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六小西說人話,做正事,愛思考,懂謙卑的醫藥圈怪咖。 對新晉產品經理來說,常常感覺迷茫,因為他們要面對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要獨立負責一個產品的推廣,大到產品定位策略,小到物料設計制作,都要全權管理;第一次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的設計執行;第一次甄選供應商;第一次與公司內部其它部門合作;第一次面對銷
專欄作者/六小西
說人話,做正事,愛思考,懂謙卑的醫藥圈怪咖。
對新晉產品經理來說,常常感覺迷茫,因為他們要面對很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要獨立負責一個產品的推廣,大到產品定位策略,小到物料設計制作,都要全權管理;第一次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的設計執行;第一次甄選供應商;第一次與公司內部其它部門合作;第一次面對銷售咄咄逼人的挑戰......
如何很好地勝任新的角色,讓眾多第一次都有一個漂亮的ending呢?我想,三個關鍵的視角轉換值得一試。
他人視角
所謂他人視角,就是俗稱的“穿著別人的鞋去想別人的問題”的能力。
產品經理需要合作的對象非常多,在不同的項目上,不同的階段里,不同的場合,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共情方法。
很多人以為共情就是說句 "我很理解你“ 這樣的客套話。但實際上,他人視角的獲取并不容易。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習慣性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揣度他人。
真正的他人視角產生的共情,可以幫助我們從根本上去找到合作的切入點,并規避天然差異帶來的爭端,從而抓大放小求同存異,推進合作朝著一個有效率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那么怎么才能穿上別人的鞋呢?這是需要你放棄預設立場或是根據主管臆斷猜測對方動機,真正試圖去了解對方所處的境況,包括他的目標和期望,他的挑戰與壓力,他的盲點與局限。
新手管理者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供應商或者合作伙伴不值得信任,然后就擺出十分警惕的姿態,事無巨細挑戰一番,從價格到流程,吹毛求疵。其實到最后,傷害的是彼此之間的信任。
失去信任的合作,欺騙是防不勝防的,最后,雙方都會被拖垮。合作,不是去展示自己有多精明,而是要展現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事實上,并不存在絕對的甲方、乙方,絕對的發號施令者與執行者。一旦合作開始,大家其實是利益共同體,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推進項目進展才是終極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利用他人視角,做有效的相互配合和一定程度的妥協,對項目是極好的。
終點視角
產品經理常常被要求創新,比如項目的改進,抑或是模式的徹底顛覆。可創新就意味著無現成模板,無路徑依賴,只能從現有項目的蛛絲馬跡中,順藤摸瓜,慢慢構思醞釀出一個驚世駭俗的大項目。
所謂終點視角,就是在孵化階段的時候,就能在腦中構建出一個項目最終落地開花的大致樣貌。這個樣貌越清晰,細節越豐富,那么倒推到設計執行階段的時候,很多環節和準備工作就能考慮得越周到越具有操作性,最終項目成功的概率也越高。
但很多時候,新晉產品經理只是在腦子里記住了老板關于項目愿景的只字片語,比如要突出品牌力,要有更大的影響力,要跟競品有區分度,要有記憶點,但這些都只是類似于口號的粗淺概念,如果缺乏在腦中對這些概念反思倒推解構而后重新構建的能力,那么就很難想象這個產品經理能成功完成這個項目。
終點視角,其實就是從現實環境到最終目標的全程想象力及構建能力。
如何做呢?從多問自己“然后呢” 開始,從停止喊口號開始,從對所有概念性的理論保持警惕和反思開始。
旁觀者視角
產品經理需要反省,而且是時刻反省。要跳出自己的框架來觀察自己,審視自己是否有觀念誤區或者信息盲點。
或許你已經在之前的工作中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可能正是這些經驗讓自己成功晉升產品經理。所以,通常會刻意將之前自認為有用的那些工作習慣和思維模式固化下來,以期待更大的成功。
利用經驗沒有什么不妥,只是職位角色改變,環境的改變,任務的改變,以往的經驗是否仍然適用需要認真思考。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經驗,而是要掌握積累經驗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不被過往束縛,但同時又能利用一個合理的方法論和科學的路徑,迅速適應新的任務與環境。
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旁觀者視角對自己進行誠實而痛苦的反省。過程不會令人愉快,但非常有必要。
怎么樣,新晉產品經理們,拿出勇氣和智慧,嘗試做出改變吧。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版權歸思齊俱樂部(member_siqi)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