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水滸傳》。 集采從準入、醫保(基金)、國家局中走來,將走向何方?這個命題很大、很空、但是又很具體到每一個產品、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正所謂:“采之知所起一往而前;采不知所終一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水滸傳》。
集采從準入、醫保(基金)、國家局中走來,將走向何方?這個命題很大、很空、但是又很具體到每一個產品、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正所謂:“采之知所起一往而前;采不知所終一往而惑”。
目錄:原研+參比+過評+視同過評+《目錄集》。
組合:1+2&3
價格:原研/過評后/可見低價/常規限價
1、上面是公知內容,但是,這個內容深遠的影響著國采續標+企業戰略+具體產品市場格局;是廢話,是有用的廢話,后面會用到。
2、過評、數量與時間節點:所有廠家都是爭分奪秒,不管中標情況如何,都想提前拿下來,這不管是對市場還是應對集采都能做到不錯失先機。
中標價:平均55%+
① 65% 左右基本沒有什么操作空間
② 20% 左右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③ 15%左右還有不錯的操作空間
(信息來源:國采官網 風云藥談獨家整理)
產品:大部分產品“降死”,一部分品種有盈利,一小部分品種繼續“狂奔”。非中標同規同品院內市場幾乎所剩無幾,院外市場唱的好聽難出利。
企業(同品):增利少,減利多,大部分陪玩。
代理商:在無可奈何中尋找“遺珠”,只要是集采還有空間的產品能簽到手,感覺上比娶媳婦還要開心(后面討論應該接什么樣的企業);整體上來說,代理商體系“內傷嚴重”。
患者:真心、真實受益。
1、集采三階段:集采協議期、集采續約期、集采開放期。
① 集采協議期:協議期間主要以價格為主導,唯價格邏輯的競價體系。
② 集采續約期:續約期以“綜合維護”為主導,“去小存大、穩定為主,二級維度、強者勝出”,小伙伴們要充分理解這16個字,因為這16個字會延伸出來具體的規則。
續約期:模式叫“雙信封”不恰當,應該叫“雙維度”更準確一些。續標期價格將不再有什么重要意義(對于模式而言)。
比如:國采中標價分別為1元、2元、3元、4元,按著“雙維度”再次競價,4元可能全國中一半省份,1元可能一個省份都不能中標。
續約協議期可以提價么?:規則之內可以提價。
續約競價的限價如何?:低、中、高看各自省份。
續約誰主導?:各省份,國家層面大概率不再主導,可能的話應該是從主導轉變成指導。
續約時間?:參考過往“雙信封”集采,你懂的。
③ 集采開放期:這個階段只能是遇見得到,具體如何現在很難講清楚,但是,嘗試著給大家集中答案。
第一種:排他性與開放性兼顧。
第二種:完全開放性掛網,執行統一醫保標準。
2、集采+續約時間軸:
(信息來源:國采官網 風云藥談獨家整理)
核心問題:續約的政策與集采中標相兼顧,并作出取舍與具體規劃。
問題:集采政策、規則是清晰的,續標的政策目前還是“胚胎”,如何,在續標規則出來之前搶占先機就尤為重要。
3、集采搞到第幾批?:7、8批,后面會慢下來。
也就是說集采從2018年11月份到2022年的11月份,大約整四年的時間,這個期間都在快速推進。
8批以后節奏會慢下來,那么,這就與立項、產品價格設定、市場布局、企業戰略相結合起來。
4、后面的價格問題:2023年--2024年基本上會逐漸落地醫保支付標準,是指真正的在醫院層面統一。
5、預期結果(集采下預計):
① MAH非工業主體將會損失慘重
② 小企業將難以續標入圍
③ 大企業,尤其是國際化大企業將充分獲益
④ 價格會有所回升
第一階段:
開始:2019年河北“兩病門診藥品帶量采”開始。
收尾:上海市2020年帶量采目錄發布
第二階段:
范圍:全國
數量:每個省平均50±
頻次:一年兩次
產品:非過評 量大 金額大 價格差異大
模式:“雙信封+帶量采”,價格與質量/企業兼顧
1、選擇哪個渠道?:公立、民營、零售、基層、線上。其他。
2、選擇哪個領域?:熟悉的領域、創新的領域、專科領域等。
3、選擇哪個企業?:小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我的建議是看企業的綜合水平,結合國采/帶量采的續約規則綜合評判。
1、短缺藥:不用管他是怎么來的,最終會是怎么沒的,在這類產品上寧可做錯不可錯過。
重磅:2020版短缺藥發布(附廠家清單),又要火了!
2、獨家/兩家過評:這類產品一般都有不錯的價格,即不會被集采也不會被地方帶量采(地方帶量采會更有優勢)。
獨家過評推薦代理產品明細!風云藥談整理過一份目錄。
這類產品要結合著申請家數和被批準時間節點。
3、國采同組高價中標:這與國采后的續約限價有關,請自行理解,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4、2.4類與創新藥:雖然少,但是,只要能參與進去還是可以的,這類產品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5、中成藥&生物制劑:中成藥的集采尚未明朗,能做多少算多少。生物制劑能參與的并不多,有機會參與就參與一下吧,不過一般都是企業自營。
6、基藥、獨家/高價非醫保臨床必用:這個自己找吧。
未來臨床類產品:創新、必用、集采、基藥、高空間。名額及份額都很有限,沒人愿意浪費自己的資源。
備注:市場是動態的,政策是變化的,保持頭腦清醒、信息及時準確很重要;歡迎討論。
本文來源:風云藥談 作者:張廷杰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