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賽諾菲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谥袊t藥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大,如何能更快地把創新產品引進中國市場,并為其制定更適合中國的市場策略,是王柏康和他的特藥團隊要完成的重要命題。 時隔一年,達必妥(度普利尤單抗注射液)以
作為賽諾菲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谥袊t藥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大,如何能更快地把創新產品引進中國市場,并為其制定更適合中國的市場策略,是王柏康和他的特藥團隊要完成的重要命題。
時隔一年,達必妥(度普利尤單抗注射液)以全新身份再次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特應性皮炎不但是皮膚病,更是系統性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長期遭受劇烈瘙癢、嚴重皮損、睡眠中斷等疾病負擔困擾,嚴重影響生存質量,使其為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負擔第一的皮膚病。達必妥從機制而言擁有其獨特優勢,作為一款全人單克隆抗體,可以選擇性地抑制關鍵信號通路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阻斷2型炎癥通路,從機制上治療包括特應性皮炎在內的2型炎癥相關疾病,這也使得達必妥上市后的表現頗為亮眼。
根據賽諾菲三季報數據顯示,2020前三季度累計銷售額為266.59億歐元,同比增長0.5%。其中,達必妥前三季度銷售額達到25.52億歐元,同比增長83.5%,并超越來得時,成為賽諾菲最賣座的產品。
在中國,達必妥同樣被寄予厚望。全球CEO韓保羅將達必妥的上市稱為“賽諾菲中國業務重心轉向特藥的關鍵一步”。對于達必妥在中國的市場策略,王柏康表示,一方面要推動整個行業診療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則是“提高疾病意識,找到患者在哪里”。
“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很常見,患者非常痛苦。達必妥像是普藥領域的特藥產品,患者在哪里,我們就要去哪里,我們也會聯合一些本土公司,打造中國特色的數字化方式,來幫助患者了解疾病,解決診療問題。”王柏康說。
在本屆進博會上,賽諾菲啟動了特應性皮炎創新診療生態圈,并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致力于搭建特應性皮炎患者生態體系平臺,探索醫療健康領域與互聯網科技的開創性結合,在疾病管理、診療、支付與藥物配送等方面打造創新服務模式,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數字平臺,從而真正打通線上線下特應性皮炎患者服務,實現閉環滿足患者全病程的診療需求。
截至目前,除了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適應癥之外,FDA已經批準擴展達必妥特應性皮炎適應癥至12歲至17歲及6至11歲患者。對于達必妥來說,擴大2型炎癥適應癥范圍是提升其在中國市場價值的重要途徑之一。
王柏康表示,賽諾菲將加快推進達必妥6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新適應癥在中國的獲批落地。
02. 創新模式,推動藥物可支付
除了達必妥,在賽諾菲特藥關注的重大疾病領域,藥物的可支付性也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之一,尤其是罕見病。對此,王柏康認為,罕見病生態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隨著國家政策的陸續出臺,也釋放了很多積極的信號,而賽諾菲要做的就是主動探索去推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罕見病診療保障體系,來改善中國罕見病患者“病無所醫”、“醫無所藥”、“藥無所保”的三大困境。
本屆進博會上,在中國罕見病市場已深耕20多年的賽諾菲不僅帶來多款“同類首創、同類最佳”在研新藥,并再次邀請領域權威專家、罕見病公益組織、互聯網頭部創新企業共同探討罕見病標準化診療體系建設及創新支付方式,攜手京東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戰基金會及水滴公益共同建立了“罕見病保障創新支付協作機制”。
這一創新支付協作機制將整合各家機構與平臺的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公益基金、社會眾籌,商業保險及藥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組合,提高罕見病醫療和藥品的可及性,緩解罕見病患者的支付壓力,共同破解罕見病支付難題。繼專項基金、醫療救助等模式后,在罕見病保障模式上邁出了探索創新支付“1+4”乃至“1+N”的又一步。
03.中國關鍵時刻
毫無疑問,賽諾菲正處在轉變賽道的關鍵時刻,憑借罕見病、神經科學、免疫炎癥等領域的深厚積淀,擁有強勁的產品組合和管線,在多個曾經“無藥可治”或現有治療方式難以滿足臨床需求的疾病領域,擁有多款“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突破性療法,以特藥為發力點轉型生物制藥的全球戰略同樣也要在中國落地執行。
在王柏康看來,首先是理念的轉變。連續三年參與進博會,賽諾菲有幸見證了中國政府對醫療創新的大力推動,以及對加速新藥上市和提升藥物可及性的堅實舉措,這些都是給特藥和創新的機會。其次,即使是創新藥,也都有產品生命線,以前一個人一輩子就做一個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要持續學習,才能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機會,并獲得能力的提升。
根據計劃,賽諾菲中國將在2025年之前上市25個以上的新產品,聚焦到2020年,賽諾菲中國上市了六個新藥,其中包含達必妥、艾而贊和法布贊三款特藥新產品。未來,還有腫瘤、罕見病、罕見血液病和多發性硬化等重要產品登陸中國市場,如何通過這些創新產品提升中國市場在賽諾菲全球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也是加速新藥在華上市的重要一環。
“全球要聽中國市場需要什么,這是機會,也是責任,一定要清楚中國需要什么,患者和業務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需要總部給予哪些支持。”王柏康說道。
談及對于未來的目標,王柏康堅定地表示到2025年,要成為中國最值得信賴的特藥團隊。
“在中國,隨著醫藥行業的政策革新和轉型升級,在創新藥領域尤需多方合作共建。我們的信賴不止是對于患者的承諾,更是對于醫生、合作伙伴和我們自己的員工,”王柏康說,“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堅持以患者為先,不隨波逐流,專注在有意義的創新上,去攻克目前未被滿足的需求。要做到這些可能很難,但卻是患者最需要我們的地方。”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白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