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傳統工藝做不了的反應、掙傳統工藝掙不到的錢、省傳統工藝省不下的資源、解決傳統工藝解決不了的問題!”面向行業許下豪言壯語的背后,是凱萊英20余年在工藝變革上沉淀、革新、進化之后的底氣,也是其布局下一個20年所依賴的最重要的資本。 連續性生產工
“做傳統工藝做不了的反應、掙傳統工藝掙不到的錢、省傳統工藝省不下的資源、解決傳統工藝解決不了的問題!”面向行業許下豪言壯語的背后,是凱萊英20余年在工藝變革上沉淀、革新、進化之后的底氣,也是其布局下一個20年所依賴的最重要的資本。
連續性生產工藝的春天來了!
凱萊英醫藥集團董事長兼CEO洪浩
諸如此類的情況洪浩處理的實在太多,類似的物質也不計其數。而連續性工藝則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種“安全性”的問題,并且同時來解決穩定、高效、環保等多方面的問題。這是因為本質上來說,連續性工藝將此前的“串聯”反應改成了大量的“并聯”反應。舉個例子來說,相較于傳統的在反應釜中反應,連續性工藝技術下,各類化學物質實際上是在一個一個的2到3毫米直徑的“毛細管”中反應,這種“毛細管”中通過加壓自然產生的湍流,變成了最好的“攪拌器”,再經過各種通路的設置,使得每一個“毛細管”中都有十分高效的反應在發生,這樣大量的“毛細管”中同時反應,最終匯集到一個地方,完成最終的生產。
仍然以凱萊英的連續性臭氧氧化技術為例,其本質上是通過物料和臭氧氣體在柱狀反應器中短時間微量逆流接觸和反應,從根本上消除因臭氧積聚造成的安全隱患。反應結束后,剩余氧氣還可循環用于生成臭氧,有機溶劑循環利用,使用量可減少90%以上,三廢產生量降低75%,避免了常規反應的能源消耗,從而達到低碳、環保的目的。
凱萊英全連續性反應實驗室
類似的連續性工藝技術,凱萊英用了將近20年不斷在研發、完善。而這種技術也給凱萊英帶來了巨大的現實收益。例如很多此前做不了的反應,現在能做了;此前速度慢的反應,現在可以快速進行;而此前十分危險,需嚴格控制生產條件的一些反應,現在則變得很安全。
對應的則是凱萊英逐年上漲的業績,以及一路向好的市值表現。2020年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凱萊英實現營業總收入12.66億元,同比增長15.81%;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6億元,同比增長37.63%;而截至發稿日,其總市值已經超過了550億元人民幣。
02 中國制藥工藝變革,道阻且長
“說句難聽的話,大部分中國制藥企業現在所用的技術,仍然還是國際上四五十年代甚至是三四十年代所用的技術,連60年代的技術都不多見?!?/span>
這是不久之前,E藥經理人和行業一位制藥工業領域的資深人士進行對話時,所獲得的信息。言辭之間,不難聽出背后近乎于“恨鐵不成鋼”似的無奈。
洪浩對此倒沒有如此悲觀,但也絕不樂觀。因為的確不少國外多年前已經成熟并廣泛運用的技術,在目前的中國制藥工業中仍然大行其道。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中國的制藥工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本來就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二來對于制藥企業而言,工藝技術的改進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首先工藝的變更有可能直接關系到一個藥品的注冊情況,其次工藝的改進也往往直接意味著資金投入的大量增加,但要命的是這種投入卻不一定能夠快速看到效果,甚至是只有一次性的效果產出。因為每一個藥品可能都有不同的工藝要求,如此一來,對于制藥工業來說,在工藝改革上進行投入的性價比就顯得不那么高。而隨著越來越多CMO公司的出現,大量的制藥企業也越來越傾向于將生產外包給CMO機構。如此一來,自己就更失去了做工藝改進的動力。
但即便是對于CMO機構來說,能夠在技術上進行顛覆性突破的,也仍然是少數。除了需要的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化學、化工工程和設備三個團隊必不可少的密切配合之外,是否有足夠的魄力也是影響最終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是否愿意在二期臨床以前就介入工藝的環節。
“很多人認為,在二期試驗以前就開始搞工藝,那是大傻瓜?!焙楹聘嬖VE藥經理人。這是因為臨床試驗畢竟有很大可能的失敗率,一旦失敗,所有前期投入都可能付諸東流,因此鮮少有人嘗試。
但從凱萊英的動作上來說,洪浩在多年前開始持續投入連續性工藝技術,其實恰恰就是跟這一點因素逆勢而動。
第一,凱萊英敢于在早期時就介入。“制藥工藝最大的問題,是在新藥審批的時候需要一起進行,所以如果在前面做一期、二期臨床用藥的時候沒有用到新技術,那到后面就來不及了。我們做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就是從早期臨床就開始介入,等到三期臨床要申報的時候,我這個技術也成熟了,到時候跟它一起申報就可以了?!?/span>
那么,如上所說,凱萊英不怕失敗嗎?不怕。從對于早期臨床開始介入來看,洪浩帶領下的凱萊英和其他的公司來說,最大的區別可能在于凱萊英是真的下決心走這樣一條道路。這就決定了其能夠忍受一次、兩次的投入失敗。但從長期來看,這恰恰是凱萊英收獲巨大回報的原因。不同于制藥工業,作為CDMO的一個好處是,即便這個項目失敗了,總也有經驗可以用在下一個項目上;甚至在這個項目上失敗了,但放在另一個項目上就有可能成功。而這種多年以來通過不斷積累、試錯而為公司所積聚的能量,越來越成為凱萊英的一座護城河。后來者想要居上,遠非那么簡單。
