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消息,京北有一建設規模43萬平米園區完成并購,將建設對標國際的醫藥健康產業園區,由昌發展操刀完成。動脈網了解到,全國各地醫藥健康政策、空間、平臺布局腳步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兩千余個園區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更是
據最新消息,京北有一建設規模43萬平米園區完成并購,將建設對標國際的醫藥健康產業園區,由昌發展操刀完成。動脈網了解到,全國各地醫藥健康政策、空間、平臺布局腳步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兩千余個園區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更是有近35%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醫療健康產業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被稱為繼信息技術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資本布局傾斜、行業龍頭領跑姿勢不變、創新企業彎道超車。從制藥大國變為制藥強國,研發創新從仿創結合轉向自主創新,已是十四五期間我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應有之義。

北京市近年來產業結構大調整步伐,加強跨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昌平區承接諸多政策利好。去年,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正式亮相,近日昌平區支持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暫行辦法發布,將對醫藥健康領域進行全產業鏈的支持。動脈網了解到,昌平區僅生命科學園就已集聚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近500家醫藥健康企業,初步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終端醫療的全產業鏈資源聚集。

相關資料顯示,昌平區確已形成良好的醫藥產業示范效應,既有愛博醫療、泛生子、愛美客這類上市公司,也有諾華制藥、諾和諾德等跨國企業,還有一批年輕的創新型小企業。同時擁有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生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國家級頂尖科研機構及科研院所。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年限并不長,但進展迅猛,這與“政府主導、平臺運營”的發展模式密不可分,其背后便是以昌發展為代表的平臺公司。
深入醫藥健康產業,有一定的自發性、也有一定的引導性,截至目前昌發展母基金體系里有近60%的資金量和50%的基金數量,都投資在了醫藥健康領域。“這一領域的返投更容易達成,基金機構更容易在昌平找到好項目,因而也更愿意把他們投資的優秀項目引到昌平來。”據昌發展王穎介紹到。
作為創投行業常青樹,醫藥健康領域是創投機構大力投資布局的主賽道之一,也是昌發展這類政府平臺機構的重點布局方向。據了解,昌發展是昌平區政府成立的一站式產業生態平臺,成立5年,雖說時間不長,但是已成為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中一支不容忽視的撬動力量。如王穎所說,進軍醫藥健康產業,昌發展由5年前的產業投資起步。基于區域良好的醫藥健康產業基礎,昌發展自成立以來便通過市場化頭部基金合作以及利用自有直投基金投資的方式,構建起醫藥健康領域較為明確的產業圖譜及投資坐標,瞄準基因醫療、細胞治療、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前沿技術方向進行布局。截至目前,昌發展母基金體系已投資醫藥健康企業250余家次,投資金額近90億元,醫藥健康直投基金也對技術獨創、領域領先的企業進行投資,愛博醫療、諾誠健華、泛生子、海吉亞醫療、開拓藥業、普門科技等十余個項目均已成功登陸港交所、納斯達克、科創板。
當產業投資和政策扶植具備環境后,如何夯實產業鏈便成了亟需破局的問題,走進核心環節建立平臺是昌發展繼產業投資后找到的第二個突破口。從全國來看,各地不缺硬件投入完備的公共產業服務平臺,這些政府出資建立的平臺前期會花重金買設備、設施,但沒有找到專業的運營方,軟件實力跟不上,因而服務的專業性不夠。“這類平臺若是完全交給市場化的第三方運營,又會面臨公信力或公共屬性被弱化的問題。”王穎表示,如何既能發揮公共屬性,又能保障專業性,這是很多公共產業服務類平臺遇到的一個挑戰。于是,成立之初,昌發展就明確“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通過與專業第三方合資、合作建設儀器設備和檢測服務共享平臺、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醫療器械CMO平臺等公司化運作的法人治理實體,再加上與自營的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加速中心聯動,為企業提供從孵化——加速——轉化等系列服務,這樣既能保障服務水準又保證了公共屬性。
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以基因檢測和細胞治療產業為核心,既有科研服務,也有醫學服務。現已吸引希望組、繪真生物、門羅生物、可瑞生物等國際前沿海外科學家團隊。希望組專注于三代測序,是國內首家三代測序服務公司;繪真生物的創始團隊來自哈佛大學,專注于單細胞測序;門羅生物的創始團隊來自斯坦福大學,專注于做基因編輯技術,其開發通用型CAR-T療法,大幅降低CAR-T治療費用,有望3-5年獲得相關產品臨床報批;可瑞生物專注于TCR-T細胞免疫治療,已有多個TCR產品正在向臨床前評估迅速推進。
國際精準醫學加速中心是未來生命科學創新成果轉化加速中心,預計于2021年投入使用,這一中心地處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從源頭創新到臨床研究,到工藝開發、服務外包,助力企業迅速完成產業化。現已入駐TCR-T、CAR-T中試項目;眼科基因治療中試項目;iNSC、iPSC干細胞等國內外領先優質項目。也是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出孵項目進入下一階段的承載平臺。
除此之外,還有華北地區首家、誕生于注冊人制度(MAH)及京津冀試點風口下的醫療器械CMO平臺。平臺廠房面積1400余平米,現有有源醫療器械、無菌耗材及體外診斷試劑三條生產線,可為注冊人提供硬件和軟件服務。

當孵化——加速——轉化的這條路走通以后,產業化便變得格外重要。于是,Champion Bio——昌平生命谷產業基地應運而生,它是一個從研發辦公總部到產業化基地的醫藥健康一站式創新產業生態園區,重點聚焦“新藥創制、生物技術、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其一大核心功能就是做產業化,按國際標準和前沿理念建造北京特別稀缺的生產廠房。完成從孵化——加速——產業化整個鏈條的閉環。在昌平生命谷落地之前,昌發展團隊前后考察了國內外諸多好的樣本,最后結合自身特點做創新和優化。比如生命谷產業基地,雖然是工業用地,但它的空間已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廠房,人才公寓、商務中心、休閑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園區要有自己獨特的形象、品質,打造的是產城融合的環境。”王穎介紹到。
無論是基金投資、平臺建設還是園區布局,昌發展的眼光和步伐總是走在風口前方,這也得益于他們對國際化先趨技術的瞻望。據了解,昌發展3年前就在香港、美國設立子公司,也與伯克利、斯坦福等知名大學創新中心、成果轉化機構以及創新協會聯盟達成合作關系,即時掌握醫藥健康及頂級科學家的創新動態,以此倒逼自身產業布局及優秀合作標的選擇。
做投資、搭平臺、設聯盟、建園區的背后,昌發展正在通過夯實孵化的底層邏輯,在做好中小企業創新層的同時,圍繞龍頭和領軍企業做資源整合,同時以平臺和集群為紐帶,拉動區域、北京甚至北方的醫療資源流動,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新型醫藥健康產業化園區。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