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星空传媒春节回家相亲孟孟,www久久无码天堂mv,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快訊 >
  5. 正文

安徽太和騙保實地調查:利用五保戶貧困戶優惠政策的騙保生態圈

2020年11月中旬的一天,距離安徽省太和縣40公里的鎮上,因幾十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偏癱的60歲五保戶張國保(化名),又犯頸椎疼的老毛病了。 他八十歲的老母親,平時不僅要照顧他,還要照顧90多歲的老伴。僅每天把漏雨的土瓦平房和小院收拾干凈、喂豬種菜,已

2020年11月中旬的一天,距離安徽省太和縣40公里的鎮上,因幾十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偏癱的60歲五保戶張國保(化名),又犯頸椎疼的老毛病了。


他八十歲的老母親,平時不僅要照顧他,還要照顧90多歲的老伴。僅每天把漏雨的土瓦平房和小院收拾干凈、喂豬種菜,已耗盡了這個不識字、一生也沒出過縣城的老婦的幾乎全部心力,此刻的她,對著吐字不清、只會指著脖子哇哇亂叫的兒子束手無策。


同村的一個人,跑來告訴她一個消息,這對她來講是天大的喜訊:“有好心人會開車送五保戶們去縣城醫院住院、治病。”


安徽是貧困縣聚集的大省,在這個2018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的皖北地區,不到半天時間,車里就裝滿了十幾位“車接車送、減免費用”去縣城看病的五保戶和貧困戶。


“同村人有個照應。”村里的人都姓張,也都沾親帶故。一直寸步不離兒子的老母親,很放心地看著兒子斜著身子坐上了這輛由摩托車改裝的拉貨車,并檢查了他手上攥著的裝著身份證、五保證還有慢病證的紅色塑料袋,她又塞進了400塊錢——這是一家三口半個月的生活費。


老母親和全村人都不會想到,這群或喪失勞動能力或沒有子女親人,被劃為“貧困戶”和“五保戶”、在他們眼中需要政府和社會幫助的邊緣人,卻成為“好心人”和一些醫院眼中的“金礦”——在全國各地的醫保政策里,“貧困戶”和“五保戶”是醫保資源傾斜最多的一個群體——以太和縣為例,2020年貧困人口在各級醫院的實際報銷比例,高于其它居民近30%,而五保戶就醫幾乎不交費用。


四十分鐘后,車輛到達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北區)。半個月后,在“縣里的醫院”打了十幾天針的張國保,拿著那個紅色塑料袋回家了。他自己得了什么病,接受何種檢查和治療,他一無所知。


那些醫院檢查的單據,對他和不識字的母親來說,就是無用的紙,每次都會被順手扔掉。他們只記得,去醫院時的400塊,回來時只剩下20塊,其中有80元的伙食費,讓他們覺得“也不是完全免費,有點心疼”。


又過了半個月,送五保戶住院的“好心人”和那家“縣里醫院”的院長,一個被刑拘,一個被紀委帶走調查。


在小院里忙著曬辣椒的張國保母親,和在冬日里曬太陽的張國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卷入了震驚全國的安徽太和縣騙保案。


12月14日,在新京報的報道中,利用“管吃管住、免費體檢、車接車送”套路,拉無病或輕癥老人住院的消息讓全國醫保系統人士感到意外。在國家醫保局集中打擊騙保的幾年后,“像太和這樣明目張膽地拉人頭住院的情況,實屬罕見。”廣西某地市醫保局官員感嘆。


被調查的醫院,除接收張國保等貧困戶和五保戶住院的公立醫院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外,還有太和普濟中醫院、太和東方醫院、太和和美醫院三家民營醫院。


塞滿五保戶、貧困戶的“救護車”

被盯上的貧困人口醫療保障


小小的太和縣,一個縣城就有兩家三甲醫院,這在全國都罕見。但像縣人民醫院這種三甲醫院,是張國保“不敢想”的地方——上次,他頸椎一度痛到嘔吐,那是必須要住院的緊急狀況,他被送到人民醫院住院17天,花費1000元——這接近國家對五保戶一個月的補貼。以后,不是痛到需要搶救的地步,他都不敢踏足醫院。


