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年寄語溫暖來襲,2021行業趨勢,大咖怎么看?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2020年是醫藥行業深化改革的一年,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政策的深入,必將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大踏步前進。“疫苗”、“特效藥”等領域,或是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所需奮力之事。那么,中國
專家新年寄語溫暖來襲,2021行業趨勢,大咖怎么看?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2020年是醫藥行業深化改革的一年,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政策的深入,必將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大踏步前進。“疫苗”、“特效藥”等領域,或是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所需奮力之事。那么,中國醫藥人都有哪些期許?
正值2021開年之際,藥智網聯合藥智傳媒,特別打造“2021年醫藥行業大咖新年寄語”,特別采訪到醫藥專家、藥企負責人、CRO企業負責人等15位行業大咖,回顧2020行業發展,寄語2021行業未來趨勢。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劉理南
山東百諾醫藥副總經理
2020年對于全球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國家加大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公共衛生系統的建設和投入,對我們醫藥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品集采、醫保支付改革的快速落地,倒逼醫藥產業大洗牌,機遇和挑戰并存,以創新驅動發展將會越來越成為醫藥行業的主流;MAH制度全面實施 ,在促進醫藥產業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拓展了醫藥企業的戰略空間。
在國家“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引領下,未來10年將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只有構建企業的創新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建立各自的比較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周勇教授
高圣生物醫藥董事長
2020年對于生物醫藥行業來說是冰火兩重天,機遇與挑戰并存,創新藥也越來越受到生物醫藥不同階段投資者的青睞。一直以來醫藥行業就是高投入、長周期的行業,我們醫藥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調整產業結構以及產業布局,注重創新藥物、診斷產品開發,積極擁抱創新市場。
生命科學、生物醫藥一直以來都是朝陽行業,我們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家們應該認清形勢,優化產業布局,重視產學研合作以及與大院大所的橫向合作,特別是對于領軍人才的引進,重視加大公共研發平臺、創新平臺建設,以及以加速器、孵化器為載體的多元化特色園區的布局。
大型創新藥企也應發揮大型企業人才及資源整合優勢,并結合中小企業的創新優勢,積極布局傳染病診斷及分子診斷領域,實行藥物與伴隨診斷聯合開發。另外,工業企業與科技型企業應融合發展,互相補足短板,提升彼此競爭力。
未來,我們堅信生物醫藥行業會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以及各種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動下形成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鏈、平臺鏈的產業集群高質量協同發展生態圈。

劉志國
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創始人
2020年,國內CRO行業在受到產業、資本、政策共同推動下,迎來黃金發展期。一方面這些龍頭企業不斷探探擴展業務范圍,如國內CRO龍頭企業如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博濟醫藥等,開始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拓展產品線及服務,獲得特色業務和擴大業務范圍;二是醫藥改革政策促進CRO產業快發展,如《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重磅法案相繼出臺,國務院迎來全面機構改革,“帶量采購”已然成為新時期藥品集采的新原則,降價效果顯著;醫院管理趨嚴,藥品重點監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持續推進,未過評品種或將逐漸被淘汰出市場;醫保目錄調整進程加快,醫保支付方式繼續改進等規范醫藥行業的方方面面。
進入2021年,我國醫藥行業仍然會深入推進,醫藥行業的總體增速趨緩,價格趨低,淘汰加速,市場集中度提高,品種同質化競爭加快,院內市場面臨多重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重視創新研發和藥品臨床價值挖掘、積極開展一致性評價、重視市場布局、適時調整營銷策略。同時,制藥企業為加速藥品注冊上市,委托CRO企業進行項目開發將成為趨勢,因為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

鄭航博士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
2020年,我國的醫藥行業的基本面和基本邏輯沒有變。在供給側,對重大疾病特別是腫瘤和免疫性疾病的研發和進口仍然是熱點,并且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在需求側,集采對原研藥和未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的殺傷力已經顯現無疑。
在醫藥政策法規層面,國家相繼發布了《藥品注冊管理辦法》、《GCP》等等,以及更大格局層面的《生物安全法》等。
回顧2020年的新冠疫情下的醫藥行業的大變局,可以發現,有一個核心永遠不變,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這一點永遠不變。只有牢記這一點,2021年,醫藥行業、醫藥人,才能站的穩、行的正、走的遠。

