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決定了其聚集化發展的特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憑借其在產業集聚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步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隨著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生物醫藥技術與產業發
解讀丨新生代生物醫藥園區發展勢如破竹,關鍵原因在于……
新浪醫藥聯合賽迪顧問,今日(6月19日)正式發布《2020賽迪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該榜單對387家國家級開發區進行分析,揭曉了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綜合排名百強榜。 從榜單看,雖然2000年及以前成立的老牌園區上榜數量較多,占比達62%,但入榜的...
生物醫藥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決定了其聚集化發展的特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憑借其在產業集聚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步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隨著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生物醫藥技術與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創新增長期,產業發展也開始出現新的瓶頸點。如何聚焦產業發展痛點,打造開放、創新、高效的生物醫藥創新服務體系,是生物醫藥園區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影響,與人類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產業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一直保持年均15%-30%的快速增長,遠遠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基礎研究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研發失敗風險較大、審批流程較長、合作共享屏障多和市場推廣效率低等痛點。對產品質量安全的絕對保證、行政審批效率低、研發氛圍封閉等因素是導致生物醫藥產業六大痛點的重要原因。
一是基礎研究薄弱。目前我國進入臨床研究的創新藥物多為國外已知靶點和先導化合物的跟蹤性創新藥物,且同質化重復研發導致“多、小、散”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新藥創制的基礎研究積累相對薄弱,對應用基礎研究布局不足,新靶點、新機制和新方法等基礎研究成果缺乏;另一方面,也缺乏新藥成果導向的串聯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
二是創新能力不足。當前,由于在創新人才、創新投入、創新載體等方面存在短板,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例如,從研發投入來看,全球大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在9%至18%之間,一些龍頭生物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則在20%以上。相比之下,我國生物醫藥企業總體研發投入強度普遍較低,大多數不超過5%。
三是研發失敗風險大。新藥研發是高風險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不能保證新藥的研發成功。據賽迪顧問測算,國內創新藥從最初的實驗研究到上市銷售平均要花費12年時間,經歷6587次實驗,需要423個研究人員,投入66.145億元,而一個新藥經過多個環節上市的可能性也許僅為0.1%,失敗風險非常大。
四是審批流程較長。在國內外藥品上市的過程中,涉及到審評審批的環節主要有兩個,分別是臨床研究申請及上市申請環節。根據我國《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規定,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的審評審批時限為60天,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審評時限為200天。而美國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的審批時間約為30天,藥品上市許可申請的審批時間約為180天。相比之下,我國藥品審批在臨床研究申請及上市申請環節的時間較長,審批流程有待進一步優化。
五是合作共享屏障多。一方面,由于生物醫藥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涉及醫藥企業、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機構以及中介服務機構等多方主體的利益,而目前我國尚沒有針對產學研方面的專門立法,導致各方的管理體制存在條狀分割,形成制度協同的障礙。另一方面,我國也缺乏一些跨區域、跨主體的國家級生物醫藥創新機構,例如新加坡成立了國家級的實驗藥物研發中心及國家生物醫學科學研發中心,通過融合新加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的研發力量進行研發攻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我國目前仍缺乏類似的國家級生物醫藥創新載體。
六是市場推廣效率低。當前,中國醫藥市場中有超過7000家的分銷商,其中80%是小型分銷商,排名前3位的分銷商加起來僅占有20%的市場份額。與美國90%、日本80%以上的份額對比來看,中國頭部分銷商的占比整體偏低,導致市場效率不高。雖然“兩票制”推廣速度較快,但藥品從出廠流通到消費者手中,仍需要經過生產廠家、代理商、經銷商、批發商、醫院、藥店等諸多環節,特別是一些企業由于自身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協調和平衡好渠道成員各方的利益,導致整個市場營銷渠道不暢,運行效率較低。
展望丨生物醫藥園區下半場,如何真正實現“四級跳”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集聚化發展態勢,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濟開區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 隨著《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十三五”醫療器...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不僅是承載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地。通過深入研究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領先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模式,我們認為,打造開放、創新、高效的生物醫藥創新服務體系,是發揮園區產業集聚優勢,打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堵點、痛點的重要手段。具體來看,應圍繞創新服務體系搭建,做好三點工作。
二是加快打造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圍繞產業基礎研究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等痛點,通過稅收減免、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激勵優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企業主動參與新藥創制,提高研發的積極性。注重人才引培,通過定期舉辦生物醫藥創業大賽等活動,識別創新創業人才,增加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物質和精神激勵,營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
三是加快打造高效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圍繞產業審批流程較長、市場推廣效率低等痛點,加快建設在線數字化平臺,實現園區內資源實時共享,同時加快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從實體和程序等方面簡化生物醫藥企業注冊、申報等事項辦理流程和審批材料。
總體來看,盡管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還面臨基礎薄弱的制約,但是生物醫藥仍是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隨著一大批老牌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加速轉型與新生代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迅速崛起,各類生物醫藥園區也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共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Tips: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微信后臺回復“百強榜”獲取完整榜單。
END
《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重磅發布! “三力模型、主子榜單”深度解碼全生態
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19年底,在全國387家國家級產業園區(168家國家級高新區和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有193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占比將近一半。為探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李艷芳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