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民營醫院當下已經不可避免的要從數量增加規模擴大轉向內涵提升和規范化建設,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辦醫療機構如何健康發展顯然非常重要非常急迫,有沒有可資借鑒和學習的樣板?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
種種跡象表明,民營醫院當下已經不可避免的要從數量增加規模擴大轉向內涵提升和規范化建設,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辦醫療機構如何健康發展顯然非常重要非常急迫,有沒有可資借鑒和學習的樣板?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當下,民營醫院經過新醫改以來10年的蓬勃發展,從數量上已經遠超過公立醫院,接近醫院總數的三分之二,但服務量尚不足五分之一,而且運營管理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聯合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意見。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又啟動為期三年的“民營醫院管理年”活動,其目的也是為了指導民營醫院加強內涵建設、規范執業行為、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促進民營醫院持續健康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民營醫院當下已經不可避免的要從數量增加規模擴大轉向內涵提升和規范化建設,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辦醫療機構如何健康發展顯然非常重要非常急迫,有沒有可資借鑒和學習的樣板?
10月11日,手機網易網刊發了一篇《市第三人民醫院改制十周年》的文章,說的是十年前,寶雞市委、市政府將寶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寶雞三院”)確定為陜西省唯一一家國家首批16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和多元化辦醫的試點單位,之后該院與西安偉華醫院管理公司簽署了多元化合作辦醫協議,開啟了醫院改革和多元化辦醫發展的嶄新篇章。經過10年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創新拼搏,團結奮進,目前醫院已經發展成為專科特色明顯、綜合實力較強的準三級醫院。
那么這家醫院能夠為目前公立醫院改制及與社會資本合作都比較迷茫的當下提供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呢?筆者今天就依據文章給予的資料與大家聊聊。
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被選擇作為改革試點單位,從來都不是好的單位,地方政府也絕不會將好的單位拿去試點,因為一旦失敗成本太大,不客氣地說,通常都是有“病”的單位。從寶雞三院官網對醫院基本情況介紹得知:寶雞三院前身為1937年由民族資本家榮德生所創辦內遷的申新紗廠衛生所(后改名為申福醫院)。解放后,醫院收歸國有,多次更名,先后叫新秦職工醫院、寶雞市第二人民醫院、寶雞市斗雞醫院、寶雞市中醫醫院斗雞分院。2010年醫院被作為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和多元化辦醫的試點單位,實行多元化辦醫時,才在原寶雞市中醫醫院斗雞分院基礎上組建成立的。醫院成立后,積極主動開展改制,一方面依靠社會資本注資,另一方面與專業醫院管理企業合作,通過民營資本注入、管理體制創新,及先進高效的經營管理模式賦能,為醫院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要有明確的戰略定位。社會資本辦醫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明確的戰略定位,投資人只知道要辦醫院,不知道要辦一所什么樣的醫院,也就是戰略定位模糊。有很多民營醫院,辦了多年也沒有特點,因此,總是缺乏市場競爭力。而寶雞三院在發展過程中就瞄準了“老年病”和醫養結合。該院改制后先后投入4.5億元建設資金,建成17層門診住院綜合大樓和醫療康復中心各一座,醫院環境大為改善,硬件設施達到市級醫院一流水平。2016年3月,醫院獲得寶雞市衛計局批復,增加第二名稱“寶雞市老年病醫院”。以此為契機,醫院與寶雞市老年醫學研究會合作,努力打造老年病專科醫院,探討“醫養結合”新模式,走上了一條差異化運營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的醫院。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寶雞三院的10年就是不失一切機會謀發展的10年。一是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改善就醫環境。成功并購大榮紡織社區醫院,使醫院的用地面積由原來的25畝增加至40畝,醫療用房面積由2010年的不足1萬平方米增加至現在的6萬平方米,床位數從280張增加到855張;二是狠抓學科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全院臨床、醫技科室由改制初期18個增加到39個,以腦系診療為中心的“大專科,小綜合”發展模式已初具雛形。心內、神內、老年病科、神外、呼吸內科己成為市級醫學重點專科。
要抓住一切機遇挖人才。人才是民營醫院發展之魂,沒有領軍人才,民營醫院就跟沒有骨頭的人一樣,永遠立不起來,活不下去。寶雞三院最大的成功就是先后招聘引進知名專家學者和衛生專業技術人才300多名,全院職工人數由改制時200余人增加到現在近1000人,使得人才隊伍由弱變強。他們在介紹人才隊伍建設時,也不吝惜溢美之詞地指出,“核心是從部隊醫院引進神經外科專家王曉峰、心血管內科專家于軍、骨科專家許向東、呼吸內科專家來力偉、神經內科專家肖文等學科帶頭人15名,專業技術人員50余名,極大提高了醫院的診療技術水平和人才層次”。
抓基礎質量絕對不能馬虎。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扎實的基礎,不可能發展順利,特別是當下不規范的醫療一定是致命的,既不能保障患者安全,也不能逃過醫保飛檢。盡管在醫院發展過程中,抓基礎質量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經常抓也似乎看不出成績,但沒有基礎質量就不可能有患者安全,而沒有患者安全,你說你辦的哪門子醫院?醫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就是安全。在講醫療服務時總說“安全、有效、方便、價廉”,安全總是第一位的。
當然,一所醫院要發展得好,需要的東西很多,特別是一所改制的醫院或者一所民營醫院要走過很多艱難困苦的路,但從寶雞三院改制成功的經驗看,以上五個方面顯然更為關鍵。(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