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R司裁撤LSF團隊的消息滿天飛,由于公司戰略調整,取消了LSF的銷售團隊,改產品線的銷售小伙伴可以選擇內部轉崗,也可以選擇拿賠償賠償政策 N+3N的基數為前12個月的平均收入,上不封頂3的基數為基本工資本周,該產品線的小伙伴陸續到指定酒店簽署賠償協議,賠償的金額基本都還滿意銷售崗位:在公司1年左右的員工大
前一段時間R司裁撤LSF團隊的消息滿天飛,由于公司戰略調整,取消了LSF的銷售團隊,改產品線的銷售小伙伴可以選擇內部轉崗,也可以選擇拿賠償
賠償政策 N+3
N的基數為前12個月的平均收入,上不封頂
3的基數為基本工資
本周,該產品線的小伙伴陸續到指定酒店簽署賠償協議,賠償的金額基本都還滿意
ntent="t">銷售崗位:
ntent="t">在公司1年左右的員工大多數拿到了5-6W
ntent="t">在公司5年左右的員工大多數拿到了20W
ntent="t">也有在公司10+年的老員工,拿了近50W甚至更多
之前有不少小伙伴后臺留言詢問關于裁員的賠償事宜,大晨特意咨詢了律師朋友,今天寫給大家作為借鑒
我們通常所說的賠償N+1、N+2、N+3。。。
以N+3為例,可以理解為:N*賠償基數+3*基本工資=賠償金
這里的N為工作年限,不滿半年按照0.5算,滿半年不滿1年的按照1算
賠償基數則有兩種算法
方法1:該員工近12個月平均收入,包括底薪+獎金+補助,這里說的是指稅前收入
方法2:工作地上一年人均平均收入*3
公司按照哪種方法算,要看公司的政策,都是符合勞動法的,本次R裁員是使用方法一
后面的數字(比如+3),這里大多屬于公司額外給的補償或簽約獎勵,一般基數為基本工資
ntent="t">舉例來說:代表A 近12月平均基本工資10K、獎金8k,補助3k,工作地人均平均收入為6k
ntent="t">如果按照N+3賠償,工作滿5年來計算
ntent="t">
ntent="t">方法1:以該員工近12個月平均收入計算
ntent="t">5*(10K+8k+3k)+3*10k=13.5w
ntent="t">
ntent="t">方法2:按照工作地平均收入計算
ntent="t">5*(6k*3)+3*10k=12w
除此之外大家要注意,除了賠償金,還有這些
1、剩余年假
被裁員時,如果法定年假沒有休(5天),可以按照3倍工資標準找公司支付
舉例,按照基本工資折算,日工資為500,如果被裁員時沒有修過年假,則需要找公司索要額外賠償金5天*2倍*500元=5000元
2、福利平臺積分
很多外企有公司內部的福利平臺,被裁員時福利平臺中的積分(錢)可以要求公司折算成現金
3、儲蓄金
這個情況也是外企居多,有的公司每月會從員工的工資中扣除一部分錢,作為儲蓄金,被裁員或者主動離職的時候,記得找公司取出來,如果在公司年頭多,也算是一份不少的收入
也就是說最終得到的賠償為:
賠償金+剩余年假+福利平臺積分+儲蓄金
另外賠償金是需要上稅的,上稅部分按照超出工作地平均工資3倍以上部分的金額計算
還用上面的例子,工作地平均收入6k,那么免稅部分為5*(6k*3)=9w,超出部分需要按照比例繳稅。
所以,按照R司員工的收入,這次被裁的小伙伴,是不是又誕生了好多土豪呢~
本文來源:醫藥經濟人 作者:大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