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拜耳、默克的2020年財報陸續出爐,最新的全球藥企TOP10排名也浮出水面。今年的排名相比去年了非常大的變化。 若按照總收入計,全球藥企排名TOP10依次是:強生、羅氏、諾華、默沙東、艾伯維、葛蘭素史克、賽諾菲、百時美施貴寶、輝瑞、拜耳。 若按照制藥業
隨著拜耳、默克的2020年財報陸續出爐,最新的全球藥企TOP10排名也浮出水面。今年的排名相比去年了非常大的變化。
若按照總收入計,全球藥企排名TOP10依次是:強生、羅氏、諾華、默沙東、艾伯維、葛蘭素史克、賽諾菲、百時美施貴寶、輝瑞、拜耳。
若按照制藥業務的收入統計,全球藥企排名TOP10依次是:羅氏、諾華、艾伯維、強生、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輝瑞、賽諾菲、葛蘭素史克、武田。
全球藥企排名(單位:億美元)

注:1)匯率換算1瑞士法郎=1.1236美元、1歐元=1.2127美元、1日元=0.009367美元;2)武田為FY2020收入總和;
排名發生較大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三年制藥巨頭進行了并購或者業務大瘦身,包括武田并購了夏爾、百時美施貴寶并購了新基、艾伯維并購了艾爾建,均躋身于TOP10榜單之內。而曾經的宇宙藥廠輝瑞由于剝離掉了仿制藥業務,在TOP10中的排名已經掉落到了比較靠后的位置。
在此情況下,我們也基于TOP10藥企的一些營收和產品數據,看下全球制藥行的大格局。
01 未來排名還會有變化
2019年年初,BMS宣布以740億美元并購新基,這筆交易在同年11月完成。BMS的2020年財報合并了新基產品的銷售收入,以總收入425.18億美元首次入圍全球TOP10藥企行列,居榜單第8名。
2020年5月8日,艾伯維對艾爾建的收購塵埃落定。這筆于2019年6月啟動的收購事項,交易股權價值約為630億美元。正是通過這一并購,讓艾伯維從全球藥企第8名的位置晉級到TOP5以內,并搶占了全球醫美行業的制高點。
從2018年4月19日正式出價600億美元到2019年1月8日完成收購,武田歷時8個多月終于拿下夏爾,并朝著跨國制藥企業前10強的目標邁進。雖然總收入不敵拜耳憾居第11名,但其因制藥業務超過拜耳100多億美元、并遙遙領先阿斯利康、安進、吉利德及禮來等公司,加入制藥業務TOP10俱樂部。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21世紀初熱衷于“買買買”的輝瑞在2020Q4徹底完成了對普強(仿制藥業務)的剝離,再加上2019年7月已經完成對消費者保健業務的剝離,輝瑞的制藥行業的整體排名已經下滑到第9名,藥品業務也跌到了第7名。
默沙東也在走“瘦身”路線,裝入女性健康產品(包括NuvaRing、Implanon)、過專利品牌藥(包括Zetia等)和生物類似藥(包括英夫利昔單抗、依那西普和曲妥珠單抗類似物)等資產的新公司 Organon將于2021Q2完成剝離拆分,自然也會影響默沙東2021年的收入規模。
相比之下,強生、羅氏、諾華等傳統大巨頭雖然也會積極投資或者收購一些小型Biotech,但整體業務布局仍偏向于走穩健路線,已經挺長時間沒有大開大合的并購操作。那么2021年是繼續穩守江山,還是可能會上演一些“意想不到”的并購大戲?
阿斯利康的收入體量快速增長,制藥業務收入排在第11名,距離排在前面的武田還有一個“奧希替尼”的差距。不過阿斯利康在2020年12月宣布以390億美元收購了補體藥物領軍企業Alexion,待該交易于2021Q3完成時,公司制藥收入規模將達到320億美元左右,也將會擠掉武田進入TOP10隊列。
02 重磅產品依然是關鍵
制藥巨頭的排名非常依賴某幾個“重磅炸彈”的銷售表現,以艾伯維、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最具代表性,這3家企業均有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重磅單品,而銷售最高的3個核心產品在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均超過50%。
TOP10企業核心產品銷售情況(單位:億美元)

業務高度集中于某幾個產品,待藥品進入成熟候也會給投資者和企業高管帶來很大壓力。一旦專利保護期結束,仿制藥大面積搶占市場,若沒有新產品的接力,產品高度集中的藥企極有可能出現總收入“斷崖式”下跌的情況。

注:8家企業研發費用超過總收入的15%
為了源源不斷地推出重量級新藥,巨頭們往往需要“外部收購+內部自主研發”來布局開發一些前沿藥物,擴充管線產品儲備。臨床開發軍備競賽也導致巨頭需要投入的研發資金直線飆升。之前一家企業每年投入100億美元研發費用還是個例,而2020年已經有4家企業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從高到低依次是默沙東(135.58)、強生(121.59)、羅氏(121.53)和BMS(111.43)。在全球總營收TOP10巨頭中,8家企業的研發費用超過總收入的15%,其中默沙東和BMS依次占比達28.2%和26.2%。
03 醫藥還是好賽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在“保生命”和“保生計”之間的艱難平衡,各國GDP跌幅普遍創下新高,全球經濟萎縮明顯,絕大多數行業呈負增長。
但是放眼整個醫藥大健康行業,除少數個別公司受疫情、產品專利到期、業務分拆等因素出現了些許波動,多數公司基本上能保持增長趨勢。由于疫情的大流行,公眾反而比以往更為關注健康和醫藥產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醫藥行業的業務增長,也讓越來越多公眾認識到醫藥行業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好賽道。

注:羅氏、諾華、輝瑞、強生、默沙東、艾伯維、賽諾菲、BMS近3年累計藥品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
對入圍榜單的巨頭來說,制藥業務均是其主營業務,強生和拜耳之外的其他公司,制藥業務在其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均超過70%。按制藥業務排名,TOP10公司2020年的收入合計超過4700億美元,近3年的制藥業務收入累計接近13000億美元,前8家近3年的制藥業務總收入均超過了1000億美元。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