李賓
華氏康源國際事業部總經理
2020年,國內CRO行業受疫情影響,1-6月份,大多數CRO企業都沒辦法拿到訂單;6月份解禁之后,CRO行業才開始復蘇。適時,藥監局出臺了新的指導原則,指導醫院在疫情期間如何開展臨床研究,從而彌補了部分損失,使得一些臨床研究在疫情期間,雖然開展很慢,但還是如期開展,沒有受到較大影響。
2021年,隨著疫苗的研發成功,疫情得到控制,國內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CRO行業在2021年下半年將全面復蘇。
具體表現為,明年美國經濟復蘇后,有更多的國際性的研究會進到中國,彼時,能夠承擔國際性研究的CRO,業務會有顯著的增長;同時,在中國開展的臨床研究的質量也越來越得到美國和歐盟的認可,國際性的研究會進一步在中國增加。

馮濤教授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
2020年,預防治未病,疫苗的研發說明生物治療前景光明,加強自然保護,就是保護人類,人類命運休戚與共。
2021年,創新生物藥的高速發展,要求醫藥行業必須進行“產學研”融合。比如,藥物創新技術必須匹配社會發展速度,讓研發跟上發展的速度;企業資源的布局、分配,必須進行合理優化;企業的藥物研發,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企業的產業化與高校、研究所成果結合起來,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從而促進行業向前發展、進步,從量變引發質變。

李偉博士
廣州玻思韜控釋藥業制劑副總裁
2020年,國內制藥企業面臨諸多困難。疫情影響下,國家醫改政策如一致性評價+集采政策的“組合拳”逼迫制藥企業走出舒適區,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把產品做出特色,增強競爭力。
但一致性評價是推動中國制藥行業整個產業鏈從“大”向“強”轉變的最重要的舉措之一。未來,中國的制藥水平將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生產的藥品會走向世界。
2021年,希望所有醫藥人:堅守初心,砥礪前行,苦練內功,破繭成蝶,走向世界。

付志鋒教授
西南大學藥學院院長
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推動醫藥行業中的防控、診斷、治療等相關領域快速增長,并帶動醫藥資本市場的火熱及融資能力的提升。而隨著以醫保控費為核心的醫改工作持續深入,藥品帶量采購的步伐繼續加快,逐漸壓縮了行業的超額利潤空間。
面對新機遇、新形勢、新挑戰,在即將來臨的2021年,醫藥行業唯有主動適應,走出原有舒適區,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方能保持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唐華東博士
北京植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2020年,對于醫藥行業是特殊的一年,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疫情使得醫藥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家從法律和政策上對醫藥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未來創新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方向,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仿制藥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
2020年內專利法的修改塵埃落定,藥品專利期延長和專利挑戰制度正式走上舞臺。創新藥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未來藥品圍繞專利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2021年,期待醫藥行業實現爆發,在針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藥物研發上實現新的突破!

李逐波教授
西南大學藥學院
2020,放眼全世界,新冠疫情壓倒了一切,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及防治研發無疑是醫藥行業的重中之重。
2021,新冠疫情將在年中得到較好的控制,醫藥行業的重點將重回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用藥研發中來。

侯曙光博士
四川普銳特藥業總經理
2020年的醫藥行業創新驅動,捷報頻傳,集采市場,百舸爭流。
希望2021年藥物研發更加科學規范,領域投資更加理性有序,醫藥市場更加健康長遠。

袁曉博士
廣州牌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2020年,一個調整年,一個有故事的年份。既艱難,又充滿希望。但是多數人都盼望著這一年趕快過去,明年要好于2020年,許多遺憾留在了難忘的2020年。
2021年,我們會從艱難的2020年活過來。2021年,重新開始,重新出發,堅持初心,聚焦目標,再創輝煌。

歐陽冬生教授
長沙都正生物董事長
2020年,CRO分化加快,競爭加劇,幾家歡樂幾家愁!
2021年,精耕細分領域,提高創新能力,開展有序競爭,促進行業發展。

劉鋒博士
廣州帝奇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0年,仿制藥回歸凡界,有了屬于自己的“集采懸崖”,恰如創新藥的專利懸崖。
2021年,中國的2類創新藥順勢而為,未來充滿活力與希望。

楊曉維
重慶市康微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0年是過去十年最難過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過的一年。202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提升了消費者對自身抵抗力的重視。抗疫產品和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將成為常備;出不了門,疫情也改變了顧客的消費方式,網上購物成為新時尚,但由于網上產品良莠不齊,消費者難以辨別,越是知名的品牌越容易被接受,消費更將向頭部品牌集中;線下競爭加劇,須能提供更多體驗式、沉浸式服務,顧客黏性須由專業能力來維持,簡單的價格競爭已經抗不過網上的優勢;國采品種范圍越來越廣品種越來越多,藥品利潤越來越低,功效替代性產品將大行其道。
醫藥產品涉及消費者生命健康,品質永遠排在第一位,特別是在疫情之下,無論是防疫物資還是健康產品,更要為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為健康中國盡一份力。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伴隨著新年的到來
2021年中國醫藥人將
迎接行業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持續助力!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