“減免費用住院”,對他來說,是一個天上掉餡餅的好機會。


那些被拉去以免費住院為幌子的“輕癥或無癥狀老人”,大多是像張國保那樣的五保戶,還有“貧困戶”——張國保的鄰居張立輝(化名),就是和他同車住院的貧困戶。


張立輝家里有一個99歲、雙目失明老母親,有一個弟弟在外打工,弟弟的兒子在村子留守。


他和老母親住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瓦房子里,一個簾子把臥室和客廳隔開,黑黢黢的一片。全身臟兮兮的侄子沖進來,跑到掉漆的木柜子里,拿起涼饅頭就著酸缸豆吃了,那是全家人的午餐。


張立輝的牙齒掉得只剩下前面幾個。他身子骨看上去還不錯,手里的活也沒停過。平時他幾乎沒生過病,只是2016年在地里干農活的時候,突然暈了1個多小時,被送到醫院,醫生說腦梗,治療后沒有留下后遺癥。


幾乎是和張國保犯頸椎病的同時,他突然感覺手麻,腿腳走路無力。恰好,鎮上來了一個到村子里尋找五保戶、貧困戶去縣里住院的人,于是,張立輝就被拉上了車。


被拉到醫院之后,張立輝卻覺得“沒什么用”。他先被帶著查了CT,醫生診斷是高血壓,然后也不說病情是否嚴重、應該如何治療,只是問他帶了多少錢。


他說自己帶了500元,醫生說那就先交500元。在張立輝的記憶中,醫生隨后說了一句話:“你交500元,我們就賺700元。”看著最終1280元的賬單,他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并覺得好笑:“怎么醫院賺的錢,還比收的錢多呢?”


他在醫院住了10天,每天掛兩瓶鹽水。和他一同住院的幾個貧困戶,病情都不算嚴重,都是一些高血壓之類的病人。醫院也不怎么管他們,本來要住14天院的張立輝,惦記家里的老母親和侄子,提前4天辦了出院手續。


他不知道的是,像他這樣的貧困戶就醫,安徽省有一個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的綜合醫療保障政策。即這部分人口的自付費用在最低3000元,最高1萬元的幾檔之外,剩下的醫療費用,政府會“掏腰包”。


像他這樣的貧困慢性病患者,還有一個慢病治療的保障政策,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補償后,剩余的醫藥費用再由補充醫保報銷80%。


于是,張立輝明白了最終賬單上的“1280元”,其中的近800元,是政府掏錢,而像他一樣的患者,原本并不應該住院。


而一級殘疾多年的張國保,話都說不清,他并沒有像張立輝那樣,思考整個過程。


他在醫院住院的日子,每天除了吃藥就是打針,等到疼痛差緩解了一點,張國保被送回了家,整個過程,他都是懵懂的。


300塊的住院花費,張國保覺得比上次的“縣人民醫院”便宜多了。他并不清楚,他這次的“省錢”,背后是不該住院的“浪費”——不僅擠占了他應當接受治療時的“合規”醫療花費,而且也讓醫保費用平白無故被“套”。


在媒體報道中,那個一年住了9次院的老人,實際上住了11次。他也是一個五保戶、孤寡老人。他們大多沒有親人,不識字,醫保報銷補償比例高——這成了中介拉人頭住院的“完美騙保對象”。


當地感到意外的醫保部門


事發之后,國家醫保局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安徽省醫保局立即與省衛健委組成聯合檢查督導組,赴太和縣進行現場督辦。


這已不僅是簡單的醫保違規,早已上升到醫保基金欺詐案件的嚴重程度。如相關人員以詐騙罪入刑,證據要求很高,需要公安機關同步介入。


12月19日,太和縣公安機關已刑事拘留8人——其中,包括三名中介。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院長已被紀委監委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普濟中醫院、東方醫院、和美醫院主要負責人正在接受調查。縣醫保局已暫停4家涉事醫院醫保結算。


