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東健康(HK:06618)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開盤價94.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33.89%,盤中上漲超過100港元。截至上午9點47分,京東健康股價為98.9港元,較發行價上漲40.12%,市值3093億港元。 京東健康港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為上限定價(原每股招股價62.8

今日,京東健康(HK:06618)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開盤價94.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33.89%,盤中上漲超過100港元。截至上午9點47分,京東健康股價為98.9港元,較發行價上漲40.12%,市值3093億港元。
京東健康港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為上限定價(原每股招股價62.8至70.58元),香港公開發售獲421.91倍認購。京東健康在上市前的一系列表現說明,投資者對其有充足的信心。

京東健康的底氣:扎實的供應鏈與藥品銷量
京東健康從京東集團獨立出來到上市僅耗時一年半,期間創造了不只一項紀錄。作為首家盈利上市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京東健康擁有足夠的底氣。根據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的業務分為兩大部分: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零售藥房業務包括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三種運營模式。
三種模式中,自營業務以京東大藥房為載體進行,利用京東物流的基礎設施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11個藥倉,配送時效與京東自營商品同步;在線平臺吸納第三方商家入駐,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品類,與京東大藥房形成互補;截至2020年6月,京東健康平臺已擁有超過9000家商家;全渠道布局則是指京東健康與各地線下藥店合作,為用戶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7*24快速送達服務,滿足緊急用藥需求,目前該模式已覆蓋200多個城市。
以此,京東健康構建了線上線下全場景的零售渠道,既能提供足夠多的品類供用戶選擇,也能滿足用戶輕重急緩的不同需求。
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是京東健康布局中非常核心的業務環節,包括在線問診、續方、慢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可提供7*24的服務。作為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主要載體,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東互聯網醫院的醫生團隊由超過6.8萬名自有和外部醫生組成。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平臺日均在線問診量近9萬人次。

京東健康的業務模式,來源:招股書
在京東健康的業務模式中,零售藥房業務與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之間形成了相互協同的效應。一方面,零售藥房的買家同時是潛在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另一方面,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又成為反哺零售藥房和其他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的重要流量入口。
就兩塊業務的收入結構而言,京東健康零售藥房業務中的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占80%以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目前占整體收入的比重較小,招股書未單獨披露。
不過我們通過分析近幾年京東健康的營收數據,大致可以了解在線醫療服務給京東健康帶來的整體營收變化。據招股書中公布,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整體收入分別為56億元、82億元、108億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就達到88億元;2017年-2019年經調整的凈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2020年上半年則達到3.71億。
由此也讓京東健康成為首家盈利上市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京東健康收入結構,數據來源:招股書,動脈網制圖
在京東健康收入和盈利持續增長的過程中,藥品銷售貢獻的比例較高,這或多或少也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
我們認為,與線下醫療服務相比,互聯網醫療主要在于進行在線問診、常見病和慢病復診拿藥,無法開展檢查檢驗和手術等項目,對于同時提供醫和藥的平臺來說,藥品自然會占據較大比例。京東健康,脫胎于京東大藥房,原本就帶有深厚的電商基因,這也是其能夠盈利和上市的底氣,不可能在短期內顛覆,更不可能用互聯網醫療這一種仍處于探索階段的新形態去呈現。在京東健康招股書中顯示,2020年上半年90%以上的在線問診為免費,這類問診服務主要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這也是造成其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收入規模較小的原因之一。
如果僅憑營收結構就做出判斷可能過于片面。因此,我們試圖從更多維度去解析京東健康到底在如何布局互聯網醫療,而其醫藥供應鏈已是公認的優勢,無需贅述。
時機:踩準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的重要節點
動脈網通過招股書和其他公開資料整理出了京東健康發展的重要事件,將其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孵化期、破殼期和快速成長期。
孵化期即京東健康從京東集團分拆運營之前,在此階段,京東集團將醫療健康業務作為獨立的業務運營后,逐漸將醫藥電商業務延伸至在線問診;破殼期即京東健康從京東集團分拆運營,確定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新戰略,并火速付諸行動;快速成長期即京東健康今年圍繞核心戰略,陸續成立多個專科中心、慢病管理中心。
如果把這幾個階段與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節點結合起來看,可以發現京東健康迎來了很好的時機,踩準了節奏。

