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會造成皮膚紅腫、發癢以及鱗狀的結痂,困擾著全球1.25億人。像類固醇這樣的小分子藥物可以穿透皮膚來治療這種疾病,但它們會引起皮膚刺激和變薄,并且功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靶向銀屑病特定炎癥相關分子的抗體
牛皮癬(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會造成皮膚紅腫、發癢以及鱗狀的結痂,困擾著全球1.25億人。像類固醇這樣的小分子藥物可以穿透皮膚來治療這種疾病,但它們會引起皮膚刺激和變薄,并且功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靶向銀屑病特定炎癥相關分子的抗體已經被開發出來,但由于它們不能通過皮膚遞送,所以一般通過注射方式給藥,這無疑限制了患者對它們的接受度,此外還可能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
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John A. Pauls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通過使用離子液體(ionic liquid, IL)組合成功地在銀屑病模型小鼠中實現了小干擾RNA (siRNA) 療法的皮膚遞送。這種創新的治療方式避免了現有療法的局限性,并顯著降低了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和銀屑病癥狀,且無全身性副作用。這項成果于7月22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合成siRNA是一種非編碼的雙鏈RNA分子,通過破壞目標基因的RNA轉錄物來“沉默”該基因。這種能力也使它們成為無需改變患者細胞中DNA就能治療疾病的非常有吸引力的候選者。然而,由于RNA是親水性大分子,因此很難穿過細胞的疏水膜,它們在醫學上的應用受到了阻礙。
在這項新研究中,哈佛大學研究小組利用最近發現的一種離子液體(IL)來應對這一挑戰。IL本質上是鹽類,室溫下呈液態。基于早期對IL與脂質相互作用的研究,研究人員預感IL可以穩定siRNA,并提高其穿透脂質細胞膜的能力,實現局部基因沉默。
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個不同IL的庫,然后對它們的組合進行測試,以確定哪些具有他們想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他們研究了一種CAGE(膽堿和香葉酸)和CAPA(膽堿和苯丙酸)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有助于相關siRNA分子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并增加siRNA在健康小鼠皮膚中的滲透性。

當“裸”siRNA應用于小鼠皮膚時,其吸收能力較差(中)。用CAGE+CAPA離子液體能使其更容易滲透進表皮(右)
當將CAGE+CAPA混合物作為一種粘稠的外用液體涂在活體小鼠的皮膚上時,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炎癥或刺激現象,這表明混合物是無毒的。
由于IL是一種相當新的材料,因此預測其與需要被遞送“貨物”的相互作用具有挑戰性。于是研究人員進行了分子動力學模擬,以模擬和理解CAGE+CAPA溶液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與siRNA和細胞膜相互作用。
模擬結果顯示IL-siRNA復合物的成分離子與RNA堿基對有強烈的化學相互作用,預測這種復合物具有優秀的穩定性。該模型還表明,由于IL中的離子能夠緊密地堆積在一起,形成聚集體,增強了復合物破壞細胞膜并允許siRNA進入的能力,因而導致了更高的細胞膜滲透性。

分子動力學模擬表明CAGE+CAPA離子液體中的不同種類離子(紅色、藍色、紫色)與siRNA原子(白色)發生強烈的
確定了有效的遞送工具后,研究人員將其與一種被設計以沉默NFKBIZ基因的siRNA(NFKBIZ siRNA)結合。NFKBIZ基因與銀屑病相關的許多炎癥分子的上調有關。他們將CAGE+CAPA混合物與siRNA一起應用于銀屑病樣疾病小鼠的皮膚上4天,然后將這些小鼠與IL-對照siRNA組、IL單獨組以及未接受治療組的小鼠進行比較。
與其他實驗組相比,給予IL-NFKBIZ siRNA治療明顯減少了模型小鼠的表皮增厚、紅腫及鱗屑。此外,小鼠皮膚細胞中NFKBIZ和其他銀屑病相關基因產物的表達顯著降低。這首次證明了IL-siRNA復合物可通過局部給藥后在體內沉默目標基因,在分子和肉眼可見水平上誘導治療效果。
B)用IL-NFKBIZsiRNA對銀屑病小鼠進行局部治療,并與未治療組和應用IL組進行比較。C)銀屑病在小鼠皮膚中誘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開發出一個能夠將RNA遞送進表皮的經皮給藥IL平臺,其與RNA療法相結合能有效沉默銀屑病關鍵信號靶基因。優化后的IL配方沒有顯示毒性,可以重復使用。該平臺易于放大和調整,并能與各種治療性分子(包括DNA和抗體)配合。它還可以使藥物經皮膚遞送用于治療包括濕疹在內的其他皮膚病,并通過靶向介導多種疾病通路的基因來提高長期療效。
論文通訊作者Samir Mitragotri博士表示:“外用乳膏劑治療皮膚病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皮膚對大多數物質是非常有效的屏障,這限制了它們的功效。能夠給這道屏障架起‘橋梁’,將核酸療法直接遞送進皮膚細胞,是尋求靶向、有效療法的巨大進步。”
參考資料:
1# Abhirup Mandal et al.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NFKBIZ siRNA using topical ionic liquid formulations. Science Advances (2020)
2# Getting under the skin of psoriasis (來源:哈佛大學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官網)
尿路上皮癌重磅研究薈萃,快來看看
關鍵詞:尿路上皮癌 尿路上皮癌是世界范圍內常見的高發惡性腫瘤。對于不能手術的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線治療多為含鉑藥物的化療,但是隨著鉑敏感性的下降,會導致腫瘤復發和疾病進展,這個時候二線治療選擇就極其有限。 2016年5月,PD-L1抗體藥物阿替利珠...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