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藥企如何利用知識產權,走出專利糾紛困境?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近年來,隨著國內創新藥研發水平不斷提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醫藥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并取得國內外廣泛認可。在醫藥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創新藥知識產權保護也面臨著一些困境。 去
破?局|藥企如何利用知識產權,走出專利糾紛困境?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近年來,隨著國內創新藥研發水平不斷提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醫藥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并取得國內外廣泛認可。在醫藥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創新藥知識產權保護也面臨著一些困境。
去年10月,《專利法》第四次修改審議通過,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據悉,新《專利法》在創新藥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增加了關于藥品專利糾紛的早期解決機制,并首次在立法層面提出了新藥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
那么,如何運用“知識產權保護”這塊有效盾牌,走出專利糾紛困境?對此,藥智網特別邀請到行業專家——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重慶辦事處高級合伙人、專利代理人黎昌莉女士,做客[藥智訪談]欄目,解讀知識產權保護的機遇與挑戰。

記者:醫藥行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有何特點?
黎昌莉: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醫藥行業的專利工作需要更長的市場變現周期,風險更大。按照成熟度我把醫藥知識產權工作分成了五個階段:靈光一現的想法、有充分數據支撐的方案、樣品階段、產品階段和商品階段。每個階段所聚焦的知識產權工作不一樣。
如果把醫藥知識產權比如成星座的話,我覺得當下的它更像雙子座,因為它是多面的、矛盾的。多面的主要體現在醫藥知識產權是技術+法律+市場的結合,有的甚至還包括金融與資本屬性。從專利視角體現的矛盾在于:既要追求前沿的創新,又要扎根于安全為本的“保守”。
記者:有人說,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沒有醫藥創新。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對鼓勵醫藥創新起到哪些積極作用,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黎昌莉:1)知識產權是吸引“兩高”人才的敲門磚:醫藥研發競賽的根本是人才的競爭,有好項目的研發團隊是有資金實力企業搶奪的稀缺資源,人才端和企業端能達成契合,很大程度取決于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尊重。
2)知識產權是產品市場定價話語權的啟動鍵:網上有個段子說去年雙十一折扣最多的產品是心臟支架,醫保靈魂砍價名場面不斷。市場定價權的根本在于供大于求(招標)還是供不應求(投標),研發或知識產權保護的本質就爭取市場定價的話語權。
3)知識產權是衡量投資價值的“洗手間”參數:財務指標是判斷投資價值的首要指標,但單維度的財務指標不能生動、準確的描述一家醫藥類企業。而知識產權則是類似于“從洗手間判斷酒店管理水平”的第二指標。
記者:作為專利領域專家,您覺得應該如何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之一“專利保護”策略搶占新藥研發先機?
黎昌莉:1)重視醫藥研發端與臨床檢驗端的連接互動,這被很多團隊忽視。臨床檢驗端樣本大數據中很容易發現新靶點,新靶點從長遠來看是原創新藥的根基,是原始專利的圈地最佳時機。從當下來看,靶點研究是鏈接現售藥品營銷+醫生疾病管理的載體。
2)打知識產權組合拳,不只專注于專利,還應該考慮商標、包裝設計、商業秘密、技術秘密、數據權、著作權等一起結合起到保護作用。前面提到醫藥知識產權工作分成了5個階段,每個階段開展的知識產權工作都不一樣。
記者:近年來,隨著大量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重磅藥物的專利到期,眾多仿制藥企“摩拳擦掌”,意欲進軍市場搶占份額,但原研藥企布下的重重陷阱也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在您看來,仿制藥應該如何規避知識產權保護的雷區?
黎昌莉:專利到期生產仿制藥的紅利逐漸消失,出現內卷化現象。未來仿制藥企業之間面臨的競爭是誰掌握了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的智慧藥廠軟、硬實力。
說到避開專利雷區,不得不提專利導航/專利分析工作。很多人覺得把專利導航工作做好就可以避開原研藥企的雷區,要么存在僥幸心理,要么夸大了專利分析的作用,或者低估了原研藥企的專利布局能力。
我認為,研發團隊做專利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評估正在從事的研發項目,未來到底存在多大侵權風險、能否承受風險。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它的真相(風險)之后還依舊熱愛它。比如現在的基因編輯平臺技術,它的知識產權布局工作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但這依舊不能阻止研發人員熱愛它。
記者:2021年,新專利法即將拉開序幕。在您看來,實施藥品專利鏈接制度,有什么好處?
黎昌莉:我認為專利鏈接制度是系統性、多維度的對藥品專利保護工作的重視,對醫藥創新的重視。
早在實施專利鏈接制度前的兩年,政府就率先啟動的機構改革,把知識產權局和食藥監局劃到了市場監督管理體系中,這算是前序工作。
今年,千呼萬喚的專利鏈接制度馬上要來了,這為藥品從研發、注冊、生產、再到市場銷售、再到臨床疾病管理鋪了一條一體化的市場秩序軌道。每一個藥品就像一輛列車在這條長長的軌道中前行;但是如果不尊重知識產權規則,任何權利人都可以給前行的列車按暫停鍵。這也促進了讓市場鼓勵創新的良性循環。
記者:新專利法首次在立法層面提出了新藥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這對鼓勵創新藥起了什么作用?
黎昌莉:如果專利鏈接制度是從“質”的角度鼓勵創新,專利期限補償制度則是從“量”的角度進一步鼓勵創新。
以前專利的保護期是20年,從發明人的角度來說相當于五分之一的人生,這個時間還是很長的。但從領域來看,通訊、機械領域一個產品上市的時間比醫藥領域短很多,它們的行政審批時間短,投入的資金、風險也少。為了彌補跨領域之間的專利絕對壽命一樣、醫藥“相對壽命”較短的缺陷,配合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醫藥創新賽道中來。
記者: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您對藥品研發領域的知識產權,有什么樣的寄語或者期待?
黎昌莉:希望有更多的藥企領導真正重視企業知識產權部門,不把他們當成成本部門,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也希望醫藥知識產權人一直保持學習、與時俱進的謙遜態度,作為企業的能力擔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藥智訪談
本期專家介紹
黎昌莉,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重慶辦事處負責人/專利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從事與專利有關的知識產權業務,包括專利審查、復審、專利無效、知識產權訴訟以及非訴訟服務,專注于制藥科學、生物學、化學、食品、化妝品、農藥、材料、醫療設備等等技術領域。
在從事知識產權工作之前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曾參與過質量研究、臨床研究和市場調研工作。從2009年至今,黎昌莉主要專注于國內大型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利分析、申請、復審、專利無效、知識產權訴訟有關案件;目前擔任多家企業的知識產權顧問,尤其對靶點知識產權與臨床慢病管理的融合有獨到的見解。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