在輿論的攻勢之下,作為安徽省醫保局的一名官員,梁藝(化名)的壓力倍增。


在當地,拉人頭住院的中介和醫院儼然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在此次公安的詢問筆錄里,一個中介有這樣的表述,“我本來送到和美醫院,和美醫院給錢慢了,以后就不往那送了。”


在整個去年上半年,梁藝基本都在盯著鄉鎮衛生院和民營醫院。但當地這套成熟的“產業鏈”,梁藝此前卻沒有發現。“像太和縣這一類如此惡劣(一批批主動拉人)的騙保行徑還沒有發現,在查處的醫院違規行為中,只是掛床住院(小病住院為主)比較多。”他感到疑惑。


“拉人頭”這種違規乃至違法的行為,一些醫保人士認為是醫保監管的難題。一位參與過國家醫保局的飛行檢查的醫保人士解釋,單純從靜態的病例數據、財務賬單上很難看出問題。醫院能偽造出一份符合醫保報銷的數據。“現場檢查的時候,怎么能發現拉人頭呢?如果釣魚執法,也不合理。病歷已經被偽造得很完美。”面對我們的追問,他有些無奈。


在“只能把院長、醫生找來問問,找病人來談”的場景中,醫保人士感到為難:“如果這些人自己參與其中,怎會老老實實跟你說?”


成立只有短短幾年年的安徽省醫保局,力量并不強大。尤其是到縣一級的醫保部門,工作人員最多的是六七個人,少的只有三到四個人,他們要管理十幾個包括三甲醫院到基層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機構。


縣一級的醫保檢查,“實際上就是派人到醫院,去看看有沒有掛床,查一查病例和財務。每次都把醫院查個底朝天,一些問題也發現不了。”


上述醫保人士在參與國家醫保局的飛行檢查和省里組織的交叉檢查時,會通過第三方大數據公司來進行篩查。但他很快發現,大數據篩查,也會存在一些漏洞。


大數據篩查,優勢在于發現醫院有沒有違反醫療服務項目目錄和藥品目錄,比如過度檢查、過度開藥等行為。但在誘導住院問題上,純靠數據卻難以判定。“誘導住院包含兩個點,一是降低入院標準;另一個是車接車送病人,還涉及中介,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叫誘導入院。僅僅“降低入院標準”的話,單憑醫保部門判定有點困難。”


在降低入院標準的問題上,涉及到非常專業的醫療問題。每次,都是醫院和醫保爭論的焦點。每次省醫保局統一專項行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醫生成立的專家組。但如果是日常檢查,組織醫學專家們在一起,行政成本就會比較高,尤其是當深入到縣一級時。


只靠醫保監管,顯然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案。

小小的縣城有兩家大三甲

實力懸殊的醫療生態


多位醫保人士認為,在國家醫保局2018年開始進行打擊騙保的專項檢查之后,太和的醫院還敢這么“明目張膽”的拉人頭住院,實屬罕見。


安徽省打擊欺詐騙保的力度,綜合排名一直處在全國第一方陣。根據縣醫保局的檢查記錄,違規行為在每一家醫院都有出現,有的醫院被罰了七八次。這讓國家醫保局的工作組成員費解,為啥屢查屢犯?


讓梁藝頗為震驚的是,此次涉事竟然涉及公立醫院——太和第五人民醫院是一家二級醫院,在他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一般而言,公立醫院院長的績效考核和醫院的收益并未直接掛鉤,一旦因違規停醫保,對公立醫院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為什么這幾家醫院敢鋌而走險,頂風作案?這是一個在打擊醫院騙保之外,更深層次的問題。


剛摘掉貧困縣帽子不久的安徽太和,它最大的底氣竟然是醫藥和醫療。


太和是中國最大的西藥集散地。如今販藥不景氣,藥販子改行去做醫藥器械了。在太和,說外地口音的人每上到一輛出租車,司機都會認為你是醫藥或醫療器械代表,一說去鄉鎮,他們會自覺把人拉到鄉鎮衛生院。熱情一點的司機甚至會問,“去賣哪個產品?”


