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化趨勢,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也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推進中取得長足進展。關于智慧醫院建設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主題,云化和智能化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逐漸達成行業共識。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信息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化趨勢,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也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推進中取得長足進展。關于智慧醫院建設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主題,云化和智能化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逐漸達成行業共識。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信息系統部署在云端,人工智能作為底層技術融入其中,醫療產業鏈中的各類機構在云端實現信息共享。
在數字化面前,醫院做好準備了嗎?
醫院將如何實現系統模塊的高度集成?數據互聯互通該如何實現?應用板塊如何實現智能化?如何提升院內外效率?這都是醫院亟待解決的難題。對此,擁有相對充裕資金和技術支撐的大醫院尚且還處于“應接不暇”的狀態,如果換做“疲于奔波”的中小醫療機構,信息化迭代更是困難重重。
立足這一痛點需求,在信息化領域耕耘超過20年的東軟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在南寧召開的“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20”上,我們不僅了解了東軟面向中小醫院發布的“東軟云智慧醫院CloudOne解決方案”,還與東軟集團副總裁兼醫療解決方案事業本部總經理姚勇就這一產品的定位、規劃和戰略進行了深度交流。

東軟集團副總裁兼醫療解決方案事業本部總經理姚勇
探索:中小醫療機構信息化的阻礙在何處
根據《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全國共有近100萬家醫療衛生機構,醫院的數量約為3.4萬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約為95萬家。
巨大的數字差距背后隱藏著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項新政策和新產品需要落地,中小醫療機構將會是項目成功與否的核心主體。
底層建設往往是最難打造的一環,但同時也是關鍵環節所在,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醫療機構的信息化程度還存在著諸多弊端。
在業務功能方面。業務功能應用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信息整合難度相當大。
在數據互聯互通方面。各級信息平臺尚未打通信息渠道,除了一些已經建立的醫聯體、醫共體之外,大部分中小醫療機構和大型醫院之間不能完全實現信息交換。事實上,中小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了大量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產生的很多信息都是國家需要的,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這些信息的流失將使得醫療信息化的推進變得緩慢。
然后是資金的缺乏。醫療信息化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主要依托于地方財政預算的中小醫療機構往往會在資金方面遭受巨大壓力,造成中小醫療機構在信息化的兌現過程中面臨買得起“車”,卻加不起“油”的局面。
最后,則是中小醫療機構信息化工作安全體系的不健全。據調查,當前中小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安全體系通過三級、二級等級保障比例僅為33%和20%。
“以當前整個市場環境來看,中小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用可以度量的標準來看,中小醫院的電子病歷水平也就二級,三級,甚至還達不到。有的醫院只能做到有(電子病歷),能支持醫保付費,能支持藥品的劃價,或者基本結算而已。目前國家在推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如果縣域級醫院想要再往上走,變成規模更大,承擔更大社會責任的醫療機構,也就意味著電子病歷等級還需要更高。” 姚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如果整體需求下沉,中小醫療機構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那么對于信息化建設需求就將十分迫切。著眼于當下,市場的目光主要停留在大醫院,中小醫療機構還處于被忽視之中,然而醫療信息化的基建以及自上而下的醫療信息化渠道打通,都需要讓中小醫療機構的數字化程度高起來。
重構:云智慧醫院CloudOne將帶來怎樣的改變
東軟云智慧醫院CloudOne解決方案就是基于中小醫療機構的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在發布會上,東軟這樣介紹該解決方案:東軟云智慧醫院CloudOne為云智時代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而研發實現,提供全云架構、全AI、全棧的產品套件,其核心理念是為醫院發展提供可持續服務、主動升級、高性價比的云化智慧醫院核心業務平臺產品。其產品套件擁有易用性強、業務流程簡潔、管理模式清晰,支持混合云、多云部署,支持多租戶、快速伸縮、按需自助服務等云特性。
談及平臺研發初衷,姚勇表示,“東軟早期是圍繞大醫院在構建產品,但是很多時候也會接到小醫院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現,大醫院和中小醫院在運行邏輯和制度上,有許多不同。比如,大醫院的科室分配細致,醫生的職責相對單一。但是對于縣域級醫院來說,一個醫生可能有兩三個職責,那么醫生使用的功能界面就得切換,或者是需要整合型系統界面。后來我們發現即使是縣域級醫院,還會因為所處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也不太一樣,同樣是使用兩到三個界面,但是界面里整合的內容存在很大差異。”