京東健康大事記,來源:招股書、公開資料,動脈網制圖
2014年是互聯網醫療元年,互聯網大舉進入醫療行業時,京東選擇以零售切入。2017年起,銀川大力發展互聯網醫院,京東也上線了在線問診,并將互聯網醫院落戶銀川,享受到行業試水期的政策紅利。
2018年,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醫院迎來政策確定性,行業信心大振。京東健康在第二年就分拆獨立運營,確定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戰略,全面發力醫療健康服務。
2020年,疫情防控將互聯網醫療發展速度加快了好幾年,京東健康除了利用義診、供應鏈優勢支持抗疫之外,疫情得到控制后,還密集成立專科中心、慢病管理中心。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東健康已與頭部專家合作共建了16個專科中心,包括與胡大一教授合作的心臟中心,與韓德民院士共建的耳鼻喉中心等。
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接受動脈網采訪時曾表示,從疫情來看,用戶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更多了、要求也更高了,京東健康各項計劃都在提前,戰略實施步伐也正在加快。
根據動脈橙數據庫資料顯示,京東健康自獨立運營以來,總共有45起公開事件,其中,直接涉及醫療健康服務的就有20起,接近一半。

京東健康成立以來的重要事件(加粗部分為醫療服務相關事件)
資料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動脈網整理制圖
我們認為,京東健康在2020年一系列密集的新品發布、商業合作,正是辛利軍口中的“戰略實施步伐加快”。因此,盡管京東健康切入互聯網醫療的角度是醫藥電商,但在經歷了孵化期的探索、破殼期的戰略確定之后,加快和加重了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布局。
創新:不斷擴邊的業務與生態
創新是京東健康的重要內核,從相對單一的醫藥電商發展至今,其業務形態和生態鏈條都在不斷擴邊;在供給端加強醫療健康資源聚集,在銷售端加大醫療健康服務推廣,在產品端深挖醫療服務價值。
>>>>持續擴充的醫生團隊
要提供足量和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首先要有足夠的資源供給,包括醫生、醫院等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資源。
醫生方面,京東健康采用了自有醫生和外部醫生結合的模式。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近三年來的醫生數量逐漸上升,截至2020年9月20日,已有171位自有醫生和6.85萬名外部醫生。

京東健康醫生數量增長情況,來源:招股書
目前,業內僅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的醫生團隊采用自建加合作結合的模式。為何采用此舉?我們從此前辛利軍接受動脈網采訪時透露的一組數據中或許能找到原因。
疫情前期,京東健康日均接診量超10萬人次,全職醫生單人單日接診量最高可達200人次,而合作醫生最高僅20人次。以單個醫生的服務量來看,全職醫生遠遠大于合作醫生;外部醫生利用業余時間接診,接診量小,接診時效也不一定能保證。與外部醫生合作的好處在于,企業無需每月投入固定的人力成本,只需按接診量與醫生分流水即可。
所以,自建加合作的醫生團隊,能使兩種模式優勢互補。
按照戰略規劃,京東健康還會繼續擴充醫生團隊,我們已從公開招聘信息中察覺到這點。以BOSS直聘上的京東健康招聘為例,目前的158個招聘崗位中,技術類和醫療健康類最多。其中,醫療健康類崗位主要是醫生、醫生助理和營養師等。
此外,京東健康于11月20日啟動了校園招聘。此次招聘面向2021屆醫學、藥學相關專業畢業生,招聘崗位包括健康管家方向、全科醫生方向、運營方向等,崗位需求達200人,還分別開設了互聯網醫療和健康管理的線上專場宣講。
人才引入、團隊配備,是確保服務輸出的基本前提。
>>>>持續整合的醫療機構資源
整合醫療機構資源也是京東健康的重要路徑,通過為醫療機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智慧解決方案,資源得以有效聚集。據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開放自身互聯網醫院基礎設施、供應鏈和技術能力,幫助實體機構改善運營流程。同時,將這些機構整合到線上平臺,為用戶提供從檢測、診斷、治療、用藥到診后護理的線上線下全流程服務。這些合作是整合醫療資源和獲取用戶的關鍵策略。
例如,2020年4月,京東健康與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南開醫院)合作搭建的南開京東互聯網醫院上線,意味著京東健康深入院內醫療場景,走向縱深領域,實現對醫療資源新的融合。同時,京東健康還先后與江蘇泰州、江蘇宿遷、廣西北海等城市簽約,共建“健康城市”。
由此可見,為了使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有更豐富和優質的內容輸出,京東健康正在不斷擴大供給側資源的聚集。
>>>>加大醫療健康服務推廣
在醫藥電商的邏輯中,用戶對藥品的需求更主動,用戶會根據自身需求去點擊明顯的入口或進行搜索。而醫療健康服務則不然,尤其是健康管理,當前大多用戶對這類服務的主動需求并不強烈。所以,這類服務需要更多運營和推廣,促使用戶知曉和使用。
動脈網發現,京東健康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的金額和比重正在增加。