第二,凱萊英敢于做大量的研發投入并且組建一支“精兵隊伍”。目前,凱萊英擁有的國內外頂尖專家顧問團隊,已組建了“凱萊英科學顧問委員會(BSA)”與“凱萊英發展戰略專家委員會 (BDSA)”,其中不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著名研究所教授、跨國制藥企業高管、國內外醫藥行業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及行業帶頭人。當前負責項目工藝開發的副總裁肖毅,師從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野依良治教授,并且在美國默沙東和BMS的工藝部門分別有10年和13年的工藝研發經驗。
更關鍵的是,洪浩并沒有將連續性工藝作為凱萊英的唯一技術優勢。電化學、光化學、生物酶催化、高通量篩選等,都與連續性工藝相輔相成,成為構建凱萊英技術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電化學,此前凱萊英就聯合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美國輝瑞公司共同開發了一項工藝,用鎳作為廉價催化劑參與反應,從而極大幫助了全球各大制藥公司減少了貴金屬鈀的使用,從而大幅降低成本。要知道,鈀的價格曾經一度突破10400人民幣/盎司,而鎳的價格僅為40人民幣/盎司。
03 下一個時代拼的是工藝
步入2020年,中國的制藥工業已然走到一個關鍵階段。應該說,自從2015年藥監改革以來,一直到國家醫保局成立,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已經十分清楚。
第一是質量要好。
在這一邏輯上,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的進行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開始時大多數仿制藥企業仍紛紛觀望,以為又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面子行動,但直到未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開始真正失去市場空間與生存可能時,不少企業才真正慌亂了,但為時已晚。
另一方面,藥監部門開始的對于境外藥品生產基地的現場核查也在說明問題。這一點,美國FDA做的尤為嚴苛。“FDA對于制劑的生產要求其實很嚴格。很有意思的是,有的時候FDA在做現場核查時,看到GMP車間里面有工人在推著車走路,檢查官會在外邊主動向其擺擺手,像是在打招呼。有的時候里面的人看到后也會擺擺手回應。但這一擺手,審查就會被扣分。為什么?因為擺手會帶動產生靜電,就會造成樣品質量不好。”在接受E藥經理人采訪時,洪浩笑談到,這種事情時有發生,但歸根結底是對質量的檢查。
第二,速度要快。
應該說,在中國Biotech剛剛興起的幾年時間內,實際上中國的新藥研發持續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空中樓閣”階段。為什么?因為彼時絕大部分企業還都在研發階段,尚未進入新藥真正上市以及商業化的階段。但如今,一批龍頭biotech公司都開始迎來了自己商業化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原來僅需要完成實驗室級別的產能如今已經完全不夠用了。擺在創新藥企面前的是三個問題:第一,藥品如何能快速的生產出來?第二,藥品如何能高質量的生產出來?第三,從實驗室到產能放大,這一過程中如何規避掉種種風險?
而這恰恰是像凱萊英這樣的CDMO公司最擅長的事。在幫一家本土明星新藥公司做NDA申報時,凱萊英憑借著在各環節上的豐富經驗積累,成功的將原本需要3個月左右的現場核查,縮短至了30天,從而大大加快了新藥的上市步伐。
第三,成本要低。
當前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針對原研藥的醫保談判、針對仿制藥的帶量采購,都在說明成本在未來會是決定企業市場勝負乃至生死存亡的關鍵指標。
如何降低成本?顯然過往的一些簡單粗暴的操作并不可取,蜀中蘋果皮事件的教訓至今還在每個醫藥人耳邊回響。
第四,污染要小。
隨著各地對于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很容易產生三廢,或者是沒有能力處理好三廢的制藥企業實際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誰能夠處理好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因此,相較于營銷變革、創新變革來說,工藝變革同樣是一件必然要進行的事情。
“未來20年將是屬于工藝的時代。”對此,洪浩顯然很有信心。
接連布局腫瘤創新藥,這家跨國藥企說“還不夠”
對于輝瑞來說,如何能讓包括腫瘤在內的生物制藥業務在中國市場持續發力,并打造屬于自己的市場地位,是這家跨國巨頭的重要命題。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腫瘤學術盛會,今年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CSCO)已在線上拉開帷幕。作為在腫瘤領域深耕多年的跨國藥企,輝瑞...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老默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