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影響下,中藥企業紛紛押寶新的研發方向,開啟轉型之路。他們都做了什么?能改變日益嚴峻的降價不擴量的境況嗎?中藥企業該怎么辦? 作為中藥企業的市值一哥,片仔癀卻開始在化藥研發方面越走越深。 12月2日,片仔癀發布公告稱其化學藥品 1 類PZH2108 片新
政策影響下,中藥企業紛紛押寶新的研發方向,開啟轉型之路。他們都做了什么?能改變日益嚴峻的降價不擴量的境況嗎?中藥企業該怎么辦?
作為中藥企業的市值一哥,片仔癀卻開始在化藥研發方面越走越深。
12月2日,片仔癀發布公告稱其化學藥品 1 類PZH2108 片新藥獲批臨床,該產品主要開展用于癌性疼痛的臨床試驗。
公告顯示,片仔癀已經完成 PZH2108 片原料藥以及制劑的藥學、 藥理毒理、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PZH2108 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成藥性及臨床開發價值。截至公告日,片仔癀在該藥的研發上累計投入了約2800萬元。
這并不是片仔癀首個在研的化藥,在2019年片仔癀的的化藥4類仿制藥 PZH2310 獲得上市申請。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其2020年計劃開展的7個重要研發項目中,有4個是化藥1類新藥,只有2個是中藥6類。顯然,重投化藥研發已經成為片仔癀書寫新時代“中華老字號”傳奇的手段之一。
在研發方面,2019年片仔癀研發人員為146人,研發人員數量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為6.16%。盡管2019年片仔癀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增加 1861.79 萬元,增長 18.47%,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2.09 %。其他占比較高的如東阿阿膠也還不到7%。同仁堂、中新藥業、葵花藥業、哈藥股份的該比例均在2%左右。這與恒瑞拿出營收的20%用于研發相差甚遠。
但是縱觀整個中藥行業,能像片仔癀這樣,在1-9月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的中藥企業還是少數。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70家中藥上市藥企中,僅有21家企業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正增長,其中增長幅度最高的為以嶺藥業,漲幅達48%。49家營收為負增長的中藥企業中,紫鑫藥業降幅最甚,為﹣72%。
其中中藥注射液企業最先受到沖擊。2017版醫保目錄發布時,其中共有45個中藥注射液,而限用的中藥注射液多達37個,占比達82.22%開始,自此,中藥企業的冬天開始來臨。
2019年,新版醫保藥品目錄對中藥注射劑提出了更明確、更嚴格的要求,不僅將限制的品種擴大到了45個,還將部分種類直接剔除,且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才能使用,同時規定只能用在重癥或特定病種上。
而令中藥企業雪上加霜的是,來勢洶洶的中藥集采。按照國家醫保局的計劃,中成藥帶量采購也已提上日程。國家醫保局在答復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建議時明確表態稱:帶量采購沒有禁區。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曾召開座談會,就生物制品(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
11月21日,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丁錦希行業會議上透露, 第四批集采的方案已經在做,正在篩選品種,品種范圍將擴大,擴展至注射劑,將考慮生物制品(胰島素)和中成藥,探索適合各類藥品的集采標準。
在11月30日國家醫保局在答復全國政協委員林凡儒的提案時,肯定了藥品集采帶量采購試點的成績,青海省、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等地,針對部分需求大,金額高的中成藥品種,積極開展集采探索,取得顯著降價成效,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并表示通過“指導地方開展中成藥集采探索”。
業內人士認為,中成藥集中采購已成定局。并且,很有可能出現只降價不帶量的情況,例如青海的帶量采購中就明確提出“不帶量限價”,價格由醫療機構與企業議價確定最終中選價。
另外,浙江金華的第二批集采中,93個中選藥品有39個是中成藥,包括參麥注射液、復方丹參片、葵花護肝片、清開靈顆粒等。在第三批集采中,已有7個注射劑品種被納入,并且不少醫藥開始將中藥注射劑從常備目錄中剔除,例如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進院。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共有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中藥飲片三部分,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417種,中成藥268種。據公開數據顯示,中成藥2019年終端中成藥銷售前20名的品種累積銷售額達601億元,中成藥產品前20中,銷售額均超過20億元,其中多為腦血管疾病用藥、心血管疾病用藥,且包含腦心通膠囊、注射用血栓通(凍干)、丹紅注射液等十余個獨家品種。按照此前的集采趨勢,這些品種將有較大可能入圍。
在集采大勢下,中藥企業面與化藥企業一樣紛紛押寶新的研發方向,開啟轉型之路。
如與片仔癀一樣,在保持既有中藥市場優勢的基礎上,押寶化藥的還有以嶺藥業。以嶺藥業設立全資子公司以嶺萬洲國際制藥專門負責化生藥板塊的運營。目前已有4個化藥一類新藥處于臨床階段,其中一個品種已完成臨床二期即將進入臨床三期;ANDA品種方面,公司累計已有10個品種獲美國FDA批準且部分已在美國市場形成銷售,并且以嶺藥業還將繼續申報新品種。
天士力則以創仿結合的研發戰略持續優化產品管線,已經形成了化藥集群,擁有30余款在研產品。天士力的化藥板塊以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為核心,在抗腫瘤、心血管、消化代謝及精神領域深耕。天士力已經與禮來、日本EA制藥、澳大利亞全球知名干細胞公司Mesoblast、法國Pharnext、臺灣圓祥生命科技等多家國際領先公司合作,引入了多款國際領先藥物。
步長制藥則在2018年制定了“從銷售型向科研型轉換”、“從天然藥物(中藥)向全醫藥產業鏈轉換”、“從本土化向全球化轉換”三大轉型戰略。依托轉型戰略,步長制藥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其中2018年和2019年研發支出合計分別為5.76億元和6.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4%和10.87%。在科研方面,已有10項生物制品(含8項1類治療用生物制品)正在研發,部分項目已進入臨床II期或III期階段。生物藥在研項目已申請專利5項,其中4項已獲專利授權,同時已獲得合作授權使用5項獨家專利。
而九芝堂則在藥品再評價、新藥研發以及干細胞項目上積極布局。2020年上半年,其LFG項目完成LFG制劑、原料藥(中試樣品)的穩定性研究,后續將完成臨床前安全性試驗,準備啟動IND申報的相關工作。
另外,就是與化藥企業一樣,中藥巨頭企業開始更加聚焦主業,紛紛開啟分拆上市之路。
如片仔癀啟動分拆片仔癀化妝品上市的籌備工作。天士力分拆全資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值得關注的是,天士力生物采用自主研發、投資引進等多種方式,布局多款國際水平的創新藥物,并且天士力生物已有成熟產品面市,其重磅產品普佑克,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銷量同比增長58%。除了普佑克外,天士力生物還在心腦血管、腫瘤及自身免疫和消化代謝三大領域廣泛布局,公司目前有18個在研產品,其中6個已處于臨床階段。
此外,探索多元化發展,也是中藥轉型的一大表現。最具代表性就是馬應龍。繼2019年推出馬應龍八寶眼霜、口紅之后,紙尿布、疏通消化餅干等產品。還有,同仁堂和東阿阿膠賣起了咖啡,云南白藥則開始銷售面膜、衛生巾......
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做到跟片仔癀一樣,更多企業的發展仍舊舉步維艱。他們現金流并不充裕,需要剝離資產或者停止規模擴張,聚焦主業以謀求生存之道。譬如廣生堂12月2日公告稱,將為了持續推進向創新藥企轉型的戰略布局,聚焦制藥主業,終止長樂和睦家廣生婦兒醫院建設項目。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李妮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