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思齊俱樂部 ▍作者/Felix Yao 大批藥企,將迎架構調整 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且趨于穩定,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基本藥物目錄調整規則逐步明確,政策之間聯動增加,促使醫藥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創新藥企業異軍突起,仿創結合藥企大浪
▍來源/思齊俱樂部
▍作者/Felix Yao
大批藥企,將迎架構調整
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且趨于穩定,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基本藥物目錄調整規則逐步明確,政策之間聯動增加,促使醫藥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創新藥企業異軍突起,仿創結合藥企大浪淘沙,而傳統仿制藥企業則舉步維艱。
中國醫藥工業的特色就是仿制,企業賴以生存于仿制藥銷售。無奈,醫改加速,致使諸多藥企戰略轉身不及時,造成困境。制藥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醫藥企業宣告破產,如重慶天生制藥有限公司等。
破產原因諸如資金鏈斷裂;有債務問題;員工糾紛,被法院列入黑名單;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企業戰略失當,導致經營難以為繼。
仿制藥企業面臨的窘境
1、企業戰略不明確
著名仿制藥企業T司戰略失當,核心產品失控,被列為極易破產企業名單。該分析使用了來自信貸風險監控公司CreditRiskMonitor的數據,該公司使用FRISK評級來計算公司破產的可能性,該評級指標基于諸如信用機構評級、股票波動率、財務比率、眾包用戶數據等多個因素,其中T司被列為極易破產公司之首位。
可見,戰略失當對仿制藥企業影響極大,全球仿制藥老大也難逃一劫。

2、創新藥銷售占比低
按照創新藥和仿制藥銷售比重分類,目前中國藥企主要為傳統創新藥企業,新型創新藥企業和仿創結合藥企。
傳統創新藥企一般以外資藥企居多,經歷百年歷史,類似輝瑞、諾華等;
新型創新藥企主要為本土創新藥企業,創立時間不久,商業化程度不高,例如信達生物等。
仿創結合藥企目前占一大部分,企業尚未完成戰略轉型,仿制藥銷售收入占總體營收比例較高,而創新藥還尚未真正發力。
仿創結合藥企目前最為艱難,受政策影響和創新藥研發進程緩慢等因素制約,處于前有狼,后有虎,夾到中間,相當難受。這一類藥企寄希望通過架構變革增加競爭力,促進營收的需求最大。
3、創新藥管線布局不合理
過去,大部分仿創結合藥企第一代領導人成功完成原始積累,以營利為導向,以市場為需求,以市場容量為參照,關注盈利速度,在較短時間內打造過十億大品種。
這些企業不需要像傳統創新藥企(外企)一樣,進行研發管線布局,或進行長期研發管線研究分析,最終會出現很多仿創結合企業管線上產品寥寥無幾,很難形成合力。
仿創結合藥企如果沒有競爭力的創新藥研發管線,那么組織架構,營銷能力,渠道實力等因素對企業營收影響甚多。
仿創結合藥企組織變革五大考慮因素
作為藥企領導者在進行組織架構變革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下因素:
1、三化是趨勢。
醫療體制改革對藥企運營造成挑戰,制藥企業組織架構變革呈現專業化、偏平化、效益化趨勢。
專業化確保企業保持行業競爭力,偏平化加速企業應變政策環境變化,效益化確保目標實現且低成本考量。
例如,兩年前,輝瑞七人以下帶人經理均調整為業務貢獻者;又如諾華腫瘤市場總監帶高級經理,取消市場經理職級,既偏平又節約成本。
2、縱橫相交形成產品線矩陣。
明確企業治療領域特色及定位,縱向建立梯度分布的企業產品線梯隊,橫向形成創新藥、獨家品種、仿制藥、中藥矩陣。
然后,力爭通過幾年時間,打造一款20億爆款領軍品種,幾個10億大品種,多個5億常規品種和數十個過1億的潛力品種。例如,正大天晴產品線梯度矩陣,持續涌現現金牛產品。
3、未來競爭是管線競爭。
成功的管線研發戰略助藥企致勝十年乃至更長。優先考慮企業未來管線創新品種銷售模式,考慮管線產品與企業現有治療領域特色結合,鞏固企業治療領域優勢地位,為管線新品上市奠定基礎。
例如全球TOP5藥企(全球管線)均專注于腫瘤、免疫等未被攻克疾病治療領域,從輝瑞產品管線可以看到,不斷加強腫瘤、免疫管線投入。
4、數字化紅利仍在冰山下。
除了管線競爭,數字化營銷亦是趨勢,提前布局數字化營銷多渠道,搶占醫藥數字化政策紅利。
例如恩華入股“好心情”,后續獲得更大融資,同時啟動企業自創麻醉數字化營銷平臺-“醫華”。
5、變是為贏。
穩健變革,幫助企業業務成長,根本性變革對企業帶來消極影響。考慮業務穩定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組織架構變革,符合醫藥企業競爭需求。例如輝瑞每兩年進行一次組織架構變化,幫助其釋放組織活力,但是抗感染、心血管等優勢領域保持相對穩定。
仿創結合企業組織架構變革方向
藥企組織架構變化涉及方方面面,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優勢、治療領域產品組合、營銷實力以及人員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不同組織架構對企業業務積極推進。對于企業經營模式,大體為以下兩種:
1、以招商為核心企業:
“變革中前進”是這一類企業的顯著特點,招商優勢非常突出,仿制藥尚未形成一定規模。而招商要突出渠道優勢,弱化市場功能,對招商產品學術支持即可。
而企業的創新藥成立獨立業務部門,按照創新藥推廣模式進行布局,這一變革已經有成功案例,三生制藥在創新藥業務部設置方面就卓有成效。
2、直營業務為核心企業:
對于直營業務為主的仿創結合藥企,由于部分創新藥商業化,既往有一定的直營基礎,在設置企業組織結構過程中比較重視突出治療領域優勢,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以創新藥為推廣核心,帶動仿制藥形成一定治療格局。目前國內幾個頭部大企業均完成了組織變革。

無論企業架構如何變革,都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對于核心管理崗位,人才是保證架構釋放積極效能的有力保障,一旦缺失人的因素,將降低組織架構變革成功幾率。
此外,也要考慮在組織變革中被動選擇的員工,對這一類員工的妥善安置,也將彰顯企業以人為本的精神。
年底到了,藥企何去何從?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