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藥通社 ▍作者/阿妮婭 在國家政策鼓勵創新,加速藥品審評審批的背景下,中國藥企的研發與創新正在高速發展。 1 研發Top100公布 今日(2月25日),藥通社統計了2020年藥企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梳理出A股上市藥企研發投入Top100(2020年報還未完
▍來源/賽柏藍/藥通社
▍作者/阿妮婭
在國家政策鼓勵創新,加速藥品審評審批的背景下,中國藥企的研發與創新正在高速發展。
1
研發Top100公布
今日(2月25日),藥通社統計了2020年藥企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梳理出A股上市藥企研發投入Top100(2020年報還未完全披露)。
榜單第一名是恒瑞醫藥,前三季度研發投入33.44億元,營收194.13億元,研發費用占營收的17.23%。事實上,2019年研發投入最高的也是恒瑞醫藥,其2019年投入38.96億元,同比增長45.90%,占營收比重16.73%
據藥通社數據,A股藥企top10(含醫療器械)營收2689.51億元,研發投入123億元,平均每個藥企投入12.3億元,占營收比例4.58%。綜合看下來,藥企研發投入Top10中,復星醫藥以18.78億的研發費用位列第二,邁瑞醫療、君實生物、上海醫藥以13.51億、12.1億和10.4億分列第三、四、五名。
IQVIA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藥品支出接近1.3萬億美元,中國醫藥市場規模約1.64萬億元左右,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藥智藥品注冊與受理數據庫顯示,2019年首次在中國獲批上市的新藥有60個,包括4個中藥和56個西藥,其中10余個為國產新藥,創下歷史新紀錄。尤其是去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中國對于新冠“特效藥”和疫苗的研發速度也讓世界矚目。
某種程度上,在國家政策鼓勵創新,加速藥品審評審批的背景下,中國藥企的研發與創新正在高速發展。
2
恒瑞:多年榜首
正如上文所言,恒瑞是A股所有醫藥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一家企業,三季度研發費用投入33億元,占營收17%,這也是為什么市場給了恒瑞很高的估值。
對比國際巨頭動輒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恒瑞的研發投入仍然較少,但已經是目前A股中投入最高的藥企。資料顯示,恒瑞的研發團隊目前有3400多人,在成都、上海、美國都設立了研發中心和臨床醫學部。
從研發管線上來看,創新藥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和甲苯磺酸瑞馬唑侖已獲批上市。在創新藥開發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 1-2 年都有創新藥上市的良好運轉周期。
恒瑞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藥品研發穩步推進,2020上半年PD-1新增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鱗癌適應癥;瑞馬唑侖新增結腸鏡檢查鎮靜適應癥;吉非替尼獲批上市,用于治療一線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在國際化方面,仿制藥右美托咪定在美國獲批,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有償許可給韓國CrystalGenomics公司。
事實上,多年以來,恒瑞就是國內研發投入最多,研發實力最強的制藥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仿創結合」過渡到「創新驅動」的制藥企業。雖然恒瑞的在研管線大多集中在Fast-follow的模仿創新階段,著眼于國內市場的me-too/me-better,但隨著TIM3、TLR-7、IL-15等項目的快速推進,公司預計在2025年之前實現原始創新。
3
本土生物創新藥企,逐漸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君實生物以12.1億的研發投入位居排名第四,百奧泰則以3.97億元位居15名。雖然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知名生物創新藥企,因為未在A股上市而沒有統計進入榜單,但可以明顯看出的是,中國本土的生物創新藥企正在逐漸發力。
據了解,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產品覆蓋腫瘤免疫治療、代謝類疾病、炎癥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公司致力于研發first-in-class(同類首創)或best-in-class(同類最優)的大分子藥物。
1月29日晚間,君實生物公告,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5.14%左右。公司預計2020年年度研發費用為18.2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2.79%左右。截至目前,公司現有研發管線已經擴容至29項在研產品,包括27個創新藥,2個生物類似藥,已開展臨床試驗30余項覆蓋10多個瘤種,其中關鍵注冊性臨床15項。
重磅產品的商業化,對企業帶來的反哺也極為可觀。君實生物首個商業化產品特瑞普利單抗于2018年12月上市,前瞻性布局生產,成為國產首個上市同類產品,2019年實現銷售額7.74億。隨著特瑞普利單抗的適應癥不斷開拓,以及新藥的陸續上市,公司將迎來放量的黃金時期。
百濟神州則是在研發上大手筆投入的佼佼者,其三季度報顯示,Q3單季研發費用3.49億美元,同比增長47%,主要由于后期臨床項目推進、研發合作等。預計2022年前,公司商業化產品數量有望增加到12款。
綜合來看,隨著醫??刭M的不斷收緊以及帶量采購的常態化,國內的醫藥企業已經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仿制藥企業的市值下降明顯,估值趨于化工行業;創新藥企業卻被市場給予更高的估值。
這可以從上述生物創新藥企的市場反響中看出。
4
以嶺藥業,排名最高的中成藥企
通盤看下來,以嶺藥業以3.9億的研發投入成為研發投入排名最高的中成藥企業。
分季度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以嶺藥業單季度分別實現營業總收入23.34億元、21.53億元、19.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56%、50.13%、43.84%;分別實現歸母凈利4.38億元、2.76億元、3.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88%、66.02%、151.25%。
以嶺藥業是絡病理論的原創者,在該理論指導下,已研發出連花清瘟、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津力達顆粒、養正消積膠囊等系列創新中藥。其中,連花清瘟已經成為近年來以嶺藥業的業績增長主要驅動力。與此同時,近幾年以嶺藥業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增加。
三季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以嶺藥業研發費用為3.90億元,同比增長48.49%。

(圖片來源:長城網)
下圖為藥通社整理: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