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份禮來中國內部郵件曝光,內容透露:1、調整歐唐靜團隊,將根據轄區內目標醫院準入情況,優先保留相應崗位及人員。2、取消欣百達、希愛力、復泰奧混線銷售團隊(即CCO混線團隊),不過對于原有的產品線以及相關銷售團隊,暫不知禮來又將如何處理。近兩年,跨國藥企在華戰略調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主要圍繞著成
昨日,一份禮來中國內部郵件曝光,內容透露:
1、調整歐唐靜團隊,將根據轄區內目標醫院準入情況,優先保留相應崗位及人員。
2、取消欣百達、希愛力、復泰奧混線銷售團隊(即CCO混線團隊),不過對于原有的產品線以及相關銷售團隊,暫不知禮來又將如何處理。
近兩年,跨國藥企在華戰略調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主要圍繞著成熟藥和創新藥兩方面進行調整。
隨著藥品帶量采購的常態化,以及國家醫保談判、一致性評價等醫藥政策的執行落地,越來越多的過期原研藥將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過期原研藥的“專利懸崖”在國內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一趨勢迫使跨國藥企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而縱觀這幾年跨國藥企在成熟藥業務上的動作,主要包括業務剝離和團隊調整。
業務剝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通過將一些成熟產品業務轉讓或者出售,達到瘦身目的,以緩解資金壓力。
這種剝離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默克、MSD將仿制藥剝離入子公司,二是將成熟藥品賣予其他企業,如禮來的萬古霉素出走億騰,阿斯利康的依姆多出走西藏藥業等。
團隊調整:隨著帶量采購的常態化,跨國藥企成熟產品團隊的人員調整也越來越頻繁。前段時間,R司裁撤LSF產品線,N司解散QL團隊和D司裁撤呼吸陣痛和抗感染產品線等。
通過成熟業務的剝離及團隊調整,跨國藥企可以加速彌合資金的缺口,同時也能實現母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價值重塑(創新藥的估值遠遠高于仿制藥的估值)。此外,剝離非核心的成熟藥業務還能增加了內部合作的正向協同效果,提升了資源的配置效率。
隨著國內仿制藥替代進口藥趨勢加強,跨國藥企加碼創新藥研發和上市正成為一種潮流。
資源傾斜:近年來,跨國藥企通過剝離成熟藥,將資源傾斜到創新藥的研發及上市上。比如默沙東通過業務拆分,將聚焦腫瘤治療領域、疫苗領域、麻醉領域以及其領先的糖尿病業務和其他重要產品,同時會持續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追求各個科研領域的突破創新。
重點布局:除了資源的傾斜外,跨國藥企還加強與中國本土公司和機構的合作。一方面,通過聚焦更多通過本土協作推動早期新藥研發;另一方面通過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深化中國市場布局,推進創新藥的上市。
未來,隨著中國仿制藥大國向創新藥大國的轉型,跨國藥企要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必須要緊跟中國醫藥政策,及時作出調整。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付沛瑤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