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業內顯得低調的榮昌生物,成為港交所超級“黑馬”。12年線性發展,從底層搭建研發平臺,構建研發、臨床開發、商業化生產等一系列能力,這樣的榮昌生物更像是“苦行僧”一般的傳統制藥公司發展之路。但其交出的成績單:堪比阿達木單抗的潛在first-in-cla
一向在業內顯得低調的榮昌生物,成為港交所超級“黑馬”。12年線性發展,從底層搭建研發平臺,構建研發、臨床開發、商業化生產等一系列能力,這樣的榮昌生物更像是“苦行僧”一般的傳統制藥公司發展之路。但其交出的成績單:堪比阿達木單抗的潛在first-in-class重磅產品以及獲得FDA孤兒藥和突破性療法認定,使得業內無法忽視它的存在。而手握創新實力登陸資本市場和新藥商業化市場的榮昌生物將表現如何,或許將成為中國創新藥大環境的一個最佳折射。
01. 創新淵源:20年生物藥創新積累
榮昌生物的誕生并非偶然,而是榮昌制藥在生物制藥領域超過20年積累的成果。作為一家發源于山東的老牌藥企,榮昌制藥以“肛泰”系列痔瘡產品發家并在中成藥市場快速站穩腳跟。與其余傳統制藥公司不同的是,榮昌制藥自1997年開始就開始了企業轉型,將方向瞄準了國際尖端的生物藥。這一年,其引進生物新藥領域科學家團隊,建立了看其國際水平的現代化生物工程藥物實驗室。
2001年,榮昌制藥自主研發的抗腫瘤一類生物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獲批進入臨床研究,2005年獲批上市。恩度被認為是中國在創新藥方面最早的探索和成果。但彼時由于中國創新藥大環境并不成熟,恩度并未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但這為榮昌制藥抓住2008年中國創新藥分水嶺式的機遇奠定基礎。
2008年左右,應時任同濟大學校長裴剛院士邀請,房健民從美國硅谷全職回國,擔任同濟大學生命科學和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此時房健民已經是在生物醫藥研發領域超過20年經驗的“老兵”,擁有40余項發明專利,在哈佛醫學院讀博士后期間,房健民師從美國血管新生治療理論之父,并設計了一款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的藥物,該產品后來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康柏西普。
回國后,房健民籌建了同濟大學蘇州研究院和同濟大學煙臺醫學院。也正是在此時,持續跟進國際生物藥創新趨勢的榮昌制藥與房健民一拍即合,共同創立了榮昌生物。
作為跨越產、學、研多個領域,并在生物創新藥物從發現到開發再到商業化整個流程方面都有成功記錄的企業創始人,房健民并不滿足于在中國開發一個新藥,而是希望構建一個完整的從源頭發現到大規模生產的整套生物新藥研發轉化體系。房健民領導搭建了“抗體小分子藥物偶聯(ADC)藥物創制共性技術平臺”,在此平臺上孵化了中國第一個進入臨床研究的ADC藥物RC48。2013年,有感于國內生物藥物高端制造方面的瓶頸,房健民領銜創建了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為生物藥研發和GMP生產提供外包服務。而榮昌制藥為房健民打造這一套體系提供了充分的舞臺和支持。
在這一系列布局下,榮昌生物逐漸將產品開發方向瞄準自身免疫、腫瘤科、眼科疾病。
筑巢引鳳棲。隨著榮昌生物本身的布局越來越深厚,高端人才開始不斷在此聚集。榮昌生物現任總裁傅道田曾任麗珠醫藥集團副總裁兼執行董事。傅道田在美國生物制藥行業工作28年,曾擔任全球五大生物技術公司之一Genzyme Corp.(后來被賽諾菲收購)研發副總裁,負責臨床階段項目的CMC開發,直接參與了五種主要生物藥的全球啟動及多項研發項目的臨床開發。
于近日加入榮昌生物任首席醫學官的何如意,是中國藥品臨床開發及全球監管制度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何如意在美國FDA及中國藥監局擁有近20年的決策和管理經驗,熟知中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監管審查規定及審批程序的大量專業知識。任中國藥監局CDE首席科學官期間,推動了多項重要政策改革。
