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要過去的2020年,對每一個普通人而言,都值得被銘記。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無數普通人的生活驟然停擺,又在困境中頑強重啟。 每一次疫情的爆發,都是對一個國家醫療公共衛生系統的大檢驗。身處系統中的每一家醫藥公司,一方面與政府攜手抗擊
即將要過去的2020年,對每一個普通人而言,都值得被銘記。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無數普通人的生活驟然停擺,又在困境中頑強重啟。
每一次疫情的爆發,都是對一個國家醫療公共衛生系統的大檢驗。身處系統中的每一家醫藥公司,一方面與政府攜手抗擊疫情,一方面兼顧自身的業務發展。作為在中國深耕最久的跨國藥企之一,西安楊森在2020年迎來了自己35歲的生日,也迎來了大環境提出的新命題。回顧2020年時,西安楊森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感慨道,這一年“我們在挑戰中創造不凡”。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
作為中國人熟知的藥企,西安楊森在普藥、精神疾病等領域有著眾多耳熟能詳的藥品品牌。近年來,隨著中國患者需求的變化,西安楊森也在腫瘤、免疫等重大疾病領域持續發力。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西安楊森在中國引入了25個創新藥品和新適應癥,覆蓋免疫學、精神病學、腫瘤學、糖尿病、傳染病及罕見病等治療領域,比如今年內獲批的治療成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特諾雅?、喜達諾?的成人中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適應癥以及安森珂?的成人轉移性內分泌治療敏感性前列腺癌適應癥等,這也是中國醫改尤其是藥品審批審批加速下的一個值得稱道的注腳。
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催生了更多迫切和復雜的醫療需求。期間,一系列鼓勵醫療創新政策加速落地,例如僅在今年國內就有數百家互聯網醫院掛牌成立。互聯網醫療開始真正走進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對于西安楊森來說,這樣的變化并不意外。用安思嘉的話說,西安楊森早已不僅僅是一家藥品的供應商,更是中國醫療健康生態中的創新先行者。
面對新變局,安思嘉用“守諾立身”和“唯變不破”,概括了對于西安楊森頗為特殊的2020年。
“守諾立身”:疫情下賦能基層公衛建設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整個社會都意識到了加強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基層公衛建設,更是需要多方關注,而其中各方應如何著手。
安思嘉認為,預防是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的關鍵,預防不僅僅局限于傳染病領域,還包括疫苗的研發以及癌癥的早期篩查;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提升,不僅局限于疾病救治的專業技能,還有正確的轉診知識以及對于正確解決方案的了解與應用。
“中國政府在公衛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包括在醫院設施、醫生培養、藥物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等層面,這些都是公共衛生系統運轉良好的關鍵和先決條件。”安思嘉說道。
多年來,西安楊森及其母公司強生集團在傳染病防控、改善精神衛生、促進個人健康等多個方面,提供了變革性創新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開展了倡導公共衛生合作、促進公共衛生模式改革的積極行動;并于今年疫情期間,集結全球資源,第一時間為中國抗疫一線提供包括資金、藥品以及防護物資在內的必要支援。
近期,西安楊森又參與了一項極富意義的賦能基層公衛的公益項目。
12月3日,“藍農公益基金”與云南省耐藥結核病消除公益幫扶項目正式啟動,致力于提高中國耐多藥結核病的防治水平。“藍農公益基金”將通過助力提升耐多藥結核病防治基層醫務人員的臨床能力,提高先進治療方案的可及性,惠及更多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推動云南省耐多藥結核病消除計劃的實施。

△各方代表共同啟動“藍農公益基金”
結核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世界范圍內有約1000萬人感染結核病。目前中國每年結核新發病例超83萬,為本土新冠肺炎患者數量的十倍左右。其中,耐多藥結核病具有傳播時間長、治療方案復雜、療程長、費用高、治療依從性低、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等特點,是我國結核病控制的難點和重點。
西安楊森積極回應國內知名傳染病領域專家張文宏教授的倡議,于這一新近啟動的公益項目中充分承擔屬于領先醫藥企業的一份責任,應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對于基層醫生和醫務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并對于患者的治療管理予以支持。同時,該項目還聯合了阿里健康,可以說是強強聯合,針對一項疾病、瞄準一個省份,每一方都發揮各自專長,扮演清晰而重要的角色。
基層醫生通常是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首個接觸點。安思嘉認為,進行“地毯式”培訓很困難且成效不一定顯著,但西安楊森可以幫助基層醫生獲得相關信息,讓他們知道正確的診療方案、“哪里有結核病專科醫生”、“遇到結核病疑似病例應該轉診到哪一個結核病治療中心”。
中國是目前結核病負擔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結核病治療領域目前的一大挑戰在于發現病例,對于居住在偏遠農村地區的患者而言,被及時發現并得到有效救治的難度更是升級。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西安楊森自多年前就聯合各方進行了各種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悉,2017年,西安楊森與國家衛健委、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北京胸科醫院合作,開展了結核病新藥引進和保護(NDIP)項目,對結核病的專科醫生進行培訓。項目成功培訓了全國31省的98家結核專科醫院的醫務人員,截止今年4月1日,為1500余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費斯耐瑞?治療。
2018年,西安楊森又與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江西、陜西和山西3個中西部省份的22個貧困縣1000萬人口中開展耐多藥肺結核病例發現的項目,致力于提高肺結核尤其是耐多藥肺結核的診斷能力。自項目開展以來,已發現數千例結核病患者。
今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的建議下,多方聯合先在中國的一個省份實現耐多藥結核病的消除。由此誕生了在云南啟動的“藍農公益基金”和云南省耐多藥結核病消除公益幫扶項目。
