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rainbow 3月10日,恒瑞醫藥SHR-1707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NMPA的默示許可,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AD)。根據適應癥與專利信息,判斷SHR-1707為淀粉樣蛋白(A)抗體。據悉,恒瑞醫藥篩選了多個克隆,四個候選克隆與A的親和力都強于渤健/衛材的Aducanumab(BIIB037)。根據淀粉樣蛋白假說,大腦中淀粉樣蛋白的產生是引起A
整理丨rainbow
根據適應癥與專利信息,判斷SHR-1707為β淀粉樣蛋白(Aβ)抗體。據悉,恒瑞醫藥篩選了多個克隆,四個候選克隆與Aβ的親和力都強于渤健/衛材的Aducanumab(BIIB037)。
根據“淀粉樣蛋白假說”,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產生是引起AD臨床癥狀的主要原因。
Aducanumab同樣也是“淀粉樣蛋白假說”的實際應用,該藥能與聚集的Aβ結合并使其從體內清除。去年8月,Aducanumab的生物制劑許可申請(BLA)獲FDA授予優先審查資格,原計劃于今年3月7日做出審批決定,日前FDA表示該藥審查期已被延長了3個月。歐盟和日本監管機構也接受了Aducanumab的審查。根據醫藥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 Vantage今年發布報告預測,如果成功上市,Aducanumab在2026年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48億美元。
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中美共上市7款AD治療藥物。
美國方面,至今為止5種FDA批準的藥物均屬于輔助性治療藥物,僅能延緩疾病發展,不可治愈。除2003年上市的美金剛是興奮性氨基酸受體(NMDA)抑制劑以外,其余四款藥物均為膽堿酯酶(AChE)抑制劑。他克林由于毒副作用太大,目前已經退市。
九期一是首款國產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獲批上市原研新藥。該藥物是一款靶向腦 - 腸軸作用機制的藥物,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癥,降低β淀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順便一提的是,九期一從面世之日起,就深陷輿論漩渦,關于該藥物試驗真實性和藥品有效性的“論戰”曠日持久。
此外,國內另有由綠葉制藥集團德國子公司Luye Pharma AG開發的金斯明已于去年年初獲批一線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金斯明不同于其他藥物給藥途徑,而是經皮膚給藥,使藥物透過表皮由真皮內的血管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據國元國際研報顯示,金斯明未來在中國市場峰值預計達到1.4 億人民幣。
多年來,研究人員對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也主要集中精力研究AD在大腦中可見的物理表現,即細胞外淀粉樣斑塊和最近的細胞內tau蛋白纏結。然而,研究AD在很大程度上是吃力不討好的,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個項目失敗,其中許多項目在被放棄之前已經投入大量資源,甚至進入3期臨床階段。
在去年的AD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來自美國非營利性機構UsAgainstAlzheimer's的分析顯示,Aβ靶向藥物在AD后期臨床試驗中占比仍然很高,約為40%(32個候選療法中有13個)。其余19個候選療法可分為幾類,從tau靶向治療到混合使用其他藥物來保護神經元不退化、阻斷與癡呆癥相關的炎癥和代謝過程。
本文來源:醫藥第一時間 作者:rainbow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