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大明錦衣衛千戶楊 ?一位游蕩在體制外,安心做市場部的醫學生。 一個好的RPM,是可以給予銷售很大的引導和幫助的。 ——來自一位RPM的心聲 RPM,一方面可以幫助銷售“培養政策環境的大局觀,樹立積極的學術執行態度,建立開拓性的推廣思維”;另一方
一個好的RPM,是可以給予銷售很大的引導和幫助的。
——來自一位RPM的心聲
RPM,一方面可以幫助銷售“培養政策環境的大局觀,樹立積極的學術執行態度,建立開拓性的推廣思維”;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實際的市場情況給出銷售實質性的操作建議。
另外在如今回歸臨床,回歸合理用藥的大環境下,再加上DRDs與DIP的執行,RPM才是未來學術化銷售的引領者。
所以,私下不少RPM都在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在哪里。我覺得,談規劃之前,首先要做好一個合格的RPM,做好了本職,醫藥領域大多關鍵崗位RPM幾乎都可以勝任。
那么一個合格的RPM,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如何去培養這些能力呢?
1、臨床學術推廣能力:包括產品分析、競品分析、臨床定位、宏觀及微觀數據分析、區域策略制定。
2、客戶管理能力:包括KOL、KOC的開發及分級分類管理,專家學術及客情維護,品牌建設。
3、項目經歷:各級市場活動策劃與執行,比如各級學術會議,臨床項目,病例觀察等。
4、軟性的素質:醫學基礎,未來戰略眼光,崗位經驗,多部門溝通協調)。
1、培養臨床思維:學習臨床相關知識,用醫生的思維與語言來理解產品,患者獲益是醫生永遠關注的第一要素。RPM的工作內容,永遠都在落實影響臨床的處方習慣上。因此,RPM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不背指標的銷售。
2、知悉醫藥政策趨勢:銷售做短線看業績,RPM做長線看趨勢。所以RPM要及時地分析醫藥環境,如醫保、集采等政策影響,這些都是制定產品宏觀推廣政策的基礎,也是后續職業轉型的基礎。
試問不懂醫藥行業趨勢的醫藥人怎么能選好產品,選好坑呢?那樣的話,職業發展簡直就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填坑史。
14-15年,我最受歡迎的課,就是合理的醫保規避,因為醫保拒付直接限制了醫院采購及科室使用,銷售苦不堪言。而因為醫保培訓講得好,收獲了很多一線銷售的友誼。
3、熟悉產品定位、建立臨床人脈:分析產品核心科室,真正發揮產品治療性作用,確認處方習慣穩固的科室及疾病,并隨之拓展。
曾經遇到過把還原型谷胱甘肽在三甲醫院急診科賣到月均1000支的客戶(代理商),但肝病,感染,腫瘤,ICU為零的。
首先,先肯定了代表的實力與努力,在非核心科室都能做到1000的銷量,代理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隨后通過RPM講解產品特點及科室定位,代理商立馬進行代表人員及科室調整,明確要求代表配合RPM的各種協訪及學術工作。
在隨后的工作中,RPM與代表一起協訪,拜訪專家,了解銷售數據及市場現狀,在臨床全面展示了產品的治療屬性,后續代表負責跟進客情,RPM負責跟進專家在臨床的問題,并借工作溝通之便建立了自己的代表及專家人脈。
4、懂得利用資源:要學會用區域的專家及學術活動,引導公司學術方向,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用病例營銷的方式,引導中央市場部項目在區域落地。
把臨床專家與產品,市場活動串聯起來,讓產品切入治療方案中并通過專家病例討論的方式,促進產品的進一步了解,做到活動叫好又叫座。用中央的錢,辦區域的事,雙贏局面。
準備轉型銷售
外企的RPM,大多是優秀銷售轉崗,學術型銷售團隊,是今后的需求重點?,F有團隊里,最懂產品的,自然是RPM,學術轉銷售容易,國企銷售轉學術,受限太多。
首先,要學會算賬。代理制,傭金,直營,配送商業對接,各種結算模式,在日常工作中跟銷售同事學習,可以這樣說,懂算點位空間的RPM,是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其次,積累人脈。優質客戶如代理商,代表,市場部同行,醫藥公司高管等。因為發現,在崗位調整中,內推的成功率相當高。業內人員的認可度,是獲得機會的關鍵要素,有時候可能人在家中坐,崗位天上來。
再次,積累臨床資源。把koc、kol的認可,從第一層次對產品的認可,提升到對你人的認可。用一句老話,鐵打的臨床,流水的廠家,專家在手,江山我有,剩下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最后,牢記學術的重要性。兼顧學術與銷售兩個重點,既然是RPM轉崗,就要做出學術引領銷售的典范,深刻牢記學術的重要性,莫要沉淪。
準備轉KA
身邊有不少小伙伴也轉了KA,工作重點也從臨床過渡到了院長級、藥劑科、醫保辦等職能部門,通過各種非臨床服務,解決產品準入的問題。
KA屬于學術的非臨床層面,但如果是更加了解產品的RPM轉崗,在與醫院高層的日常接觸中,使其對產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更有利于推動產品準入。
記得有次帶三甲醫院院長參加學術年會,院長本身也是全國委員,在會議閑暇時間陪著院長天南海北各種聊,在討論臨床治療方案的時候,很自然地插入我負責產品的臨床特點,引導院長對產品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成效。
院長建議利用醫院德國標準實驗室,開展院企合作,促進臨床項目觀察。對此建議,第一時間上報中央市場部,建議納入市場部醫學部考慮范疇。能與專家在會后討論產品,也許就是RPM轉KA的優勢所在。
轉醫學部
平時工作中,接觸的醫學部同行不多,所以沒什么發言權,就是在腫瘤醫院的拜訪中,見到了好多CRA與CRC,都是超級忙碌。醫院門診病房走廊,隨處可見臨床項目研究招募適合患者的易拉寶。
升大區推廣
升大區RPM,帶團隊,往往都是多年RPM才能勝任。鑒于RPM工作的特殊性,涉及工作面廣而寬泛,RPM的成長沒有教材,全靠自己工作中的感悟與自我成長。
特別是現在RPM新手入行越來越多,不少初入職場的RPM對如何成長,如何提升RPM職業能力充滿了疑惑。這時候,如果有老手RPM轉升大區,利用自己的經驗開展傳幫帶,對于快速提升RPM團隊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推廣大區崗位設置,是市場部RPM團隊發展升級的一個標志。
升PM
記得當年總部跟我商量多次想調我去北京,中央市場部或者醫學部都可以,但北京的冬天太冷了(據說這段時間零下18度),所以婉拒了。
如果駐地在總部,或者中央市場部不要求駐地的,升PM也是很好的選擇。RPM有這豐富的一線經驗,做PM后制定市場策略和市場活動會更貼合銷售及醫生需求,這個是突出優勢,但需要加強全局觀和以點見面的能力,而且PM工作節奏相對穩定,也是女性RPM的不錯選擇。
好的RPM,要能引領銷售,影響醫師,分析市場,維護專家,要比銷售還懂市場,要比市場還懂銷售,全方位定位自己。
在醫藥領域,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充分讓自己成長,只想做RPM的RPM,不是好RPM!一入RPM深似海,從此假期是路人,牢記技多不壓身。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專欄作者/大明錦衣衛千戶楊:一位游蕩在體制外,安心做市場部的醫學生。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大明錦衣衛千戶楊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