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天全方位的行業調查,2月22日,醫藥經濟報《2021,您最關注哪些醫藥新政?》全國“兩會”調查結果新鮮出爐。 據悉,本次調查在國內醫藥全產業鏈展開。從收回的近千條調查數據來看,產業界對中國醫藥政策的持續優化,整體印象呈持續上升趨勢。本次
經過十多天全方位的行業調查,2月22日,醫藥經濟報《2021,您最關注哪些醫藥新政?》全國“兩會”調查結果新鮮出爐。
據悉,本次調查在國內醫藥全產業鏈展開。從收回的近千條調查數據來看,產業界對中國醫藥政策的持續優化,整體印象呈持續上升趨勢。本次投票結果及留言區收集的意見或建議顯示,受訪者對國家集采、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執業藥師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重磅政策最為關注,希冀這些新政能為產業階躍進一步賦能,以促使醫藥政策在堅守藥品安全底線、追求高質量發展高線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本報即日起,將就此調查顯示的行業最受關注的醫藥新政,開設《讀懂“兩會”》專欄,特邀行業專家、產業界代表、院校學者等就相關政策進行權威解讀,并結合“十四五”戰略規劃重點分析,幫助醫藥行業全面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胡善聯
2月10日,武漢藥械聯合采購辦公室公布湖北省首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29個注射劑品種全部采購成功,共113個藥品中選。據長江日報報道,與全國最低掛網價相比,中選價最高降幅為85.38%,與湖北省掛網價相比,中選價最高降幅達到96.24%?!?/p>
據新華社消息,2月3日開標的第四批國采共158個擬中選產品。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初步測算1年可節約藥費124億元?! ?/p>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于1月22日正式公布《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帶量采購如能形成常態化和制度化,將是解決“看病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采如何常態化制度化
1.國家組織,公平競爭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是在國家醫療保障局統一組織下,依托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建設全國統一開放的藥品公共采購市場。醫療保障部門采用戰略性購買的方式以量換價、提高采購效率,最終獲得藥品的合理價格?! ?/p>
2019年,由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以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相結合,形成以帶量采購、招采合一、質量優先、確保用量、保證回款等為特點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模式并不斷優化。”
依托各地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可以單獨或跨區域聯盟采購,甚至鼓勵探索醫院集團采購、??漆t院聯合采購、醫療聯合體采購等多種方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最后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p>
2.持續增加聯采品種 已有學者證明,如按照采購金額排序,10%的大品種藥品可以占30%的總藥品費用,30%的藥品可占50%或以上的總藥品費用。如能覆蓋前80%的藥品費用,使Pareto曲線效率最優化,將會使藥品總費用得到有效管控?! ?/p>
迄今為止,第一批國采遴選的帶量采購仿制藥有25個,第二批涉及33個仿制藥和非仿制藥,第三批國采56個品種,第四批國采涉及45個品種。四批國采總計藥品數不足200個,僅占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不到10%。因此,帶量采購工作還要持續,建立常態化制度,不斷增加聯采藥品種類?! ?/p>
3.質量優先,分類采購 首先,凡是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應該優先遴選。其次是臨床必需而銷售金額比較大的藥品品種。第三是原研藥價格高于世界主要國家和周邊地區的品種,或者這類原研藥已有國產仿制藥,而且差價比較大的,需要通過帶量采購來促進原研藥價格進一步下降。
一些尚未納入國家組織集中采購的藥物、用量比較少的藥品或是專科類用藥,可通過醫院聯盟集團采購加以解決。尚處于專利期的創新藥品或獨家產品通過國家組織藥品競價談判的準入渠道,降低藥品價格。同時,積極探索罕見病“孤兒藥”的適宜采購方式,作出特殊安排?! ?/p>
4.持續監管,及時總結 通過帶量采購的藥品仍需進一步監管。首先,要確保中標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其次,不能通過斷供變相提高價格。三是保證帶量采購的藥物在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加強醫療機構用藥目錄管理和規范,及時總結評估帶量采購工作,對中標藥品定期做好價格監測?!?/p>
5.深化醫改,三醫聯動 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實踐證明,帶量采購工作對降低藥品費用、提高患者對藥品的可及性、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工業企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鑒于藥品供需雙方的特殊性,藥品需要通過生產、流通、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企業生產的藥品需要通過流通渠道進入醫院,經過有資質的醫生處方,患者才能在醫院或社會藥房獲得所需的藥品。參保患者只是支付其中部分自付或自付的費用。因此,需要促進醫療、醫保、醫藥三方聯動?! ?/p>
具體來講,需要由負責藥品審批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藥品生產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藥品流通的商務部,負責藥品采購和報銷的國家醫療保障局,負責藥品醫療、生育和工傷使用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勞動社會保障部聯動起來、統籌協調,才能確保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有序推進,發揮系統工程的效果,放大改革的效應。
不斷擴大國采范圍
藥品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改革需要各省市配套落實,改進結算方式,完善醫療機構激勵機制,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政策,調整技術方案,加強信息收集、監測和分析?! ?/p>
幾年來,藥品帶量采購工作實踐已取得寶貴經驗。實行“企業自主報價、質量優先、價值導向、需求導向、確保供應、公平競爭”原則;從原有實行單一貨源中標轉變成多家中標,讓更多的企業中選;為防止非理性競爭,明確了中標價格差距不應超過1.8倍;招標市場份額決定于中標企業數,中標1家可占全國50%的市場份額、2家60%、3家70%、4家80%。由最低價格的藥企首選一個省市的市場,其余中標企業依次輪流選擇,直至完成市場份額?!?/p>
未來將常態化開展藥品集中采購,不斷擴大國家集采范圍,堅持“應采盡采”,全面實行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使之成為主導模式,擴大改革效應,形成一個合理、公正公平、可承受的、具有合理回報的價格。探索將臨床療效評價和藥物經濟學評價引入集中采購工作。各地應進一步探索不同方式的藥品帶量采購,如省際聯盟采購、省級帶量采購及醫療集團采購模式。如何激勵醫院和醫生?如何保證中標藥品的使用?將醫療機構采購和使用中選藥品作為績效考核內容之一,保證醫療質量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p>
帶量采購政策還會有更多溢出效應,對未中選品種的價格也會產生影響,促進主動申請降價,或對掛網的相關品種按梯度實行降價,保持價格聯動。醫保部門可將中標價格作為參考基準,設立醫保支付價格標準。
(橫置手機閱讀)

作者:胡善聯 編輯:范曉艷
本文來源:醫藥經濟報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