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米內網 ▍作者/兩句三年 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的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 精彩內容 2020年上半年的醫藥行業政策是2019年政策的延續和完善,醫藥行業的供給端、需求端以及支付端均有大量的政策出臺,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效應產生積極
▍來源/米內網
▍作者/兩句三年
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的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
精彩內容
2020年上半年的醫藥行業政策是2019年政策的延續和完善,醫藥行業的供給端、需求端以及支付端均有大量的政策出臺,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效應產生積極的結果,推動了醫藥行業價格體系及競爭格局重塑,同時伴隨著新冠疫情的沖擊,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的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
5752億元!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藥品銷售額下降13.9%
醫藥行業是高監管行業,受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大。2020年上半年是“4+7”集采和“4+7”擴圍集采、醫保談判品種及國家重點監控品種的執行期,這些政策也對2020年上半年中國醫療機構藥品的銷售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同時疊加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的銷售額為5752億元,與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3.9%。
2015至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的銷售額及增長情況圖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2020年上半年是第一批4+7集采、第一批4+7擴圍集采以及第二批全國集采品種的執行期,64個集采執行期品種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合計的銷售額占公立醫療機構整個藥品銷售額的比例僅為3.4%,由于中標價的大幅下降,盡管銷售量有所上升,但其銷售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24.7%。
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內的52個化學藥品種在疫情的沖擊下呈現斷崖式下降,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67.10%,其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4.0%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1.5%,該類產品大多數為臨床價值相對不高的輔助用藥品種,未來也將會逐步被市場淘汰。
醫保談判品種大多為近年新上市且臨床價值較高,價格也相對較高的創新藥或獨家品種,醫保談判后藥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使得藥品的可及性大幅提高,市場需求旺盛。2020年上半年盡管在疫情的沖擊下,該類藥物的銷售額仍呈現出快速的增長勢頭,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長了47.11%,銷售額的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2.8%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4.8%,該類品種以價換市場的通道得以打開,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受政策影響的各類藥品銷售額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化學藥、中成藥銷售額占比逐年下降,生物藥市場大爆發
從藥品的大類分布來看:2019年以前,化學藥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7成,中成藥超過2成,生物藥約占一成的比例。
2020年上半年,疫情疊加帶量采購、控費政策、醫保目錄調整、國家談判品種降價等因素的影響,化學藥和中成藥在公立醫療機構的占比呈現下降的趨勢,化學藥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6.4%,銷售額占比由2019年上半年的70.4%下降至68.6%;中成藥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8.2%,銷售額占比由2019年上半年的20.5%下降至19.7%。
生物藥近年來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同時隨著技術創新、企業的重視以及居民保健意識增強等因素的驅動,國內生物藥市場銷售額快速增長。2020年上半年生物藥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達58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5.93%,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9.2%上升至11.7%,其增長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近年來生物制品中新上市的創新藥相對較多,尤其是抗腫瘤抗體類藥物;二是生物制品中抗疫品種(如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以及重磅抗腫瘤品種相對較多,其市場需求較大,藥品使用量相對較多。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各藥品類型銷售額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唯一逆勢增長渠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9%
從藥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各渠道的銷售分布看:2020年上半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銷售額為377億元,與2019年上半年的相比增長率為6.9%,明顯高于其它渠道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慢性疾病管理中心,慢性病用藥在該渠道中占主導地位,而疫情期間,慢性疾病用藥醫生可開長處方,從而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用藥的市場增長。
城市公立醫院的用藥類別主要以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重癥、大病以及急癥的治療性藥物為主。盡管疫情期間,醫院的人流減少,但該類疾病的患者須到醫院進行診療,剛性的用藥需求使得城市公立醫院2020年上半年藥品銷售額下滑幅度相對較少,下降了12.2%。
鄉鎮衛生院的用藥以常見病、多發病用藥為主。疫情期間,人們居家隔離,減少往來并佩戴口罩,使得常見病、多發病的患病人數減少,就診患者的減少使得鄉鎮衛生院的銷售額大幅下降,與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30.7%。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四大渠道銷售額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進口批文品種的銷售額超1200億元,同比增長1.1%
