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RO平均凈利潤行業第一,業績下降的僅三家,最高跌幅達968% 來源:藥智網|弎 近日各大上市藥企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陸續出爐。隨著醫藥板塊的持續向好,在板塊分化,頭部集中趨勢大潮中,CRO企業作為創新藥市場不可或缺的一員,2020年依舊一路向好,再迎
2020年CRO平均凈利潤行業第一,業績下降的僅三家,最高跌幅達968%
來源:藥智網|弎

近日各大上市藥企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陸續出爐。隨著醫藥板塊的持續向好,在板塊分化,頭部集中趨勢大潮中,CRO企業作為創新藥市場不可或缺的一員,2020年依舊一路向好,再迎行業大爆發。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
2020年全球CRO市場規模達575億美元,其中臨床CRO市場規模471億美元,臨床前CRO市場規模104億美元。預計未來3年復合增速9.79%。
2020年國內CRO市場規模83億美元,其中臨床CRO市場規模60億美元,臨床前CRO市場規模23億美元,預期未來3年復合增速27.49%,遠遠高于全球市場增速。
目前國內上市CRO公司僅A股就有十余家,市值合計近8000億,CRO已然成為二級市場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其2020業績預告也是眾多投資者評估“CRO板塊”未來成長趨勢的重要數據來源。截止目前藥明康德、昭衍新藥、康龍化成、美迪西、博騰股份等12家企業的2020年業績已預告完畢。


一、CRO行業在整體醫藥行業中的地位
隨著2017年中國加入ICH后,有效提高了跨國藥企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的數量,國內創新藥數量大幅上漲的同時,CRO藥業的利潤也在水漲船高,根據所屬同花順行業分布,統計2020年各醫藥子行業的營收與同比增幅平均值,雖說CRO行業整體增長水平不佳,但就整體行業凈利潤來說無疑是可圈可點的。

目前,首批上市藥企中已有222家公布了年終業績預告,取公告數值中值計算,凈利潤總和達624.17億元,平均凈利潤2.81億元,平均增幅60.75%。而CRO企業以遠高于行業平均的5.39億元凈利潤,處于所有子行業首位,其次是2020年由于疫情而大火的器械行業與醫藥商業行業,而化藥行業則無奈成為2020平均凈利潤最低的子行業。
同時,另一方面從2020年同比增幅上來看,CRO行業的整體數據卻處于行業低位,以-30.64%的數字位于倒數第二,僅次于化藥行業。
二、2020年CRO行業中業績最為突出的企業
具體統計、分析CRO行業中的各大企業的2020年預告凈利潤及同比增幅,15家企業中有7家企業凈利潤大幅上升,2家企業2020年凈利潤實現虧損,3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
1、同比提升最大--博濟醫藥
2015年上市的博濟醫藥,從事CRO服務業務多年,臨床研究服務也一直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2020年Q1-Q3臨床研究服務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7%,業務涵蓋臨床前自主研發業務,臨床前服務業務、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以及CDMO業務。
據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其去年業績大幅上升,預計實現凈利潤1800萬,同比增長142.70%-215.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985.70萬元-1465.7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6.47%-697.71%。是目前公布的CRO企業中增幅最大的企業。
其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增長迅速,期間2020年公司加大商務拓展力度,新增合同金額約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5%。

