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拉替尼;ALK;一線 ALK融合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療靶點,有“鉆石突變”之稱。自FDA批準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以來,二代ALK-TKI阿來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以及三代ALK-TKI勞拉替尼陸續豐富序貫用藥格局,ALK融合陽性的患者中位總
關鍵詞:勞拉替尼;ALK;一線
ALK融合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療靶點,有“鉆石突變”之稱。自FDA批準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以來,二代ALK-TKI阿來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以及三代ALK-TKI勞拉替尼陸續豐富序貫用藥格局,ALK融合陽性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大大延長,逐步邁入“慢病化”管理時代。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百花齊放的ALK抑制劑,風起云涌的一線戰場,誰與爭鋒?
2020年ESMO大會首日,三代ALK-TKI勞拉替尼對比克唑替尼一線治療晚期ALK陽性NSCLC的III期CROWN皇冠研究揭曉,或將帶給大家新的思考,這也是輝瑞公司8月宣布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無進展生存期(PFS)后備受全球矚目的研究。
2018年,FDA批準勞拉替尼用于經克唑替尼和至少一種其他ALK抑制劑治療后,出現進展的ALK陽性轉移性NSCLC的治療;或者經阿來替尼或塞瑞替尼作為首個ALK抑制劑治療后進展的后續治療。基于優異的腫瘤客觀緩解率和緩解持續時間,該適應癥獲得加速批準。CROWN是一項轉化為完全批準的驗證性研究。
輝瑞公司今年8月宣布,用于初治晚期ALK陽性NSCLC的勞拉替尼III期CROWN研究已達到主要終點,與克唑替尼相比,該藥物被證實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PFS。安全性信息與既往臨床試驗一致。

(來源:ESMO 2020,下同)
01
研究設計
CROWN是一項隨機開放的雙臂平行III期研究,在23個國家、104個醫療中心進行,納入296位初治的IIIb/IV期ALK陽性NSCLC患者。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接受勞拉替尼(100 mg QD) 或克唑替尼(250 mg BID)治療,研究基于種族及是否有CNS轉移進行分層。

主要終點是根據盲法獨立中心審查委員會(BICR)評估的P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基于BICR和研究者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基于BICR評估的顱內客觀緩解率(IC-ORR)、反應持續時間、顱內反應持續時間(IC-DOR)和至顱內病灶進展時間(IC-TTP),基于研究者評估的PFS以及安全性等。
02
研究結果
數據截止至2020年3月20日,勞拉替尼組(n=149)和克唑替尼組(n=147)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18.3個月和14.8個月。
根據BIRC評估,勞拉替尼可顯著延長中位PFS,兩組分別為未達到和9.3個月,降低了72%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HR=0.28,95% CI,0.191-0.413;P<0.001)。

研究者評估的PFS分別為未達到和9.1個月(HR=0.21, 95% CI,0.144-0.307)。亞組分析顯示,不論腦轉移、種族、ECOG PS評分、性別、年齡、吸煙狀態,勞拉替尼的PFS獲益均優于克唑替尼。

次要研究終點方面,兩組ORR分別為76%和58%(OR,2.25;95%CI,1.35-3.89),值得一提的是,勞拉替尼組的顱內客觀緩解率高達82%,遠超過克唑替尼組的23%(OR,16.83;95%CI,1.95-163.23)。其中,有71%(12例)基線伴有可測量腦轉移病灶的患者使用勞拉替尼達到顱內完全緩解(CR),體現出勞拉替尼的驚人入腦能力。


安全性分析顯示,兩組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72.5%和55.6%,并分別導致7%和9%的患者停止治療。勞拉替尼組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為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包括高膽固醇血癥和高甘油三酯血癥。


03
研究結論
與克唑替尼相比,勞拉替尼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帶來了有臨床及統計學意義的PFS、ORR、IC-ORR獲益,應當被考慮為新的一線治療手段。

04
現場特邀點評
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Christine M. Lovly博士給予該研究高度評價,勞拉替尼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展現了非常有前景的療效。

隨后,Christine M. Lovly博士將二代、三代ALK-TKI的療效和安全性與克唑替尼進行對比——臨床實踐面臨多種選擇時,ALK陽性晚期NSCLC一線治療是否存在“最優解”?未來還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


她指出,ALK陽性一線治療藥物選擇時需考慮包括治療持續時間、CNS活性范圍、毒性圖譜和長期不良事件在內的生物學因素。目前數據顯示,勞拉替尼可有效對抗各類ALK繼發的耐藥基因突變,并有較強的CNS滲透性。
ALK基因檢測對于篩選適宜的治療人群至關重要,研究者正在更廣泛的范圍開展更多ALK陽性NSCLC臨床試驗,包括一線聯合治療(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VEGFR抑制劑、其他罕見靶點治療、化療等)、二線及以上聯合治療、通過循環腫瘤DNA(ctDNA)監測ALK-TKI療效、將共突變(如TP53)納入考慮等。
除ALK-TKI外,潛在的ALK靶向治療包括變構抑制劑、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技術(PROTACS)和癌癥疫苗;ALK-TKI是否可以前移至輔助治療值得探討,長期治療的總生存獲益尚待觀察;此外,如何將ALK陽性NSCLC的治療突破擴展至其他伴有ALK重排的腫瘤類型,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基石藥業舒格利單抗數據亮相ESMO,胃癌、食管鱗癌再迎新突破
關鍵詞:舒格利單抗;胃癌;食管鱗癌 中國是惡性腫瘤發生大國,但每個瘤種又各具特色。胃癌(GC)/胃食管結合部腺癌(GEJ)是全球第二大腫瘤性致死原因,也是中國惡性腫瘤發病數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瘤種,2015年發病例達到40多萬[1]。既往數據顯示,80%患者確...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