從國產批文和進口批文品種的銷售分布看:2020年上半年,國產批文品種(含中成藥)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超過4500億元,占79.85%的比例,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17.0%。國產批文品種絕大部分以仿制藥為主,其銷售額受國家集采、重點監控品種以及醫保談判等政策的影響較大;進口批文藥品的銷售額約為1200億元,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長1.1%,進口批文藥品的銷售增長明顯高于國產藥品批文藥品,受疫情及政策的影響明顯低于國產批文品種。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國產與進口批文品種的銷售額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仿制藥進入微利時代,創新藥迎來黃金期
仿制藥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中占主導地位,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約為3100億元,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藥,全科用藥以及輔助用藥等領域,因此仿制藥受到醫藥控費、控制藥占比、國家集采等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大,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17.5%,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69.63%下降至65.90%。集采環境下,巨頭瓜分的仿制藥市場的微利時代全面到來。
原研藥品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消化(糖尿?。?、呼吸、神經系統等治療領域,其產品均屬于市場中具有創新性的治療性藥品,市場需求大,同時受到政策的鼓勵。近幾年,原研藥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原研藥的增長逐漸成為中國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增長的主動力;2020年上半年原研藥銷售額約為1600億元,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略有下滑,僅下降了2.1%,其銷售額占比由2019年上半年的30.37%上升至34.10%。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原研藥與仿制藥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全身用抗感染藥中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類藥品銷售額逆勢上揚;呼吸系統用藥、兒科用藥及全身用抗感染藥遭重創
從化學藥各治療類別分布看,2020年上半年,急、重癥用藥如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與新冠肺炎治療緊密相關用藥(如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以及慢性病用藥(消化系統及代謝藥中的糖尿病用藥)等剛需用藥所在的大類銷售額占比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均有較一定程度的上升;銷售額占比下降明顯的類別有神經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肌肉骨骼用藥等。
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長13.81%,是化學藥中唯一一個同比正增長的大類,主要受益于醫保談判政策和新上市品種的共同驅動;國家談判品種中以抗腫瘤品種為主,該類品種以價換量,增加產品的可及性,實現了銷售額的大幅度的增長,同時抗腫瘤用藥也是創新藥上市最多的領域,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用藥的增長。
抗感染藥中的免疫球蛋白能識別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菌并與其結合使其喪失對人體的致病能力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由于沒有特效藥,疫苗也需要較長時間一段時間才能研發成功,對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這導致了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多地將免疫球蛋白列為治療藥品。2020年上半年抗感染藥中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類藥物同比增長幅度較大,達27.11%。
呼吸系統用藥的銷售額下滑幅度是最大的,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32.38%,其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5.15%下降至3.99%。呼吸系統用藥的減少與疫情的防控密不可分。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出門佩戴口罩,減少了依靠空氣傳播的呼吸系統疾病;同時隨著人們衛生意識的加強,常見的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明顯減少;再加上人們出于對新冠肺炎的防御,在自身免疫力方面的關注度也大幅提升,免疫力的提升下,一些常見的咽喉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得到有效的預防。疾病患病人數的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患者較少,使得呼吸系統用藥也大幅減少。
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內的品種有52個,其中有26個品種屬于在神經系統用藥中,該類品種銷售額的大幅下降,導致神經系統用藥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額也大幅下滑,與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0.64%,其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9.75%下降至8.88%。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含生物藥)各大類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從中成藥各治療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分布情況看:2020年上半年盡管各大類的銷售額呈下滑的態勢,但大部分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呈上升趨勢,僅有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婦科用藥、五官科用藥和兒科用藥四個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呈下降的態勢。
下降幅度超過20%以上的類別依次為兒科用藥、呼吸系統疾病用藥、五官科用藥及婦科用藥,其中兒科用藥的下滑幅度最大,下降了45.56%,其主要原因與新冠疫情有很大的關系。疫情防控期間,兒童的活動基本受限于家里,加上佩戴口罩,交叉感染的風險大幅降低;同時疫情期間家長對于孩子的照顧也更加細心,使得孩子的抵抗力提高,感冒、發燒以及腸胃疾病也相應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也大幅減少,導致兒科用藥品種的銷售額大幅下滑。
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成藥各大類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分布表

注:數據來源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競爭格局”
數據說明: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數據庫是獨家實現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全終端(包括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鄉鎮衛生院四大市場)覆蓋,對化學藥和中成藥全品類進行連續監測的放大版藥品銷售數據庫。
本文整理源自賽柏藍,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