CloudOne院內一體化
因此,針對中小醫療機構,這套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便民服務、醫療服務、醫療管理、醫療協同、運營管理等核心業務的應用實現,提供以云智慧醫院CloudOne為核心的行業云整體解決方案,形成區域醫療衛生業務一體化、軟件平臺化、服務智能化。同時,它還能能夠為中小醫療機構提供全棧的技術服務,包含東軟IT咨詢服務、東軟二次開發認證服務等,以及打造電子病歷系統評級、智慧合理用藥、智慧醫療質控、專科專病智慧化等聯合解決方案,將AI技術融入每一個流程、每個業務環節、每一個決策時機。
與此同時,臨床是醫院的核心部分,中小醫療機構又是臨床的重要輸出口,因此只有打好基層的基礎,上層建設才能更加穩固。東軟也是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臨床,這是東軟最擅長的,也是最富有經驗的領域。
在姚勇看來,目前,中小醫療機構的信息化系統相對不穩定,需要持續優化。對于針對基層的應用平臺來說,就需要它是靈活的、可以配置的、集成化的工作站點,這與大醫院的專業化運行模式是大相徑庭的,因而基層是需要重構的,讓平臺適應用戶,而不是讓用戶被平臺“綁架”。

CloudOne線上服務一體化
多終端應用也是平臺適應用戶的一種思維體現,云智慧醫院CloudOne支持PC端和手機端雙操作模式。為了可持續發展,平臺在原有基礎上搭建一個多態混合的多終端鏈條。在彈性的運行機制下,醫生既可以在醫院用PC操作,也可以在醫院用手機操作,還可以在家里、在移動的過程中完成操作。
除此之外,手機端還將給患者帶來便利。通過在醫院內部提供類似智能終端的患者交互方式,幫助患者在不同應用場景中實現快速有效溝通,將極大削減時間和人力成本,讓患者得到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據了解,云智慧醫院CloudOne已經在9家醫療機構進行應用,其中包含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和中醫院,目的是為了充分滿足不同場景的個性化需求,使平臺價值得到進一步凸顯。
布局:全力構造整個信息化生態體系
從整體戰略來看,除了云智慧醫院CloudOne本身之外,東軟還在著力于構建整個信息化生態體系。姚勇認為,改變一種社會行為需要改變這個行業的生態體系,制約這些改變的往往是三個要素:政策、技術和人才,這也是東軟未來的發力點。
在政策上,包括《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關于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等紛紛出臺,正在從各個層面推動醫療信息化產業發展。
就技術而言,通過產業合作的形式提供聯合解決方案。云智慧醫院CloudOne和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深度融合,還與百度建立長效合作關系,提供運營能力支撐,從而為客戶搭建全棧的技術服務網絡。
在人才方面,東軟依靠自建學院打造專項培養機制,還和其他大學進行教學聯辦。為了讓整個培養機制更加健全系統,東軟提供課程,提供資質,提供教育,甚至提供實習的場所,還專門成立多家康養公司、康養酒店,為學生提供實習,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
即使是這樣,姚勇表示醫療信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個系統要變得很有智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已經開始起步了,在這個起步的過程中,我們加入了一些臨床環節、一些管控環節、甚至是一些服務環節,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大趨勢下,醫療信息化正在從醫院的邊緣走向核心,行業競爭也越發激烈,姚勇對此持積極意見。“醫療信息化市場足夠大,需要很多的先行者,東軟只是在這其中做了一些小的試點,還需要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共同來完成這個事情。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這個方向是對的,如果誰都不參與的話,很有可能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市場本身也將進行“優勝劣汰”,中小型信息化企業的生存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醫療信息化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性價比,即誰能在提供高價值的同時,又能降低成本。當大家都不能在價值點上進行創新時,就會在價格上進行競爭,在這種市場模式下,很多中小型的企業就會因為沒有成本優勢,而逐步被大企業進行取代,這就是降維打擊。”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