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年內丁香園不會靠疫苗服務平臺盈利,不對機構端和用戶端加收一分錢。”11月25日,在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發布會上,丁香園副總裁初洋提出了這樣的計劃。 當天,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在上海發布,平臺由默沙東、GSK、科興控股、華蘭生物等國內外知名疫
“未來兩年內丁香園不會靠疫苗服務平臺盈利,不對機構端和用戶端加收一分錢。”11月25日,在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發布會上,丁香園副總裁初洋提出了這樣的計劃。
當天,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在上海發布,平臺由默沙東、GSK、科興控股、華蘭生物等國內外知名疫苗企業與丁香醫生、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共同建設,將在非免疫規劃疫苗接種領域構建從藥企到接種點、再到患者,從線上到線下的全流程服務。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公眾對疫苗接種的需求達到空前狀態。11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近期群眾對疫苗接種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接種意愿也不斷加大,截至11月9日,全國流感疫苗的接種量約為2500萬劑,已經接近去年的接種量。今年我國疫苗產量與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是近五年來最多的一年。
由于我國已經密織了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網絡,接種率保持在較高水平,接種量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很顯然,今年需求量和產量激增主要發生在非免疫規劃疫苗領域。那么,在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丁香園既然有能力搭建起中間平臺,為何會提出兩年不盈利的計劃?我們試圖結合發布會上公開的信息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市場趨勢,解讀其發展邏輯。
定位產業平臺,服務三大參與方
實際上,“互聯網+疫苗”平臺并非新事物,模式也有差異。初洋表示,丁香園關注的是整個產業的上游下游發展。因此,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圍繞用戶需求,將服務延伸至產業其他參與方。
>>>>針對需求方,提升信任度
在現有的“互聯網+疫苗”模式中,一些純電商類平臺僅把疫苗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在大眾普遍關心的疫苗科普知識、疑惑咨詢方面存在缺失;還有一些平臺僅關注當前有利可圖,出現超賣、過度承諾的現象,用戶預約“照單全收”,最終無法完全履約。這些平臺難以給用戶帶來更完整的疫苗服務,甚至傷害了用戶體驗。
在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丁香園旗下公眾號可為用戶進行疫苗科普,丁香醫生APP上,在線醫生可為用戶解答相關疑惑。在預約環節,平臺與接種點庫存打通,可顯示線下的實時庫存量,便于用戶選擇接種點,也能給用戶明確的接種期待。這些舉措,有助于增加用戶對互聯網平臺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可顯示接種點的實時庫存量
經過幾個月試運行后,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現已上線HPV、流感、帶狀皰疹等多種疫苗的接種預約,用戶可通過丁香醫生旗下公眾號、丁香媽媽APP、丁香家微信小程序等丁香系入口登陸,點擊“疫苗預約”即可查詢就近的接種點并完成在線預約。用戶在線上預約完成后,由線下具有接種資質的診所承接完成接種及接種后的不良反應處置服務。
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是疫苗服務平臺的重要共建者之一,聯盟通過云管家系統已累計服務國內超過2000家基礎醫療機構。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的力量,能增強對線下診所接種點的管控和規模,為用戶接種后的服務提供保障。
目前,平臺已有全國18個城市的約百家診所接入,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沈陽、南京、西安等地,這一規模還在持續擴大。平臺上線試運行三個月來,已有28000人預約,累積預約疫苗量超過65000支。
>>>>針對供給端,提升可及性
接種疫苗的是健康人群,與患病人群會積極尋找醫療服務完全不同。對健康人群來說,很難在沒有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去主動尋找疫苗服務。今年如果沒有疫情刺激,流感疫苗的需求未必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即使用戶有接種意愿,又面臨諸多新問題:每種疫苗預防什么疾病?預防概率有多少?打疫苗有沒有副作用?打完有何注意事項?……可以說,每種疫苗、每種對應的疾病,都能延伸出無數這樣的問題,導致醫療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在疫苗領域更加明顯。
在公共衛生體系中,疫苗接種點完成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的工作量已經飽和,很少有精力對非免疫規劃疫苗進行細致的推廣和普及。