縣城里就有兩家三甲醫院——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這讓當地人頗為自豪,“其他縣都羨慕太和,因為我們有兩家大三甲。”


一位安徽阜陽市的心內科醫生提到,在阜陽轄區內的眾多縣里,就太和縣能做心臟外科手術。在他接診的病人里,大多來自阜陽市周邊農村,唯獨很少見太和縣的病例——太和縣距離阜陽也只有11分鐘的高鐵車程。


2018年晉升三甲的太和縣人民醫院,和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一樣,醫院門口和門診樓里,擁擠不堪、人滿為患。住院樓的電梯,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鐵一樣,等待的間隙,不斷有人進來。有人好不容易擠進去,電梯警報卻因為超載響了起來。


即便在擁擠的人潮中,也能感覺到這家縣級三甲醫院新建的大樓、墻上互聯網醫院宣傳的現代感。墻上帶著聽診器的大咖醫生們雙手插肩,被拍成一張精致海報,頗有點電影的格調。


在住院部的樓道里,能見到安徽省級醫院的專家海報,幾乎都是主任級別,部分科室甚至是省級大三甲醫院的院長坐鎮——這是安徽省為扶植縣級醫院的“醫聯體”的成果


另一家三甲醫院是太和中醫院,它也是安徽省縣級首家的三甲中醫院,一位國家級官員考察時稱“全國省級中醫看廣東,縣級中醫看太和。”。


太和縣中醫院康復科的一名醫生告訴八點健聞,骨科和康復科是醫院的強勢科室,床位向來緊張,一般是要等20多天才能排上。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十分之一是來自周邊縣市。


2019年,太和縣中醫院的營收接近7億,太和縣人民醫院也不相上下——人滿為患的公立醫院,病人們等待遲遲空不出來的床位,他們沒有任何動力去拉人頭騙保。


硬幣的另一面是,幾乎所有縣城的病人,都被這兩家大醫院吸走了。


再走進這次涉及騙保的太和第五人民醫院,感到像到了和那兩家大三甲醫院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一棟破敗的三層樓是醫院門診部;一棟破舊的住院樓再加上一棟醫技樓,就是這家二級醫院全部的概貌。


住院樓空空蕩蕩,等上好一陣子,才碰到一個抱著孩子的男人。問起病由,是因為出了車禍,他解釋:“在第五人民醫院住院,可以拖欠一段時間醫藥費,別的醫院,少一分錢,都住不進去。”


太和縣東方醫院在縣城比較偏遠的地方,在路邊上,破破舊舊的,像一個小診所。導診臺對面的墻上,臨時貼了近幾個月來的醫保報銷清單。一個大姐來買膏藥,醫生說沒有,門衛警惕地在門口走來走去,在小小的門臉里,他一個人就占了半個門。


在涉及騙保的幾家醫院里,莆田系的和美醫院一年營收為1199萬,東方醫院是907萬;普濟中醫院是402萬。稍微好一點的第五人民北區和南區,一共是7780萬。


哪怕這4家醫院加在一起,都不及縣里這兩家三甲醫院的七分之一。


從2015年,安徽開始嘗試的“醫共體”改革,更加重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趨勢。


“縣域醫共體”政策的初心是為了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建設、解決安徽本身病人外流的問題——安徽一度是全國醫保資金里,外省支付最多的省份。


被稱為“醫療洼地”的安徽處境尷尬,西臨武漢,東臨南京、上海、杭州等醫療資源強的地區,縱橫交錯的高鐵,早已四通八達,患者外出就醫極為方便。這四個省會城市的醫療水平、醫療價格,卻都要高過安徽省的縣市。