總的來說,博濟醫藥目前在手訂單充裕,保守估計至少10億元以上,三季度報中顯示的服務的創新藥和醫療器械項目60多個,其中,在NMPA、FDA創新藥IND階段的有40多個,在臨床階段的有二十余個,目前也必定有所增加。
同時,隨著后期建成一部分CDMO產能,一旦順利運轉,實現盈利,也將加大公司整體營收水平。
2、同比降幅最大--ST百花
據公告顯示,ST百花2020年度預計凈利潤為-2.36億元人民幣至-3.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7.65%,是CRO行業中降幅最大的企業。其股票將在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新疆百花的前身是百花村飯店,1996年,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由百花村飯店整體改組后與多家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主要涉及的均是服務類業務,上市之后先后更換名字達12次,主要是在ST、SST與*ST之間變化,企業目前已連續兩年虧損,距離退市只有一步之遙。
而其醫藥研發外包業務的開展,是2016年9月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置入南京華威醫藥100%股權,完成了從服務業、煤炭到醫藥的轉變。縱觀整個CRO市場,華威醫藥僅僅只是眾多核心競爭力不顯的小公司之一,且同樣面臨各種各樣經營上的問題,2019年,華威醫藥業務收入2.31億元,同比下滑32.46%,總收入2.62億元,同比下滑37.49%。
2020年更是因研發項目進度滯后大量客戶終止了合同,伴隨整體訂單下降明顯導致公司營業收入下降的同時,營業成本也在大幅增加。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逐年下滑趨勢明顯,都充分說明了華威醫藥的實力已經不能滿足大客戶們的認可。
大量投資認為其2016年的轉型不過是南京華威借殼上市來“圈錢”的,目前情況看來其退市之路已在所難免。
3、凈利潤最高--藥明康德
隨著CRO龍頭企業藥明康德的年報預告公布,2020年度凈利潤收入最高的CRO企業也正式誕生,全年歸母凈利潤達27.82億元-29.67億元,同比增長50%-60%;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2.97億元-23.93億元,同比增長20%-25%。
而其業績實現大幅度上升,主要得益于:
- 中國區實驗室和CDMO業務自20Q2全面恢復正常運營。下半年海外客戶訂單增長較快以及公司產能利用率和經營效率不斷提升,20H2營收實現強勁增長(漲幅超過30%);
- 非經常損益影響,投資的已上市公司標的及非上市公司股權的市場價值上漲(影響17.94億元)和非現金賬面公允價值損失(影響13.49億元)。
其中,中國區實驗室服務中,化學類服務,TOX等測試服務業務實現高速成長,DDSU項目穩步推進;臨床板塊中的SMO、CDS在手訂單實現較大幅度增長(50%以上);同時美國區實驗室雖說部分客戶項目放緩,但也基本與去年持平。
只有這個時候,藥明康德作為綜合性龍頭公司,其卓越的應急處理和經營管理能力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整體基本面持續向好,平臺優勢明顯,未來成長確定性強。未來其業務延展結果也眾人關注的重點。
三、新上市CRO企業有哪些?表現如何?
對比之前CRO企業數量,近兩年有不少新上市的CRO企業,這部分企業代表了行業的新鮮血液,也是很多處于上市前的CRO企業的榜樣
1、2019年代表--美迪西
根據美迪西2020年業績預告,取中位值計算,全年預計凈利潤達1.28億元,同比增長93%,營收和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50%和107.5%,且其中Q4單季度營業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分別為77%和235.8%。

2020年整體財務創下近五年新高,當年各項數據均處于行業前端,遠大于CRO行業平均水平,2020年新簽訂單接近13億元,同比增長約為110%,繼續呈現超高速增長。
作為科創板首家CRO企業,2020年迎來募投項目新產能投產、新簽訂單呈現高速增長以及人員數量呈現高速增長,充分發揮了其臨床前一體化、一站式服務的CRO特點。相對于藥明康德之類的龍頭企業,美迪西以其較小的規模,重點關注國內臨床前醫藥研究領域,儼然在具有更性價比的價格與更便捷靈活的服務的同時,業務水平絲毫不遜色于國際標準。
當然,美迪西未來要想占據更多市場份額,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則仍舊需向頭部廠商看齊,小型藥企客戶將不再能滿足其需求,拓展大型客戶資源將是必然。
2、2020年代表--成都先導
根據其2020年度業績預告內容顯示,營收較上年將減少1960萬元到2350萬元,同比減少7%到9%,2020凈利潤僅6300萬(中位數),同比增長率-48%,也是截止目前唯一個凈利潤大幅下降的企業。

數據截止至2020年11月30日
至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系全球疫情的波動持續,海外商務開發活動受到限制,導致部分訂單簽訂進程變緩,DEL庫建設和篩選技術平臺升級對應的研發費用增加,匯率變動造成財務費用增加,以及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項目中,減少了與大型定制庫合同相關的自有DEL庫化合物結構信息和篩選方法使用費收入這一大塊收入。
這家2020年剛上市的CRO企業,代表了行業新鮮血液的灌注,也代表了資本市場對CRO行業的期望。同時,成都先導也在這年首次實現自主研發新藥項目的轉讓,將自主研發的項目代號為HG030的產品全部可能的治療領域和適應癥在中國大陸的全部權利轉讓給白云山制藥總廠,保留HG030產品中國大陸以外所有區域的全部權益。或許這也代表其未來或將依靠“對外轉讓”的形式創收。
目前,成都先導自主研發新藥項目共約20項,已獲得IND的項目包括HG146和HG030,有望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其他多數處于臨床前的不同階段。整體研發管線可謂優秀,新藥項目處雖處于臨床早期,但產品定位明確,差異化顯著,2021年多個項目有望申報IND,項目價值提高推動業績彈性提升。
四、2021年CRO行業被看好的原因?
作為資本市場重點關注行業,CRO不僅僅是行業高度景氣與業績確定性強,并且隨著技術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加,企業承接及完成項目的能力得到加強,也推動了醫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和運營效率的不斷提高,間接推動了整體行業的加速進步。
同時長期上來看,在工業基礎能力逐步提升與政策完善的雙重加持下,更多本土企業進入全球競爭格局,發展現狀所帶來的的差距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機會,未來著實可期。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