此外,榮昌生物還擁有一支美國高管團隊,在制藥行業經驗均超過20年。擁有包括五名成員在內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除了房健民、何如意,還有GPCR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前任校長裴剛博士,波士頓兒童醫院血管生物學項目主任Moses博士,加拿大免疫學、病毒學、疫苗學的權威Babiuk博士。
2017年底以來,榮昌生物融資節奏明顯加快,公司估值也一路走高。2020年3月,獲禮來亞洲基金、奧博資本、清池資本、正心谷創新等專業生物醫療投資機構1.05億美元Pre-IPO投資,此時其估值達到13.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00億元。
02. 創新底氣:多個重磅藥呼之欲出
截至招股書披露之時,榮昌生物共有5種產品處于臨床開發階段,正在針對17種適應證進行臨床開發,另有5種以上候選藥物提交IND申請或處于IND申請提交準備階段。包括泰它西普(商品名“泰愛”)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新藥上市申請(NDA)已經于2019年11月獲中國藥監局接納,次月納入優先審評。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商業化;首個國產抗體偶聯藥物維迪希妥單抗(RC48)治療胃癌的NDA于2020年8月獲中國藥監局優先審評資格。預計2021年第二季度獲得商業化。
泰它西普有潛力成為治療SLE的全球同類首創和同類最佳生物療法,也有潛力成為獲準在美國上市的首個中國創造的同類首創生物藥。
在SLE治療領域,全球已經超過60年沒有新藥誕生,上一次的重大突破發生在2011年,GSK研發的全球首個治療SLE的生物靶向制劑貝利木單抗獲FDA批準上市,2019年7月在中國獲批上市。貝利木單抗針對的是SLE領域熱門靶點Blys,而泰它西普具有全新的藥物結構和雙靶點作用機制,其靶向與B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兩個重要信號分子——Blys和APRIL,用于治療B細胞介導自身免疫性疾病。從關鍵性臨床數據來看,泰它西普對SLE表現出了顯著的臨床療效,數據也顯著優于已上市的貝利木單抗。
據房健民此前接受E藥經理人專訪時表示,泰它西普有望成為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阿達木單抗2號”。眾所周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針對T細胞有全球藥王阿達木單抗,針對B細胞卻遲遲沒有重磅藥物誕生,而泰它西普有望實現這一使命。目前,泰它西普針對類風濕關節炎、視神經脊髓炎、干燥綜合征、IgA腎病等的臨床試驗都在進行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的預測數據,2030年全球與B淋巴細胞相關的病人將達到2791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22億美金。
在全球化方面,泰它西普已經獲FDA批準開展泰它西普用于治療SLE的美國注冊性臨床試驗,2020年4月,FDA授予泰它西普快速通道資格,預計2021年上半年將在美國等地開展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
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是我國首個提交NDA的自主研發ADC新藥。在HER2高低表達實體瘤均有療效,目前已開展多個臨床試驗,其中胃癌、尿路上皮癌、乳腺癌三個適應證領域進展最快。
ADC藥物已成為全球下一代抗腫瘤藥技術的研發重點。而中國是胃癌大國,而針對晚期胃癌一直以來無藥可治,維迪西妥單抗針對晚期胃癌療效顯著。被項目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教授稱為“在胃癌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獲得了全球領先的臨床數據。在美國,該產品于2018年7月獲得FDA授予胃癌孤兒藥認定,2020年9月獲得FDA針對尿路上皮癌的突破性療法認定,也是極少幾個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中國原創藥之一。
