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立醫院深陷危機,患者就診結算的一部分費用竟直接打入了藥企賬戶。 作者|段茗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縣醫院債務纏身,收費進藥企賬戶 一家縣級公立醫院深陷危機,患者就診結算的一部分費用竟直接打
一家公立醫院深陷危機,患者就診結算的一部分費用竟直接打入了藥企賬戶。
作者|段茗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縣醫院債務纏身,收費進藥企賬戶
一家縣級公立醫院深陷危機,患者就診結算的一部分費用竟直接打入了藥企賬戶。
近日,據中國交通廣播報道,患者在邯鄲市曲周縣中醫院就診結算時,繳費轉入的賬戶并不是醫院的對公賬戶,其中一部分是進入了“國藥樂仁堂邯鄲醫藥有限公司”的賬戶。

一家二級縣公立醫院為何出讓“收費權”?該院負責人解釋:“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曲周中醫院是公立醫院,不能說(院內)有問題就不給老百姓看病。”并稱,患者在醫院看病支付到國藥樂仁堂,原因是因為醫院拖欠該醫藥公司錢款。
據天眼查顯示,曲周縣中醫院自身風險有百余條,該院當前被執行總金額超過3億元。該院開庭公告32條,限制消費令12條,失信被執行人7條,案由涉及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等。
這家縣級公立醫院為何負債累累?該院接受媒體采訪時回復稱,醫院前些年搞建設欠下了一些債務。
根據公開報道,曲周縣中醫院原本計劃走醫養結合的發展道路,由政府出政策并投資,但卻沒有下文。為此,醫院原院長溫銀山通過社會融資等方式,擴張建設醫院,由此產生了大額的建設費用,并產生了債務。
公開資料顯示,曲周縣中醫院始建于1984年,是國家"二級甲等"公立醫院,醫院新區2010年8月啟用,掛中醫院、中醫康復醫院兩塊牌子,醫院床位600張,2012年5月開展醫療托老服務,托老中心常年入住150余老人,床位使用率達100%,經常出現"一床難求"狀況。
一批公立醫院負債累累
其實,不僅僅是曲周縣中醫院負債,2016年初,《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中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8677所政府辦公立醫院長期負債高達2333億元,其中地市以上醫院占52%、區級醫院占9%、縣級醫院占39%。
海南省官網公布的一份人大代表的建議提到,截止2018年底,海南省5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累計債務超90億元(904245.54萬元),其中欠廠家藥品費用就占36.54%。另一方面,醫保欠全省56家醫院費用超20億元(204250.86萬元)。
行業研究指出,我國公立醫院的財政補貼只占醫院收入的3%~7%,隨著藥耗零加成政策的實行,公立醫院的創收途徑被壓縮,醫療行業的競爭和醫保嚴控更是進一步加重了財務壓力。
“在現行醫療體制下,為了擴大服務、增加收入,醫院熱衷于建大樓、擴病床、買設備,而財政投入不足,對外舉債就成了醫院籌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曾如是說。
三甲公立黑龍江省醫院曾向媒體表示,受分級診療和藥品耗材零差價的影響,以及醫院內部管理問題,醫院的負債壓力很大。負債最嚴重的時候,2017年黑龍江省醫院負債達20多個億,甚至連銀行利息都還不上。
受新冠疫情影響,醫院診療人數下降,一些公立醫院更是面臨現金流中斷的危機。2020年,有網絡輿論稱哈爾濱某知名公立醫院負債達70億元,瀕臨破產,引發熱議。此外,公立三甲宿遷市人民醫院也被報道出2020年上半年的現金流為負3500多萬的新聞。
在巨額債務壓力下,公立醫院甚至采取拖欠貨款的辦法轉嫁部分壓力。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曾指出,公立醫院拖欠藥企貸款的平均時長或超一年,而通過一年欠款+部分保證金的方式,醫院或可獲取近20%的利潤。
2016年,湖南湘雅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等20家公立醫院被曝拖欠長沙40余家藥商超過100億元的藥品貨款。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也曾被曝拖欠供應商半年以上藥品、器材、設備款等超過1.25億元;河南省胸科醫院更是拖欠藥品、試劑款近1.6億元。
公立醫院如何化解債務危機?
新冠疫情沖擊下,公立醫院財務壓力劇增,如何化解債務危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的一份《公立醫院負債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報告指出,公立醫院的債務拖欠有損經濟交易中包括公立醫院、貸款金融機構、院工程施工方、醫療藥品器械供應方、患者在內的各方正當利益。在債務負擔過重的情況下,會刺激公立醫院的創收需求,進而產生過度醫療,以獲得更多的醫療收入,這與醫改所期待的結果將背道而馳。
首先就是嚴禁舉債建設。據了解,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后,政府部門就曾多次出臺文件,禁止公立醫院舉債建設。然而即使已有政策的約束,公立醫院規模擴張的勢頭仍然有增無減。
對于化解公立醫院的債務危機,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提的建議是,建議合理分配公立醫院的融資權,另成立醫院管理局,對公立醫院行使運營監管職能,以從根本上規范醫院債務的形成,控制政府債務的風險。
其次,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指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政府預算撥款都是公立醫院補償的主要來源,建議強化政府的財政補償責任。
另外,研究還建議引入社會資本,發展非公立醫院機構,不但可以減輕政府辦醫的負擔,還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同時,建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部分公立醫院的改制重組,化解公立醫院的債務危機。(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