京東健康推廣和廣告支出金額和占比都在逐漸增加,來源:招股書
京東健康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包括四個部分:推廣和廣告開支,由京東集團提供的技術和流量支持服務的開支,與京東集團分配的其他支持服務相關的開支,參與營銷及業務發展活動之員工的員工福利開支。
這其中,又以推廣和廣告支出的金額和比重增長最大。京東健康在招股書中介紹,這是由于實施了新的業務舉措所致,例如調配額外銷售人員推廣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智能解決方案及其他增值服務;預計這些支出還會維持較大金額,并繼續開展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以吸引更多新客戶和現有客戶購買。
所以,京東健康在增加醫療健康服務供給的同時,也在加快向市場輸出這些服務,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銷售端的投入增加。
>>>>獨立APP深挖醫療服務價值
2020年2月,京東健康推出了獨立APP,以更好地承載日漸增加的服務內容。動脈網發現,隨著專科中心陸續建立、家庭醫生服務上線,京東健康APP與京東APP的京東健康頁面呈現出明顯差異。

京東健康APP首頁(左)與京東APP的京東健康首頁(右)
京東健康APP首頁突出顯示的是家庭醫生、在線問診、專科中心等服務,更側重“醫”;而京東APP的京東健康首頁突出顯示京東大藥房、藥品和健康品品類,互聯網醫院相關服務需再次點擊,更側重“藥”。
造成產品端差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京東健康定位于在線醫療健康平臺,會與用戶產生更多互動,獨立APP在突出醫療健康服務屬性時,能更好地承載與用戶間的互動。京東健康的重點產品“京東家醫”上,就提示用戶下載APP使用該產品。
其次,由于京東健康的醫藥供應鏈優勢顯著,仍是重要的核心業務,還能與醫療健康服務形成協同,只是這部分業務的電商屬性更明顯,更多地只有在京東APP上展現。
縱觀互聯網醫療發展歷程,輕問診、掛號、純線上的慢病管理等若以單點布局的模式出現,根本不足以支撐企業持續發展。目前,業內企業大多都進行了鏈條式布局,互聯網醫院和醫藥渠道成為核心標配,其中,醫藥渠道包括自營或與第三方合作的電商、藥店。
京東健康是進行鏈條式布局的典型企業,藥房零售與在線醫療健康服務都是核心業務,能在不同場景中有重點地展現兩類服務,不失為一種雙管齊下的策略。
底氣、時機與創新,缺一不可
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四個方面:業務擴張、技術研發、投資以及其他運營。其中,業務擴張所占比重最高,達40%。而用于業務擴張的資金主要覆蓋三方面:進一步發展零售藥房業務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加強用戶增長,提升活躍度;通過廣告、營銷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
由此判斷,零售藥房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在未來仍將是京東健康的核心業務。
從藥品銷售切入互聯網醫療,業內并不少見,買進賣出的商業模式相對更直接,也更容易看懂價值。這或許不是醫療健康領域最理想的商業模式,電商白熱化之后也不再算創新,但它卻很好解決了企業的生存問題,對京東健康這樣的頭部企業來說,更是具備可期的成長性。在這個底蘊下,京東健康向醫療健康服務延伸,也有足夠的底氣。
與此同時,京東健康自2019年開始集中發力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也正處在具有長期價值的高速成長期。今年,我們已經見證了互聯網醫療的多個歷史性時刻,對于所有互聯網醫療企業而言,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過往的創新與堅持已經逐漸開花結果,行業勢必迎來一個嶄新的格局。
#京東# #京東健康# #京東健康上市首日股價大漲##京東健康開盤漲超40%#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