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到期、營收壓力、新藥研發成本陡增等問題都在倒逼藥企通過并購豐富其產品管線。 在相繼完成超600億美元的天價并購交易之后,武田制藥與艾伯維,達到其尋求的增長態勢了嗎? 01?回血&聚焦 這一次,武田不再瘋狂“賣賣賣”。 1月13日,武田制藥與生物技術公
專利到期、營收壓力、新藥研發成本陡增等問題都在倒逼藥企通過并購豐富其產品管線。
在相繼完成超600億美元的天價并購交易之后,武田制藥與艾伯維,達到其尋求的增長態勢了嗎?
01 回血&聚焦
這一次,武田不再瘋狂“賣賣賣”。
1月13日,武田制藥與生物技術公司KSQ Therapeutics達成一項廣泛的戰略與合作,使用其專有的CRISPRomics®發現平臺來系統篩選整個基因組,以識別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最佳基因靶標,以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基于免疫的新型癌癥治療方法。
正如武田制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Weber(克里斯托夫·韋伯)在第38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所言,“當前武田聚焦于腫瘤、罕見病、神經科學和消化四個領域,并轉型成為R&D驅動的頭部生物制藥企業。”
斥巨資收購夏爾,讓武田制藥走上了漫長的回血之路。
作為亞洲最大的生物制藥的公司,2019年武田制藥以622億美元完成夏爾的收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罕見病藥企,順利躋身全球十大藥企。與此同時,重金收購夏爾也給武田制藥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壓力,其承擔了約310億美元的債務。為了達成到2024年削減凈債務的目標,武田承諾在期間出售100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自2019年1月至今,武田已在全球宣布了11項非核心資產的剝離交易,累計總額約為116億美元。
-
以53億美元出售干眼病產品Xiidra給諾華;
-
以4億美元的價格向強生子公司Ethicon出售旨在控制出血的手術貼片產品TachoSil;
-
以約23億美元剝離武田消費保健業務給美國私募巨頭黑石集團控股的Oscar A-Co KK公司;
-
以近20億美元分別剝離在成長與新興市場的非核心業務至四個買家;
-
以6.7億美元剝離歐洲部分非處方藥和非核心業務給Orifarm;
-
以約5.62億美元剝離歐洲和加拿大的非核心業務給美國公司Cheplapharm;
-
以約5億歐元剝離TachoSil纖維蛋白封閉貼片至Corza Health公司;
-
以2.78億美元剝離包括在亞太地區出售的18種藥品和非處方藥(OTC)產品至韓國Celltrion;
……
就在去年12月21日,武田將剝離的觸手“延伸”到了中國大陸,其宣布以3.22億美元剝離在中國大陸的部分處方藥業務至海森生物制藥,包含武田在中國大陸銷售的心血管和代謝領域的產品組合。
“武田計劃在2021年財年至2023財年期間,繼續通過業務剝離所得償還債務”看來,蛇吞象帶來的后遺癥遠比我們想的更厲害。
對于不停的“賣賣賣”,武田制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Weber(克里斯托夫·韋伯)表示,此前對夏爾進行轉型收購后,武田提出了企業增長戰略,剝離這些產品是推進該戰略的重要步驟。作為一個以價值為基礎、以研發為導向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武田更專注于胃腸病學(GI)、罕見疾病、血漿衍生療法、腫瘤學和神經科學領域。“武田計劃利用這些產品剝離所得的收益來減少債務,同時也簡化投資組合,并加速去杠桿化,實現其中期凈債務/調整后EBITDA 2.0倍的目標。”
當地時間14日,第38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韋伯向全球投資者展示了武田制藥持續轉型和增長的最新進展。“武田制藥預計2024財年將有12個新產品上市;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有15個以上的新產品上市;研發管線中有50%為孤兒藥,70%的管線將依托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微生物、多肽和寡核苷酸等技術,逐漸減少對小分子藥物的研發;全球范圍內有4500多研發人員從事新藥研發。”
在武田的Wave 1項目(五年計劃)中,包括了五個獲得突破性治療認定的項目和三個獲得FDA快速通道認定的項目。預計到2022財年,將有12個關鍵里程碑,包括5個關鍵數據發布。
除了Wave 1研發管線,武田的研究引擎包括內部研發能力和200多個積極的合作伙伴關系,正在快速穩定推進Wave 2(十年計劃)的研發管線,將在2025財年和以后提供持續增長。這些Wave 2早期臨床和臨床前項目,將為核心治療領域中高度未滿足需求的目標人群提供轉化或治療潛力。它們基于具有強大人類驗證的靶點,代表了多種模式,并利用了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和數據科學領域的新平臺功能。