“我們通過小程序給用戶提供教育、查詢服務。”在平臺發布會上,默沙東疫苗事業部市場部負責人黃雁玲介紹,經過嘗試后,發現這些只是板塊式的服務,無法形成線上線下閉環。
因此,打破疫苗信息不對稱狀態,互聯網平臺以強大的連接能力具備天然優勢。
據了解,丁香醫生已形成了從健康科普到在線問診的完整生態鏈,在新媒體端擁有超過5000萬健康敏感用戶,疫苗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疾病預防手段,也是丁香醫生的重點科普領域之一。
丁香醫生提供疾病和疫苗科普、咨詢服務,既是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過程,也是為疫苗供給端進行推廣和普及的過程。
本次發布會上,默沙東、GSK、科興控股、華蘭生物等都表示將與丁香園共建疫苗服務平臺。此前,輝瑞、賽諾菲巴斯德等也就相關疫苗與丁香園合作進行大眾科普教育,以提升疫苗大眾認知度和可及性。
>>>>針對接種機構,提升服務能力
線下接種機構是“互聯網+疫苗”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對單個接種點來說,服務資源是按照日常接診接種能力來配備的,一旦遇到需求猛增,即使庫存充足,也可能出現運營、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同時,接種點之間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流感、HPV等熱門疫苗當然是多數接種點的緊缺品種,但對于一些非熱門疫苗來說,單個接種點就可能出現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的情況。
“在與丁香疫苗預約平臺合作過程中,預約量整體較為穩定。”圓和醫療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白樺表示,加之這些用戶已經在丁香醫生受過完整的接種科普教育,對接種條件、效果預期、副作用等均較為了解,較大降低了接種機構的溝通成本。
可見,丁香醫生的疫苗科普和咨詢服務,能夠將接種點的相應服務承接過來,避免接種點將過多精力耗費在溝通工作中,尤其是在接種高峰期,為接種點提升了服務效率。同時,由于平臺打通了接種點的實時庫存,方便患者選擇,能夠實現更大范圍的供需平衡。
平臺的短期重點是什么?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丁香園打造了一個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服務于供給端、接種點和需求方的平臺。為什么平臺不急于盈利?我們認為,主要在于該領域仍處于初期,市場各方面都亟待培育。
從用戶端來看,經歷了前幾年的疫苗安全事件后,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信心還有待提升。由于公眾缺少專業知識,對問題出現在疫苗生產、流通、接種的哪個環節并不夠清晰,只要發生不良事件,都可能對整個行業“一票否決”。
從供給端來看,由于疫苗生產需要一定周期,若疫苗上市后發現供不應求再組織生產,必定會造成“一苗難求”的現象。互聯網平臺能將疫苗供需的匹配環節前置,便于疫苗企業提前制定產量,當平臺體量足夠大時,才能更好地整合上游資源。
從接種點來看,目前,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覆蓋了全國18個城市約百家診所。與全國近300個地級市這樣的數量相比,覆蓋面并不大。不只是丁香園,其他大型疫苗平臺覆蓋城市也多為數十個。這背后有一個重要原因,民營接種點數量少,全國僅三四百家,服務能力還不足。
綜上,我們認為,近兩年內,丁香醫生疫苗預約平臺的著力點可能在于深化各方服務、跑通模式,促進產業生態的形成和成熟;在此過程中,平臺也能擴大規模,擴大在各個參與方中間的影響力。
平臺的長期機遇有哪些?
從產業趨勢看,非免疫規劃疫苗正進入高速發展期,民營接種點也有望迎來增長。這正是丁香醫生疫苗預約平臺的長期機遇。
2010年,免疫規劃疫苗的批簽發支數占比約為46%,而2019年,免疫規劃疫苗批簽發量占比僅為31%,與此同時,非免疫規劃疫苗批簽發數量快速上升。
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顯示,目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項目180多個,其中,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有40多個。
以熱門的HPV疫苗為例,近幾年,我國HPV疫苗的研發取得了顯著進展。自2006年以來,國內共有8家企業申報的17項HPV疫苗臨床試驗申請獲批,包含2價、3價、4價、6價、9價、11價和14價HPV疫苗產品,其中9價以上疫苗7個。2019年12月30日,國家藥監局批準首家國產HPV疫苗上市。隨著臨床試驗逐步完成,將陸續有相關國產疫苗獲準上市。
未來,將有更多疫苗進入市場,新進入市場的疫苗也大概率會劃入非免疫規劃疫苗的范圍。這也意味著這些疫苗在觸達用戶時,需要互聯網平臺進行權威、高效、及時的信息傳遞。
此外,2019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將疫苗接種醫療機構的申請由注冊制轉為備案制,門檻降低。若互聯網平臺能切實增強民營接種點的服務能力,甚至助力獲客,那么,民營醫療機構將更有動力和意愿涉足疫苗接種服務,互聯網平臺也就有更多線下機構來承接線上需求。由此,互聯網平臺和線下接種點的相互助力會形成良性循環。
在上述趨勢下,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這樣既服務于用戶,又服務于產業的平臺,能進一步發揮出價值,盈利也成為順其自然的事。也期待在這類平臺的共同努力下,未來藥企、接種機構、用戶之間消除信息差,形成疫苗優質、高效和可及的狀態。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