此外,榮昌生物在眼科治療領域也有潛力產品。其創制的RC28,作為潛在的同類首創、VEGF/FGF雙靶點融合蛋白,其雙重靶向機制能夠有效抑制血管生長,獲得了中國藥監局用于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等三種適應癥的IND批準。其中,RC28完成了濕性老年性黃斑病變適應癥的國內I期臨床試驗,并達到主要安全終點。
03. 未來的底氣:生產、商業化、國際化布局已就位
雖同為在港交所18A浪潮中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制藥公司,榮昌生物卻已經積累頗深,其已經建成了涵蓋所有關鍵的生物藥物開發功能,包括早期藥物發現及開發,也包括臨床開發、監管事務、生產及商業化。
強大的研發能力來自榮昌生物布局的研發引擎。榮昌生物已經搭建了抗體及融合蛋白、ADC平臺、雙功能抗體(HiBody)三個專業化平臺。利用這些技術平臺,榮昌生物能實現設計創造具有創新機制及新靶點的新分子,計劃每年有一至兩種候選藥物提交IND申請。
截至招股書發布之時,由房健民領導的研發團隊超過390人,包括生物藥開發涉及的所有職能。榮昌生物在煙臺總部和上海均布局了研發中心,作為中國進行新藥研發的主要樞紐。其還計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早期藥物研發中心,有助于尋找和開發最前沿的早期項目。
而一旦產品進入IND階段,由何如意領導的超過220名員工的臨床開發部門將迅速接力,推進產品的全球臨床開發計劃。這些研發中心之間的緊密合作,使得榮昌生物的創新開發能力擁有強大的動力。
國際化方面,榮昌生物推進管線產品的全球注冊規劃。正在建立以何如意為核心的海外監管事務專家團隊,針對管線中產品不同階段做出全球注冊策略和具體工作計劃,及時提交IND、NDA/BLA申請。同時,積極尋求與跨國制藥公司的商業合作,如泰它西普與RC18正在與戰略資源高度匹配的全球領先跨國制藥公司溝通,創造戰略合作。榮昌生物正在為此配備國際商務團隊,負責將管線中的項目推介到國際市場,以及開展其他國際合作。
為了準備泰它西普的上市,榮昌生物已經組建一支獨立的銷售領導團隊。根據招股書披露,這一團隊的領導人吳靜平曾任三生國建藥業(上海)總經理,負責益賽普及其他生物制品的整體銷售和營銷工作。預計2020年下半年打造一支由約100名在自身免疫領域有豐富銷售經驗的成員,包括10名營銷人員和90名銷售人員,這一團隊預計在泰它西普商業投產后的第2個十二個月期間擴大至200名。
針對泰它西普,榮昌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商業戰略將主要專注于相應治療領域的意見領袖與醫生直接互動交流,促進產品在臨床方面的差異化定位。目前已經確定多家治療SLE的醫院、診所及醫生,按照患者基礎及學術影響力將其劃分級別,已經開始實地考察及開展上市前培訓。
而針對泰它西普的全球商業化,榮昌生物正在與資源匹配的跨國藥企進行商業化洽談,將對外授權共同開發和商業化泰它西普。據房健民此前透露,這一合作伙伴將是TOP10跨國藥企級別。
為了準備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的商業化,榮昌生物還計劃在腫瘤領域組建專門的銷售和營銷團隊,預計2020年底前招募領導團隊,產品上市前三個月擴充銷售團隊至140名成員。該團隊的負責人為Tang Gang,深入參與中國制藥市場20年,曾在阿斯利康、輝瑞、羅氏及BMS擔任全國銷售總監,在心血管疾病、血液腫瘤方面有深厚的經驗。
在生產方面,山東煙臺擁有符合全球GMP標準的生產設施,配有6個2000L一次性袋式生物反應器。榮昌生物還正在建設新的生產設施,計劃在2021年底之前將總產能擴大至共36000L,于2025年底前將產能提升到80000L。新生產設施工程建設也已經在啟動,2025年完成后,預計抗體生產規模擴大至年產抗體針劑930萬支,年產ADC針劑750萬支。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E藥經理人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