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安徽省政府官網掛出關于執行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這一波又一波耗材集采結果的落地,也警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耗材集采不是一個心臟支架,更多的高值耗材將以地板價進入臨床。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
1月15日,安徽省政府官網掛出關于執行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這一波又一波耗材集采結果的落地,也警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耗材集采不是一個心臟支架,更多的高值耗材將以地板價進入臨床。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隨著心臟支架談判采購結果的出爐,業界對高值醫用耗材采購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也使得已經開展了多年的高值醫用耗材治理改革掀起了一波驚濤駭浪。
1月15日,安徽省政府官網掛出關于執行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皖醫保秘〔2020〕111號)是這一浪濤中的一朵浪花。
這一波又一波耗材集采結果的落地,也警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耗材集采不是一個心臟支架,更多的高值耗材將以地板價進入臨床。
省出的錢可用于醫務人員薪酬支出
盡管從安徽省醫保局和省衛健委下發的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中,能看到的產品目錄主要只有骨科植入(關節類)和起搏器(心臟起搏器類),范圍依然不大,而且也沒有看到價格,但根據前期集采進度及節奏來看,可以想見,價格也一定是降幅比較大。
因為按照2020年7月15日出臺的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實施方案,安徽省本次高值醫用耗材的采購方式分兩步。
第一步是設定談判入圍價。參考全國省級中標價、掛網限價、帶量采購價的最低價,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實際采購價的中位數價、平均價、最低價及“兩票制”的第一票價格,由專家論證議定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產品的入圍價。
第二步是形成帶量采購談判價。省醫療保障局在省公共資源交易專家庫中抽取專家,經專家組兩輪談判議價,對談判議價成功的高值醫用耗材,形成帶量采購談判價。
公立醫療機構與談判成功產品生產企業或進口產品全國總代理商參考上年度同期采購量簽訂帶量購銷合同,年采購量不低于該產品采購量的80%,并確保一年內完成年采購任務量。
生產企業是保障產品質量和供應的第一責任人,可直接配送,也可委托配送。除不可抗力外,對不能保障產品供應的企業,納入省、市級醫藥集中采購不良記錄名單。
醫療機構應根據臨床需求,優先使用談判成功產品,按談判成功產品采購價格網上集中采購。醫保部門加強使用監測預警,出現異常情況的,醫務人員按照醫保醫師管理相關規定處理,必要時約談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衛健部門將臨床使用情況與醫療機構年終目標考核掛鉤。同時,醫療機構應在90天內支付貨款,嚴禁二次議價。
對于談判成功產品,按照節約資金的40%用于激勵公立醫療機構的原則合理制定醫保支付標準,減少醫保基金支出。原則上對于納入公立醫療機構單病種付費的談判病種,在合規使用談判成功產品時,付費定額不變。帶量采購節約資金能騰出空間的,可用于適當調整過低醫療服務價格。
公立醫療機構合理使用省級高值醫用耗材談判成功產品提供醫療服務形成的收支結余,可按照“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統籌用于人員薪酬支出。
18類高值醫用耗材降價在路上
高值醫用耗材與藥品價格虛高一樣,一直是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產生的根源,也是回扣腐敗的來源,直接導致群眾看病貴。一直以來也是行業作風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早在2013年年初,原衛生部等6部門就聯合印發《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規范(試行)》直指直接作用于人體、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價格相對較高、社會反映強烈的醫用耗材。確定了參考目錄,涉及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神經外科、電生理類、起搏器類、體外循環及血液凈化、眼科材料等八類。
2017年,國家衛計委藥政司擬文開展國家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談判,確定將藥物冠狀動脈支架系統、人工髖關節假體、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系列(IC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系列(CRT)作為談判試點產品,采取以市場換價格、談采結合的方式,集中公立醫院(含部隊醫院)高值醫用耗材市場份額,與生產企業進行談判,形成統一采購價格。
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國辦發〔2019〕37號),方案指出,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必須全面深入治理。
