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持續一年的疫情給全社會各個產業均帶來了深刻、負面的影響,唯獨醫藥健康產業喜憂參半。回望這魔幻的一年,醫藥健康行業在資本市場經歷了怎樣的沉浮?我們從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以及IPO三個方面做一個匯總。 二級市場: 十家企業股價翻倍,“一年十四倍”
從A股總體情況來看,今年的醫藥健康行業十分受投資者看好。以1月3日數值為基數,截至12月28日收盤,上證指數漲幅為9.98%,而醫藥生物指數51.86%的全年漲幅遠高于大盤,在八月甚至還一度達到60%。

圖表2:2020年生物醫藥板塊個股漲跌幅前十


來源:同花順,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注:2020年上市個股基數為個股上市首日開盤價
對吉貝爾、復旦張江、神州細胞等部分創新藥企業來說,2020年卻是異常艱難的一年。一方面,疫情影響了公司營收和研發、臨床進度,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從疫情的“紅利”中獲益,公司財務狀況同其他已經獲益的企業差距更加明顯,因此不太受投資者青睞。
從龍頭來看,醫藥健康板塊下市值2000億元以上的五家行業龍頭,在二級市場上均有不錯的成績。除了上榜漲幅前十的智飛生物外,邁瑞醫療和愛爾眼科漲幅分別達128%、91%,恒瑞醫藥和藥明康德兩家藥企的漲幅也在35%以上。對智飛生物和邁瑞醫療兩家業務與疫情緊密掛鉤的企業來說,市值的增長有跡可循。而對愛爾眼科、藥明康德和恒瑞醫藥三家企業來說,由于業務和疫情沒有直接關聯,市值的增長需歸因于企業優秀的運作能力。這樣的能力會在未來給企業帶來持續、穩定的增長。

由于創業板注冊制的施行,2020年A股IPO加速,市場出現了很多新的面孔。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90家企業首發上市,超過了2018和2019年的總和。在IPO火爆的大背景下,醫藥健康企業更是不甘示弱。在今年IPO的390家企業中,有42家為醫藥健康企業,占比10.76%,為歷年來最高。

2020年截至12月29日,A股醫藥生物IPO企業共42家,其中科創板28家,占比達到66%。IPO企業主要來自化學制藥,生物制品和醫療器械三個二級分類。以A股近幾年IPO的情況來看,醫療器械企業無疑是最大的贏家。2017-2020年均有至少三成的IPO企業來自于醫療器械賽道,而在IPO相對收緊的2018和2019年,醫療器械仍能占據醫藥健康IPO的半壁江山。這說明醫療器械類企業在大健康行業中地位的提升明顯。除此之外,由于2019年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為未盈利醫藥公司打開了上市大門,生物藥企業在2020年出現井噴之勢。相比之下,醫藥商業企業的IPO數量日漸式微,這是醫藥商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中游企業成長難度增加所致。
圖表6:2015-2020年A股醫藥生物板塊IPO概況

2020年的醫藥健康板塊不僅IPO數量多,募資金額也十分驚人。2020年截至12月29日,醫藥健康企業IPO總募資額561.8億元,同比增長245%,且同IPO企業數量相同的2017年相比增長184%。這說明醫藥健康IPO的企業從質和量兩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圖表7:2020年總金額5億元以上的醫藥健康PE/VC融資


時間尺度上,73起5億人民幣及以上的融資絕大多數發生在下半年,僅近兩月就有29起。從所屬賽道來看,生物創新藥為最為熱門,受到了諸如紅杉資本,高瓴資本一眾頂級私募的青睞。如德昇濟醫藥、力品藥業和賦源生物均得到了紅杉資本的投資。以投資生物醫藥著稱的高瓴資本不僅押注臻和科技,天境生物,嘉和生物等主打創新藥的公司,也將籌碼放在了醫藥電商賽道和醫療器械賽道。
榜單內融資金額前三的分別是主營測序儀的華大智造、主營醫藥電商的京東健康和主營手術機器人的微創醫療機器人,其中后兩者都得到了高瓴資本的投資。在大規模融資后,三家公司也相繼向二級市場發起進攻:B輪融資后僅一個多月,京東健康就向港股遞交招股書,并于12月8日成功上市;華大智造于12月7日遞交招股書,積極籌備上市;而微創醫療也在12月11日發布公告,考慮分拆微創醫療機器人獨立上市。
總的來說,無論是一級市場各大私募的提早布局,還是二級市場股價的高歌猛進,都能看到資本力量對于醫藥產業這一板塊的堅定看好。盡管經受疫情影響,整個醫藥健康大領域的投融資熱度不降反升,因為疫情實質上使消費者更加重視起健康這一剛需。在此背景下,市場需求的持續遞增會為醫藥企業帶來長久的利好。相信在健康越來越受重視的未來,醫藥健康會成為資本市場的常青樹。
本文來源:新康界 作者:Edmund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