安思嘉表示,西安楊森在這項目中與各方緊密合作,向著一個明確的、共同的目標攜手并進,首先在云南省完成耐多藥肺結核的消除,日后也會進一步擴展到其他的省份,為的就是更好地解決疾病負擔。在這樣一個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完全過去的當下,這件事情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唯變不破”:數字化戰略創新應對“新常態”下進化的醫療需求
2020年的最后一個月,安思嘉和西安楊森管理團隊奔赴甘南地區,出席位于甘南的互聯網醫院落地啟動儀式。
9月24日,西安楊森與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攜手打造開創性的互聯網醫院新模式。這也是在華跨國藥企與綜合性三甲醫院在互聯網醫院領域達成的首次合作。西安楊森以此充滿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來紀念自己“而立·不惑”的特殊時刻,且在創新數字化戰略的道路上堅定邁進。
雙方此次戰略合作以血液腫瘤、實體腫瘤、免疫學和肺動脈高壓等領域為合作起點,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線上診療和疾病管理解決方案,未來還將圍繞三個領域展開:聚焦患者全病程管理、強化醫聯體與地方數字化能力、助力“健康扶貧”與健康中國行動。
以前列腺癌為例,雙方將組織開展社區重點人群的前列腺癌早篩項目,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提升健康人群早診早篩的意識。此外,雙方也將針對不同疾病的患者管理特點,圍繞重點疾病領域開展互聯網醫院患者管理平臺搭建,調研相關科室醫生的具體需求,分別有針對性的設計患者管理路徑。
與此同時,西安楊森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合作也將為醫護人員提供專業培訓與交流機會,支持重點學科領域的學術活動,有效拓展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醫療服務輻射范圍,以讓更多患者獲益。
12月11日,在西安楊森支持下,西安交大一附院互聯網醫院甘南分院正式啟動,也標志著該合作備忘錄的首個項目正式落地。

△各方代表共同啟動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甘南分院
甘肅省甘南州是我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總人口73萬,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自然環境嚴峻,交通極不便利,醫療基礎設施落后,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很低,患者的就醫需求長期得不到充分滿足。互聯網醫療的新模式打破了地理的界限,為解決當地缺醫少藥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楊森將捐贈100萬人民幣用于支持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和甘南州人民醫院之間開展相關的學科建設和數字能力提升計劃,以及未來一年內當地的患者在西安交大一附院互聯網醫院甘南分院享受免費的在線問診服務。
自此,甘南人民將通過創新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享受到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優質醫療服務。這也是西安楊森和西安交大一附院通過互聯網醫療創新模式,支持國家“健康扶貧”政策的新示范。
安思嘉堅信,數字化醫療在提升中國整體醫療保健系統方面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潛力,在幫助患者更好管理慢性疾病以及為貧窮落后地區帶來更大好處的同時,能夠促進中國整體醫療保健系統的提升。
而對于數字化創新的探索,西安楊森從疫情伊始就敏銳把握到患者與公眾的需求,進行探索與布局。
今年疫情最緊張的前3個月里,西安楊森并沒有“坐等”患者就醫路徑的恢復,而是拓展了服務范圍,覆蓋更多的醫院進行專業的培訓,助力患者在疫情期間享受到更便捷的醫療服務。
在安思嘉的構想里,“新常態”下西安楊森必須持續探索創新的患者服務模式。“我們將自身在多個治療領域積累的患者服務經驗,結合公司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優勢,以線上+線下‘楊森雙引擎’創新模式為患者帶來更多價值。這也是西安楊森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重點。”
安思嘉這樣解釋他的想法:“雙引擎”指的是升級線上溝通和強化線下溝通。這其中蘊涵著這家創新型藥企變與不變的辯證思維——“不變”的是持續優化基礎扎實的線下溝通,而“變”的是順應時代和醫療需求之進化,加碼數字化戰略,開拓自身豐富資源與專業知識所能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最終能夠切實惠及患者。
在過去的幾年間,西安楊森已在多個治療領域為患者打造量身定制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優化創新藥物在全病程治療中的使用,不斷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醫療衛生系統提供了高效的疾病管理支持;而在電子商務、藥物溯源和智能醫療等領域,西安楊森也與許多知名的數字巨頭開啟合作,探索了為患者提供在線醫療保健服務,涵蓋了藥物知識查詢、疾病咨詢、門診預約和電子處方等,其與阿里健康始于2019年的合作目前已涵蓋腫瘤學、免疫學、肺動脈高壓、皮膚病學及抗過敏等領域,累計惠及了超過1500萬的中國患者。
西安楊森充分意識到,比起發達地區,貧困地區在醫療健康方面最大的挑戰不在于“硬件”設施的不足,而在于醫療“軟實力”的缺乏。這意味著醫生和醫務人員需要更多的專業培訓與長期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診治患者。而數字化醫療是當下快速、高效賦能醫生的一種途徑。
安思嘉表示,“新常態”下,先進模式很大程度上更依賴持續的開放創新和強大的外部合作。無論是支持云南省的耐多藥結核病消除公益幫扶項目,還是攜手西安交大一附院在互聯網醫院領域進行探索,都是西安楊森作為先進藥企以及我國醫療行業的一份子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所能貢獻的一份力量。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很多事情看似恢復如常,但確實又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
比起35年前,全力將創新藥品帶到中國,安思嘉表示,今天的西安楊森除了在多個疾病領域擁有領先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更加強調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建設,不斷帶來患者服務模式的創新,守護國民的健康。在安思嘉看來,今年的西安楊森堅定地“立”住了對于中國患者的承諾,并用審時度勢的創新動能,為“新常態”下更好滿足患者的需求而不懈努力。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