,想要競爭入院的不僅僅是2019年和2020年醫保談判產品,這兩者加起來共有18個藥品,還有醫保常規目錄也有16個新進院。由此可見醫院即使愿意調整藥品的結構,留給醫保談判藥品的機會并不算非常多。新進的醫保談判藥品除了要和以往的有續約的醫保談判產品競爭進院機會,還要和醫保常規目錄內的產品競爭。
醫院本身就有品規限制,而且189個產品都是價格較高的產品,會提高醫院的藥占比。DRG/DIP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醫院更愿意這些掛網采購的醫保談判藥品是放在DTP藥房賣,但是患者往往會覺得這產品明明已經放在醫保談判目錄里面了,按理來說患者藥品采購是可以報銷的。醫療機構不采購,患者將要全自費購買產品。
對于新藥廠家來說,如果產品的適應癥不廣,該適應癥可需求的病人不多,理論上在DTP銷售就可以了,醫保的問題可能要和城市險溝通。但如果同一適應癥有多個同類靶點的新藥或不同組合的治療方法,預計前者很有可能會引起價格戰——在醫院采購時候可能會面臨二次議價。
進入基本藥物目錄也是開發醫院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特別是近期各大醫療機構的基本藥物目錄占藥物目錄的比例和用藥情況都要被考核,同靶點藥物誰進基本藥物目錄了誰更有競爭優勢。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托品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