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逼近6000億元、去年力壓??低暢蔀樽钍軝C構青睞公司的邁瑞醫療,半年賣了20億元口罩、防護服的“口罩第一股”穩健醫療,受益于核酸檢測、凈利潤暴漲六七倍的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這些因疫情大火的企業背后都指向同一個起點:深圳。
一直以來廣為人知的是,深圳有著“全球創客之都”的美名,繁育著千千萬萬的中小微公司,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而鮮為人知的另一個冷知識是,深圳也是“醫療器械之都”,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起源之地。
20世紀80年代末,深圳南山醫療器械產業應運而生,先后自主研發出中國第一臺磁共振設備、中國第一臺彩超、中國第一臺超導MRI、中國第一臺移動CT等。在此基礎上,深圳寶安、龍崗、龍華、光明等數十個區也相繼崛起。
目前,深圳共有90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產值規模約占全國的8%-10%,產品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涌現出邁瑞醫療、深圳安科、理邦儀器、先健科技、開立生物等一大批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其中50多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
去年5月,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也落戶深圳。據悉,這是深圳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是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本文試圖解讀——從一張白紙到“醫療器械之都”,深圳的發展中間有哪些故事?醫療資源“先天不足”的深圳,緣何能夠引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接下來,深圳的醫療器械產業又將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潮起安科
談及深圳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始終繞不開一個企業——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科”)。這個誕生之初坐落于深圳蛇口港附近的不起眼的小公司,幾乎是整個深圳醫械行業的孵化器。
時針撥回到1984年,彼時,世界領先的醫用設備磁共振成像系統(MRI)剛剛面市一年。
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醫療診斷工具:當把人體放置在磁場中,用特定頻率的電磁波激發人體內氫質子,使之共振產生電磁波信號;當停止射頻激發,不同組織的電磁波信號經信息學處理后,可繪制成人體內部組織的精確立體圖像,用于發現各種病變。
為了打破進口壟斷,當時的國家科委和國家計委給中科院下了硬性任務:研發MRI,并造出實實在在的產品,賣到市場上去。
為此,時任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的陶篤純“臨危受命”,遠赴美國原廠家學習如何操作機器。幾個月后他學成歸來,隨后中科院專門成立了科健公司。1986年末,科健聯合美國醫械公司Analogic,在深圳合資創辦了子公司安科。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企業選址深圳或是有意為之。畢竟在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早期,無論是技術、配件還是材料等都需要海外市場供給,深圳緊鄰香港,可以有效地實現材料的國際采購。
且與安科幾乎同一時期,深圳出現了華為、中興等大型的電子企業。“醫療圈和電子圈聯系很緊密,很多人從電子圈跨到醫療圈。深圳醫療圈之所以成長得這么好,跟深圳電子業有很大關系?!鄙钲卺t療器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蔡翹梧曾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道。
就這樣,受益于深圳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兩年后,安科MRI樣機研發成功,且馬上引來了邢臺礦務局總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客戶的采購,順利實現了成立時的初衷。
而后,安科陸續成功研發出B超、胎兒監護儀等系列產品,逐漸積攢技術實力,并穩坐行業領導者位置。
當時在安科的輻射影響下,深圳醫療器械企業也開始遍地開花。很多安科的技術骨干出走自立門戶或是挖掘新機遇,安科也因此被認為是深圳醫療器械界的“黃埔軍校”。
有數據統計,2010年,在深圳460多家生產型醫療器械企業中,有近200家與安科有淵源。典型的比如:1991年,安科超聲部副經理徐航辭職,和辦公室主任李西廷共同創辦了邁瑞醫療;1995年,張浩、祖幼冬離開安科,共同創辦了理邦儀器。
不過,孕育了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半壁江山的“黃埔軍?!?,如今已“廉頗老矣”。
2005年,科健被曝15億元虧空,債務重重、員工欠薪。安科股份因此被轉手了兩次,并在此后經歷資金鏈斷裂、管理層大換血、員工集體離職等事件,在2006年一度走到崩潰的邊緣。
這一系列打擊給昔日的醫械巨頭帶來重創,再也不復往日輝煌。如今的安科,仍然在深圳市寶安區從事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曾于去年11月拿到數億元的B輪融資。
邁瑞接力
安科已“老”,邁瑞接力。
就在安科走向崩潰邊緣的2006年,邁瑞醫療在資本市場上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2006年9月26日,邁瑞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首家登陸美國證券市場的中國醫療器械公司。