“病人外轉,費用也在外流。不改革,醫保基金就有崩盤的危險。”一位安徽衛健委人士談到。


2015年,縣域醫共體順勢而出——一家二級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托管幾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一家,一個鍋里吃飯。”在醫共體內部,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共建科室;不屬于鄉鎮衛生院治療范圍的患者,將轉診到縣級醫院。每年新農合在預留10%的風險金后,其余按人頭數劃撥給醫共體。年底結余留用,按一定比例在醫共體成員間分配。


除了醫保基金之外,牽頭的縣級醫院,還會享受到豐厚的財政補貼。以太和縣的鄰居——樣本縣阜南為例,2019年,阜南縣財政先后投入縣級牽頭醫院事業發展經費6000多萬;融資30億元、劃撥土地600余畝用于4家縣級醫院新區建設。


醫共體的成效有目共睹。2019年,安徽省縣域內就診率(住院)不斷提升,達到83%以上。


但弊病也逐漸凸顯。在太和縣里,太和縣人民醫院、太和縣中醫院分別托管12家鄉鎮衛生院。第五人民醫院托管6個鄉鎮衛生院,剩下的再由皖北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來分。


而民營醫院則被排除在以公立醫院為主的醫共體體系外。一位當地民營醫院的負責人旁敲側擊地告訴八點健聞,阜南市剛開始搞醫共體的時候,縣里就倒了一批的小的民營醫院。原本可以自由就醫的病人,幾乎都從鄉下轉到了縣里的公立醫院。


“民營的日子實在沒法過了,要么倒閉,要么騙保。”而太和縣的鄉鎮衛生院的病人,也被前來短期坐鎮的縣里來的專家們“虹吸”到縣里的公立醫院,醫療人才更是不愿下沉到貧困縣的縣鎮衛生院。一度,太和的鄉鎮衛生院也成為醫保部門重點監管的“掛床”騙保的重災區。


打擊騙保之后


12月21日,整個太和乃至阜陽市的醫院,整個的宣傳標語有了統一的變化。阜陽人民醫院的門診樓的顯示屏不再滾動,一張“醫保基金是參保人‘救命錢’,不容欺詐騙取”的幻燈片,白底紅字,異常醒目。


20公里之外的太和縣,鄉鎮衛生院的醫生開始警覺,盯著兩兩前來的患者,開始的第一句話并非是“怎么了,哪里感覺不舒服?”,而是看似漫不經心地問上一嘴,“你從哪里過來?”


開在太和縣舊縣鎮的第五人民醫院(北區),原本是太和縣的老年養護院,仍舊正常營業。門口測量體溫的護士,一看到陌生人詢問,脫口而出的是,“我們這邊新農合已經不讓報銷了。”


太和縣人民醫院的新區在如火如荼地加建,縣城郊區也在不斷在擴張,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又一棟嶄新的樓盤,漂亮得完全不亞于大城市。縣城郊區的房價也到了每平方米六千多元。外出務工的農村中青年,一個個把家都安在了縣城,


農村的空房子越來越多,留守的都是一些老人。張立輝、張國保沒有幾件家具的泥土地客廳里,像被現代文明遺忘的角落,他們甚至接收不到、自己被動卷入的“太和騙保案”的最新消息。


2020年末的十幾天的住院經歷,停留在張立輝印象中的最后一個信息是在出院后不久,張立輝接到過一個電話,一個說著本地方言的人問:“你張立輝嗎,住院好了嗎?”他不知道是誰,“好個啥。高血壓好不了!”


譚卓曌 |撰稿 王晨|責編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吴江市| 东至县| 报价| 鄢陵县| 马关县| 宁武县| 临武县| 佛学| 格尔木市| 黄陵县| 章丘市| 恭城| 达拉特旗| 镇康县| 克拉玛依市| 彭水| 炉霍县| 金寨县| 来安县| 南靖县| 洛浦县| 四会市| 集安市| 莫力| 德保县| 大宁县| 博爱县| 布尔津县| 抚州市| 延川县| 建宁县| 土默特右旗| 鸡西市| 黄梅县| 耒阳市| 青龙| 祁东县| 夏邑县| 长泰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