韋伯強調,武田擁有穩固的增長勢頭,并有潛力在中期內加速潛在增長。有望在2021財年末實現23億美元的成本協同效應目標年運行率,進一步支持利潤率表現,以實現30年代中期的中期基本核心運營利潤率目標。
如此看來,持續剝離非核心業務與聚焦主營領域將成為武田下一個十年的主旋律。
02 藥王光環褪去,艾伯維何去何從
當藥王修美樂光環不再,我們還能期待艾伯維以什么樣的姿態增長?這或許是全球投資者心中都存在的疑問。
自修美樂上市以來,先后在美國和歐盟等地獲批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和克羅恩病等14種適應癥。2017-2018年,修美樂的銷售額分別達184億美元、199億美元,多年居于全球處方藥銷量第一。2019年,修美樂再次毫無疑問的雄踞全球暢銷藥物榜首,其197.3億美元的銷售額甩開第二名近百億美元。
但幾乎可以肯定,這將是修美樂的頂峰。
在歐洲市場,修美樂正受到安進、諾華等一系列生物仿制藥的挑戰,而艾伯維也正繼續努力保護其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并保持其全球最暢銷藥品的地位。同時,艾伯維在美國將生物類似藥在美的銷售時間推遲到2023年。然而這一切也不能阻止修美樂專利懸崖的到來。evaluate Pharma數據顯示,到2026年仿制藥的沖擊可能會使修美樂的銷售額降至68.3億美元。
在國內,修美樂的處境同樣不容樂觀。2010年修美樂獲批在中國上市,先后獲批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斑塊狀銀屑病、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適應癥、成人克羅恩病以及成人非感染性中間、后、全葡萄膜炎6項適應癥。當前,作為修美樂的生物類似藥,國內在研阿達木單抗企業數量超過20家,市場競爭對原研藥企的沖擊已然顯現。
2019年11月,百奧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自主開發的格樂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成為國內獲批的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隨后,海正藥業、信達生物以及復宏漢霖旗下的阿達木單抗相繼獲批。除已獲批廠商,包括正大天晴、齊魯以及君實生物等藥企均正在研發阿達木單抗。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預計于2023年增至47億元,于2030年達到115億元。反觀原研藥修美樂,2019年其在美國以外市場的銷售額為43.05 億美元,同比大跌31.1%。
隨著去年12月信達生物公布其阿達木單抗注射液(蘇立信)獲國家藥監局批準新增兩項適應癥,蘇立信已獲批6項適應癥。分析普遍認為,隨著獲批適應癥的增加,國內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修美樂的先發地位不再明顯。
“現金奶牛”修美樂銷售額持續下滑,讓艾伯維急需尋找其他創新藥物來補充其產品線,而處在業績困境的艾爾建剛好滿足這樣的條件。
艾伯維此前發布官方消息表示,交易為艾伯維和艾爾建兩家公司實現了獨特且互補的戰略目標,將艾爾建多元化的市場產品組合和艾伯維的增長平臺以及強大的研發和商業、國際拓展實力相結合,將創建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公司,艾爾建的產品組合也將通過艾伯維的商業實力和現有國際業務網絡而得到加強,憑借艾爾建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可以減少公司對修美樂的依賴,并使公司在未來十年繼續保持對高創新科學的關注。
合并后的公司業務將涵蓋免疫、血液腫瘤、醫美、神經、女性健康、眼科護理和病毒學領域,覆蓋超過175個國家的業務,并擁有行業領先的研發管線和強勁的現金流。
至此,完成630億元收購的艾伯維也成為全球第一大處方藥公司。并購完成的艾伯維在免疫學領域,擁有修美樂、Skyrizi和Rinvoq;在血液腫瘤領域,則擁有億珂和 Venclexta。在神經科學領域,艾爾建的保妥適、Vraylar和Ubrelvy為艾伯維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在美學領域,艾爾建則帶來了保妥適和喬雅登等優勢品牌的全球業務。
對于投資界最為關心的修美樂因專利懸崖而產生的損失,艾伯維CEO Richard Gonzalez在第38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詳細介紹了艾伯維計劃如何克服修美樂在2023年失去獨家經營權所遭受的巨大損失。隨著多種生物仿制藥將于2023年在美國推出,“Skyrizi和Rinvoq是兩種新的免疫學產品,到2025年將創造150億美元的銷售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修美樂銷售額下滑帶來的損失,甚至取代修美樂的位置。”Gonzalez對此直言不諱。與此同時,艾伯維的血液學和神經病學藥物也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銷售增長。他預計,艾伯維將在修美樂受到沖擊的次年恢復收入增長,并且這種增長將在2025年及以后加速。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Lee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