1991年在深圳成立的邁瑞,誕生之初野心就展露無遺。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醫療器械技術水平十分落后,國外醫療器械幾乎占據了國內市場90%的份額。當時國內企業基本上都是香港公司的二級代理,生意并不難做。
公司成立那一年,邁瑞第一次去北京參加展覽會,當時業內很有名的一家代理商在會上簽了800萬元的合同,而邁瑞只拿到了36萬元。創始人之一的徐航在后來接受采訪時提到,他當時在想,什么時候自己也能做到800萬。
創業之初的邁瑞無法在資金實力上與香港代理公司抗衡,而國外公司對國內客戶的響應速度又實在過慢?!坝幸淮伪O護儀壞了,向國外公司訂購必需的備件,結果兩個月后才拿到,而且價格貴得難以置信。”徐航曾具體說起過某次不愉快的經歷。
邁瑞開始意識到自主開發產品的重要性,但真正促使邁瑞放棄代理、專心自主研發的轉折,是1997年華登國際投資的介入。
當時的邁瑞,由于創始人出走、研發投入大等原因陷入困境。華登的進入給邁瑞帶來了戰略理念的改變,更重要的是,200萬美元投資讓資金鏈告急的邁瑞有了更多嘗試的機會。
最初,邁瑞研發產品的方式“簡單粗暴”,他們把市場上成熟的產品買回來,摸索、拆解、研究,再自行購買配件把產品重新組裝出來。這種模仿,也是彼時毫無根基的中國醫療器械廠商采取的一貫套路。
當然這樣的模式也見效極快:1997年,邁瑞的銷售額達到了1個億,代理產品與自主研發產品各占一半;次年,一款名為PM9000的監護儀投入市場,取得巨大反響,這也成為了邁瑞的代表性產品;兩年后,邁瑞自主研發產品的銷售額達到1個億。
除了內生式的研發,外生式的并購也同樣重要——自主研發讓邁瑞站穩腳跟,而持續并購使其得以向高端產品、市場拓展。
2008年,邁瑞并購了Datascope。創辦于1964年的Datascope,在美國監護儀市場排名僅次于GE、飛利浦等巨頭。收購后,邁瑞在美國300床以下中小醫院監護市場占據50%市場份額。
邁瑞開啟了海外拓展的先河,此后多家本土醫療器械公司紛紛開始海外征程。2010年,來自海外的銷售額占到了邁瑞銷售總額的60%以上,其中半數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如今,深圳的醫療器械產品也已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邁瑞引領了一個時代,有業內人士將其生意經總結為“代理銷售+自主研發+國際化+國內國際并購”。
而后的故事是,因美國市場估值過低,2016年邁瑞醫療從紐交所退市,當時估值只有33億美元。2018年,邁瑞回歸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當時創業板最大規模的IPO,上市首日市值就達到854億元。
2020年受疫情刺激,邁瑞市值一路飆升,一度逼近6000億元。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邁瑞的機構接待總量由2019年的856家次激增到3802家次,超越此前連續四年位居榜首的??低?,成為最受機構青睞的公司。
變與不變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演。當年,徐航與李西廷從安科出走從而成就邁瑞,當下正在發生的故事是,一批從業者從邁瑞走出來,踏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如果安科是‘黃埔一期’,邁瑞就是‘黃埔二期’?!庇行袠I人士指出,“深圳醫療器械行業有幾十家生產企業的名稱帶‘麥’和‘瑞’,高管都是從深圳邁瑞出來的,如深圳普門的七個創始人有六個是來自深圳邁瑞,還有深圳麥科田、深圳帝邁等?!?/p>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志鋼便來自邁瑞,他告訴億歐EqualOcean:“我是公司的001號員工,當時從邁瑞出來后,拉了美國的一個算法工程師、北大人民醫院的一個副主任醫師,開始做這個事情(創業)。”
胡志鋼介紹道,成立于2015年的硅基仿生主要聚焦醫用有源植入、醫療人工智能等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已有3款創新產品。
“創新產品代表著這個行業內目前還沒上市的成熟產品,相比之下,邁瑞似乎不是特別喜歡做創新產品,似乎20年才做了3個?!彼貞浀?。
隨著時代的更迭,創新正在成為新一代深圳醫療器械企業的注腳與追求。
根據國家藥監局制定《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創新產品需同時符合以下六點:工作原理或作用機理國內首創;產品性能有根本改進;所用技術國際領先;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擁有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產品基本定型,研發過程真實。
根據南方日報整理,自2014年《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發布以來,截至2019年3月,深圳已有25個產品進入創新審查,占全省的69%、全國的11%。
資本對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愈加青睞,讓這些年輕的創業公司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安科創業時的20世紀80年代,根本沒有投資這回事;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邁瑞和理邦等二代醫療企業公司,都是經過多年的自我積累之后才得到資本的信賴。但現在,擁有創新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公司,想要吸引投資并非難事。
安科潮起又潮落,邁瑞正當時,誰又會成為深圳醫療器械產業的下一個引領者呢?
對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有答案。不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曾如此表示:“深圳的醫療器械行業生產的不會是大、重、黑的東西,只有價值更高、與生命科學相關的高端制造業才會在深圳留下?!?/p> 【本文作者文丨漆葉青 編輯丨劉聰 顧彥,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億歐網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div>
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