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火炎醫療行業深耕,堅定的長期主義者。最近,越來越多的醫藥圈朋友開始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工作機會了。在過去,醫藥銷售圈的應聘基本為:代表應聘代表,代表應聘地區經理,地區經理應聘地區經理,地區經理應聘大區經理。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代表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就業機會了。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互聯網醫療
專欄作者/火炎
醫療行業深耕,堅定的長期主義者。
最近,越來越多的醫藥圈朋友開始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工作機會了。
在過去,醫藥銷售圈的應聘基本為:代表應聘代表,代表應聘地區經理,地區經理應聘地區經理,地區經理應聘大區經理。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代表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就業機會了。
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在資本的攪動下確實成了個風口;另一方面,傳統醫藥器械領域在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醫保控費政策的管控下,越來越難做了。
目前國內主流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醫藥電商為主模式、HMO模式和輕資產模式。
1、醫藥電商為主模式
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在松綁,當前廣東 、上海、江蘇、浙江、武漢等多地將慢性病的線上復診以及線上購藥納入醫保。政策的放松為醫藥電商模式帶來發展機會。
不管是京東健康,還是阿里健康,就是典型的醫藥電商為主模式。以阿里健康為例,醫藥電商收入占其全年總收入占比的97%,為這些收入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其阿里健康大藥房,天貓醫藥館和O2O先鋒聯盟。
2、HMO模式
伴隨著醫保控費,坊間一直傳聞“國家沒錢了”。錢還可以從哪里來呢?大家紛紛把眼光投入到商業保險市場。
HMO模式即在收取固定預付費用后,為特定地區主動參保人群提供全面醫療服務的體系,即將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
因此,HMO模式的重點是引流入線下,結合線下醫院,提供嚴肅診療。
HMO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美國凱撒醫療集團模式的成功,為很多中國企業提供了思路。
當前國內HMO模式還屬于萌芽狀態,在國內比較典型的代表為平安好醫生,微醫。以平安為例,平安集團為平安好醫生的用戶導入奠定了基礎,平安好醫生早期基本上靠平安集團的采購,來創造收入,打磨業務。
3、輕資產模式
輕資產的綜合性醫療平臺模式定義為整體的投入相對較小,依托于其中1-2項純線上的核心業務保證用戶量,部分業務為導流業務,將用戶導流至其他平臺。
此類模式最典型的代表為好大夫在線。憑借線上的優勢,平臺逐漸累積越來越多的醫生,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得到醫生回復,方便快捷。伴隨著口碑效應,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線上問診,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平臺,形成良性循環。
而通常,此類輕資產模式的盈利模式轉換一定需要與其他機構合作,才能夠形成業務的閉環。
代表1: 外企工作10年,加入互聯網公司3年
之所以加入互聯網醫療公司,也是想給自己一個挑戰,畢竟做了這么多年代表了,該懂的也都懂了,發展也看到瓶頸了,想稍微調整下賽道,看看外面的世界。
互聯網醫療公司真的挺苦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活兒多且雜,方向總變,每天工作就像升級打怪一樣。不變的是跟醫生們的每天的接觸,但是大家聊的話題,總要根據公司方向變化調整。
概括下來大概就是“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雖然工作內容挺多挺雜的,但也確實是給自己很多挑戰,思路也拓展開了。累一點,苦一點,也是準備再堅持下,畢竟互聯網醫療就像是風口上的豬,我想成為最早那一批起飛的人。
代表2:外企工作5年,加入互聯網公司1年
我這家公司,屬于線上+線下業務相結合的。所以平時除了要配合線下手術的業務,還要跟線上的產品團隊交流交流心得體會。
手術配合這種工作對于我來說太熟悉了,但是問題往往在因為是新型公司,很多規章制度還需要配合制定,這個文字工作著實很讓人頭疼。
至于線上和產品經理溝通,我常常懷疑自己溝通有問題,我提的需求A,設計出來是B,開發出來是C。開發出來D,F,G咱不也得用不是……
我也是剛剛加入互聯網醫療公司,工作上和之前還是有些差別的,我還需要點時間再體會體會。現在新型互聯網醫療公司盲區越多,我在這樣的公司出頭的機會也就越多。至于要不要跳槽,我還是再等等,感受感受再說吧。
代表3:外企工作3年,還是選擇繼續干吧
其實最近跟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也接觸過,了解了不少他們的業務模式和工作內容。真的是覺得他們挺辛苦的,日常工作996,出入住宿出行用餐標準都卡的挺嚴的。
本來是想跳槽換份工作的,但是看到他們這樣的工作模式,還是擔心自己撐不住。互聯網的內容,對我來說也需要從頭學起,我還是先在公司深耕吧。
筆者結合在工作中的認知,把互聯網醫療的模式進行了簡單分類。但是互聯網公司為了進行產業布局,實現盈利,紛紛開始各領域涉足,以上分類也僅供參考。
代表們是否要調整到互聯網醫療賽道,堅守還是跳槽,始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金三銀四的跳槽季馬上就到了,筆者采訪了行業內的幾位朋友,看看他們眼中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將每個人的不同經歷和想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跳槽季馬上來了,大家更新簡歷的同時,也要謹慎三思,互聯網醫療是風口浪尖,但大風大浪下也是危險重重,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職場中乘風破浪的那一個。打工人,加油!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