方案提出不但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高值醫用耗材虛高價格,提出將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作為重點治理對象,要統一編碼體系和信息平臺,實行醫保準入和目錄動態調整,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2019年底前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科學制定高值醫用耗材醫保支付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已通過醫保準入談判的,按談判價格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對類別相同、功能相近的高值醫用耗材,探索制定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醫保基金和患者按醫保支付標準分別支付高值醫用耗材費用,引導醫療機構主動降低采購價格。
而且要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嚴控高值醫用耗材不合理使用。要求加大醫療質量抽查力度,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治理行動,從嚴查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臨床使用違規行為,建立完善相關信用評價體系并明確實行高值醫用耗材目錄管理。
2020年1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了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國衛辦醫函〔2020〕9號),要求各省在《清單》基礎上,根據各地實際,適當增加品種,形成省級清單,并指導轄區內醫療機構制定醫療機構清單。地方各級衛健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要求,加強醫用耗材管理。
這份清單涉及18類高值醫用耗材,包括單/多部件金屬骨固定器械及附件、導絲、耳內假體、頜面部贗復及修復重建材料及制品、脊柱椎體間固定/置換系統、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髖關節假體、顱骨矯形器械、刨骨器、球囊擴張導管、托槽、吻合器(帶釘)、血管支架(冠狀動脈支架、外周動脈支架、肝內門體靜脈支架)、陰莖假體、植入式神經刺激器、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植入式藥物輸注設備(植入式藥物泵)、椎體成形導引系統。
由此可見,目前各地談判實施的心臟支架、關節假體和心臟起搏器僅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從趨勢看,今后還將有更多震驚,但只要起步了,恐怕就不會停下來,希望業界早做準備。
附:安徽省醫療保障局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執行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皖醫保秘〔2020〕111號)
各市醫保局、衛生健康委,各省屬公立醫療機構: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機制,按照《安徽省醫療保障局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藥監局關于印發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實施方案的通知》(皖醫保秘〔2020〕79號)要求,我省于2020年8月開展了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工作,現就執行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及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執行范圍和時間
全省縣級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企業)等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緊密型醫共體內醫療機構可由牽頭單位統一參加。本次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自2020年12月1日起執行,原則上采購周期不少于兩年。采購周期內如遇國家高值醫用耗材談判等有關政策調整,將按照最新政策有關規定執行。
二、采購方式及價格執行
(一)談判成功產品信息通過省醫藥集中采購平臺(以下簡稱省藥采平臺,http://www.ahyycg.cn/)發布,公立醫療機構登錄省藥采平臺“談判議價目錄管理”模塊進行查看,按原方式進行采購(詳見省藥采平臺“談判議價目錄管理”模塊網上操作說明)。
(二)對于談判成功產品,公立醫療機構必須按照帶量采購談判價進行網上集中采購,實行“零差率”銷售。執行期內,不得再組織議價。
(三)對已列入談判議價范圍的產品,如企業未參加談判或談判不成功,原在集中交目錄內的,納入備案交易目錄,在采購周期內不予參加目錄動態調整。在備案交易目錄內的,醫保部門進行重點監測。
三、相關要求
(一)落實采購數量。各公立醫療機構參考談判成功產品上年度同期(以下簡稱“參考期”)采購量,與談判成功產品生產企業或進口產品全國總代理商簽訂帶量購銷合同。年采購量不低于參考期該產品采購量的80%,并確保一年內完成采購任務量。
(二)保障產品供應。帶量采購髙值醫用耗材生產企業是保障產品質量和供應的第一責任人,生產企業可直接配送,也可委托配送。配送必須符合“兩票制”相關規定,及時滿足醫療機構的采購需求。除不可抗力外,對不按合同供貨、不能保證產品質量和供應的企業,將納入省、市級醫藥采購不良記錄名單。
(三)臨床優先使用。公立醫療機構根據臨床診療需要,在制定采購目錄時須優先選擇談判成功產品,簡化采購程序,保障臨床使用需求。各公立醫療機構在確保帶量采購量完成的基礎上,可在省藥采平臺采購其他價格適宜的掛網產品。
(四)保證按時回款。公立醫療機構作為貨款結算第一責任人,應按合同約定自交貨驗收入庫并取得發票之日起,90天內支付貨款。
(五)強化監督管理。醫保、衛健部門要結合談判成功產品網上集中采購統計分析、醫藥企業結算貨款反饋等信息,定期開展公立醫療機構落實采購使用政策情況監督檢查。對不按規定配備使用談判成功產品、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約談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并督促及時整改。
附件:
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成功產品目錄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